分享

焦军营解读“麻黄升麻汤”

 焦氏中医 2024-05-10 发布于河北

《伤寒论》第357条记载了一个“麻黄升麻汤”,因柯韵伯疑非张仲景方,故我在临证时很少应用,近日读《张志远七十年临证经验录》,遂认识到“麻黄升麻汤”组方严谨,在临证时,亦有很多的应用机会,我(焦军营)不忍坐视良方沉没,故作文以记之,愿天下医者在辨证的情况下,启用此方,以疗肺部疾患。

《伤寒论》原文如下:

第 357 条 .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麻黄升麻汤 主之。

麻黄升麻汤组成:

 麻黄(二两半,去节) 升麻(一两一分) 当归(一两一分) 知母(十八铢) 黄芩(十八铢) 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 芍药(六铢) 天门冬(六铢,去心) 桂枝(六铢,去皮) 茯苓(六铢) 甘草(六铢,炙) 石膏(六铢,碎,绵裹) 白朮(六铢) 干姜(六铢)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汗出愈。

    分析:麻黄升麻汤以“石膏、黄芩、知母”清肺热;以“玉竹、白芍、天冬”养肺金之水,以防火来灼津;火郁发之,“麻黄、桂枝、升麻”之属是也;“炙甘草、白术、茯苓”以益其母,培土生金,滋其化源是也;“干姜”有反作之义,可防苦寒之药损伤脾阳;“当归”《神农本草经》记载:“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洗在皮肤中(洗音癣)。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

张志远在《张志远七十年临证经验录》记载如下:

521.肺燥咳嗽

老朽师承族伯父,对肺热口干、咳嗽无痰,曾多次应用《伤寒论》麻黄升麻汤加减,取全蝎镇痉,投大量五味子,很起作用。计知母15克、黄芩10克、石膏30克、玉竹10克、白芍15克、全蝎10克、天门冬15克、升麻10克、五味子30克、甘草10克。升麻宜上,清热解毒,无不良反应,驯如羔羊,不会因升发耗阴产生意外。凡肺虚津液亏损的慢性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只要掌握舌红、喜饮、大便不爽、干咳无痰,就可投予。能壮水沃枯、滋润熄焚、抑火保金。

1970年诊一肺结核,低烧、盗汗、口腔干燥、脉象细数、频频咳嗽、时吐鲜血、面赤如化妆,即以此方授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连饮两周,症状大减,疗效甚为显著。

重新认识到此方的精妙之处后,在肺热阴虚的肺部病证中,我(焦军营)用此方加减后,每收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之良效。

末了,作诗一首,以供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同仁们参考。

咏中西医

焦军营

西医治点,中医治面。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

诊断疾病,方式不同。

视触叩听,理化光声。

望闻问切,阴阳五行。

治疗急症,西医为宗。

慢性疾病,中医特能。

还有两点,中医优选。

整体观念,个体方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