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治冠心病经验

 经方人生 2024-05-10 发布于四川

(一)邓铁涛调脾护心、益气除痰


中医学认为年逾40岁以后,年高阳气渐衰,且有的患者病程缠绵,久病成虚,导致气血衰微。因此,气虚是冠心病的病机共性之一。另外,根据气为血帅,阴阳互根的道理,有些患者亦可因心阴不足而致病。而胸闷、心痛、眩晕、肢麻,或舌质黯红、苔腻等,皆是气滞血瘀、痰浊内阻心脉的表现。这些因素,在病理上共同形成了一个正气虚于内、痰瘀阻于中的正虚邪实病机。正虚(心气虚和心阴虚)是本病的内因,为本;痰与瘀是本病继续发展的因素,为标。前者属虚;后者属实,说明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而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冠心病病机的4个主要环节。邓老认为胸痹之病,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虚证应辨在气在血,实证当辨属湿属痰。治应以心为本,五脏相关。病位虽在心,然与他脏关系密切。治一脏可以调四脏,调四脏可以治一脏,其中以“调脾治心”为邓老重要的学术观点,核心病机与心脾相关,气虚生痰,因痰致瘀。证治重点演变为“气虚”到“痰浊”到“血瘀”,最后可发展至“阳虚”。故治瘀血之因,当祛痰化湿,治痰湿之因,当益气健脾。邓老指出:治疗着重调脾护心、益气除痰,佐以活血,治病于未发。


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痹阻型胸痹


主治:胸闷,心痛,眩晕,肢麻,舌质黯红,苔腻,脉细滑。


组成:法半夏9g,云苓12g,橘红6g,枳壳6g,甘草5g,竹茹9g,党参15g,丹参12g。


加减:如气虚明显,加黄芪、五爪龙,或吉林参(另炖)6g,或嚼服人参1.5g,但党参不宜重用,一般不超过15~18g,因本病虚实夹杂,多用反致补滞,不利于豁痰通瘀;如心痛明显,可合失笑散或三七末冲服;如脾气虚弱,可合四君子汤;兼阴虚,合用生脉散;兼高血压,加草决明、桑寄生、珍珠母;兼高脂血症,加山楂、何首乌、麦芽;兼肾虚,加淫羊藿;兼血虚,加鸡血藤。


(二)秦伯未养血扶阳以治本


秦老认为心绞痛发病机制主要是气血不利,故治疗应以养血扶阳为治本之法,处方以复脉汤加减治疗心绞痛,用生地、麦冬、阿胶养心血,人参、桂枝扶心阳。


复脉汤加减治疗气血不利型胸痹


组成:炙甘草12g,桂枝10g,人参10g,生地24g,阿胶10g(烊化),生姜9g,麦冬10g,麻仁9g,大枣10枚,白酒少量。


主治:胸痛,痛引肩背,痛如刀绞、针刺,或如紧束、压榨样痛,伴胸闷心悸、消瘦、气短、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咽干舌燥、脉结代。


加减:若伴心悸多汗,睡眠不安,可参用养心汤和归脾汤;若疼痛甚,可从活血祛瘀施治,以丹参饮为主方加减。观察外因与其他内脏等关系,根据具体情况使用舒肺气、调胃气、益肾气、疏肝气、祛寒等方法,具体治法如下:①养心血:常用当归、麦冬、阿胶、龙眼肉、红枣等。②扶心阳:常用党参、桂枝、炙甘草。③行心血:常用藏红花、川芎。④通心阳:宜用细辛、通草。⑤舒肺气:药用旋覆花、广郁金、檀香。⑥和胃气:常用枳壳、砂仁、陈皮。⑦滋肾气:常用熟地黄、山茱萸、杜仲。⑧疏肝气:常用香附。⑨祛寒:常用熟附子、桂枝、细辛。⑩安神:常用酸枣仁、远志、茯神、夜交藤。


(三)陈可冀活血化瘀法


陈可冀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期多属实证,气滞、寒凝、血瘀等致心脉痹阻、不通而痛;缓解期则为正虚邪实并存。治疗上,陈院士倡导“两补”(“补肾”和“补气血”),“三通”(“芳香温通”“宣痹通阳”和“活血化瘀”)和“心胃同治”的学术思想。并善于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冠心病。


愈梗通瘀汤治疗气血瘀阻型胸痹


组成:生晒参10~15g,生黄芪15g,紫丹参15g,全当归10g,延胡索10g,川芎10g,广藿香12~18g,佩兰10~15g,陈皮10g,半夏10g,生大黄6~10g。


主治:心胸剧痛,如刺如绞,部位固定,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或结代。


加减:舌红口干,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30g,玄参15g,麦冬12g,沙参10g,生地10g以滋肺肾之阴;心痛剧时,可噙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3~6g、三七粉3g冲服;舌黯瘀血重者,可加莪术10g、水蛭12g、赤芍12g;脉结代者,可与复脉汤或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加减以补益心脾肺肾诸脏;对于老年人舌质紫黯,有时可见瘀斑瘀点,其心绞痛出现频率尤高,可用保元汤冲服复方血竭散心功(血竭、沉香、琥珀、冰片、三七、元胡)可起补虚、理气、活血、定痛作用;心功能不全者,可温阳利水,加北五加皮3~6g。


(四)董建华主张以益气活血、宣痹豁痰为治则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在《素问·痹论》中有“心痹者,脉不通”及《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有“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的记载。《金匮要略》提出胸痹病名,认为其病机为“阳微阴弦”,上焦阳虚,阴盛于下,阴乘阳位,属本虚标实的病变。若胸阳不振,脏腑功能低下,阴阳气血失调,外邪乘虚侵袭;或饮食不节,思虑过度,痰湿痹阻,经脉失和,均可诱发本病。其病位在心,肺亦居之胸中,与心关系密切,涉及脾、肝、肾三脏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阴阳气血亏虚;标实为阴寒、痰浊、瘀血交互为患,阻塞脉络,发为心痛董老认为虚、瘀、痰三字可以概括本病的病机临床治疗常以益气活血、宣痹豁痰为基本治则。根据病情标本虚实、轻重缓急,掌握好通补分寸,当度其寒凝、热结、气滞、痰阻、血瘀等不同证型而分别给予温通、清热、疏利、化痰、消瘀等法,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否兼肝、脾、肾等脏之亏虚,调其阴阳,补其不足,纠正脏腑之偏衰。若气郁日久,瘀血阻络,络脉不通而症见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胸闷憋气,以手按摩则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象沉涩者,当以宽胸理气,活血通府为法。

药用旋覆花(包)10g,广郁金10g,香附10g,川芎10g,檀香6g,丹参15g,三七粉(分冲)3g,枳壳10g,全瓜蒌15g。

如心痛较剧者,加乳香、没药;心悸不宁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炒枣仁;肝火扰心者,加钩藤、栀子;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槟榔。若痰浊壅塞,阻滞脉络而症见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痰多脘闷,肢体沉重,形体肥胖,苔浊腻,脉滑者,当以通阳泄浊、豁痰通脉为法。药用全瓜蒌15g,薤白10g,法半夏10g,陈皮10g,广郁金10g,降香3g,丹参15g,三七粉(分冲)3g,枳壳10g。如胃脘痞闷,恶心纳呆,苔腻而黄,可合黄连温胆汤;肝阳上亢而眩晕者,加夏枯草、豨莶草、生石决明;瘀血甚者,加川芎、赤芍。若胸痹日久,气虚脉络不利,瘀血阻滞而症见心胸阵阵隐痛,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遇劳加重,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脉弦细者,治以益气活血,宽胸通络。药用黄芪10g,党参10g,炙甘草5g,丹参15g,三七粉(分冲)3g,檀香3g,制乳没各1.5g,郁金10g。如气阴两虚者,加麦门冬、五味子、白芍;阳气虚衰,胸阳不运,痹阻心脉者,可合桂枝甘草汤;肾阳虚衰,水气凌心,症见喘促气短,心悸,水肿者,可合真武汤。从临床所见,往往是虚实夹杂,故应按虚实之轻重缓急而兼顾同治,并配合运用有效中成药,注意调摄精神,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五)蒲辅周提出治疗心绞痛应温补通络


心绞痛属虚证,虚多实少,不能破血攻气,治当以补为主,以通为用,宜投“两和散”活血顺气:人参(可以党参代替)、丹参(可改用当归)、鸡血藤、血竭(活血不伤正,可改用郁金),或用藏红花、琥珀、石菖蒲(不能用水菖蒲)、炒没药、香附、远志肉、茯神。

冠心病常因心气不足,痰湿阻滞,其治以十味温胆汤为主方化裁:

西洋参3g,茯神6g,酸枣仁9g,远志3g,石菖蒲2.5g,法半夏6g,橘红4.5g,竹茹3g,炒枳实3g,川芎5g,丹参4.5g,柏子仁6g,大枣3枚。

痰湿重者加姜南星3g,炒白芥子3g,苍术3g,生姜3g,厚朴4.5g;胸阳痹阻者加全瓜蒌18g,薤白9g,柴胡3g,降香3g。

图片
以上内容原文选自周华《中医心脏病学》,由药顽童编辑而来,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
好文章要记得分享,点个“在看”不失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