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体MRI解剖

 Peter_Parkerve 2024-05-11 发布于广西

自:医影学员

图片

出生5天的新生儿前叶信号强度和后叶类似,在T1WI上都是高信号;出生12天时,前叶信号仍高,但可以看出与垂体后叶的差异;到7周时,前叶信号进一步降低,但仍存在相对高信号;到21个月时,垂体前、后叶信号趋于成年人化。

脑垂体主要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其中腺垂体来源于胚胎时期的Rathke囊向上移动形成。

图片

观察垂体最重要的位置是矢状位以及冠状位。

对于腺垂体来说,其高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高度异常或者过高,则有可能提示有病变或者与其功能相关。而不同的生理状态或者不同的时期,腺垂体高度是不同的。

儿童及未成年人,一般腺垂体高度小于6mm;

正常的成年男性,腺垂体高度小于8mm;

哺乳期的妇女,由于激素分泌,腺垂体高度可能达到10mm;

产后的妇女,腺垂体高度可能达到12mm。

腺垂体高度也不能太低,一般来说需要高于5mm,如果小于5mm可能考虑病变或者空泡蝶鞍综合征。

图片

MRI的T1WI图像,垂体后叶呈高信号,垂体前叶呈相对低信号。其高信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含有抗利尿激素。矢状位T1WI序列是平扫中比较重要的序列,该序列主要用于观察腺垂体、神经垂体及垂体柄的结构、形态。

矢状位推荐扫描9-11层,范围包括垂体及鞍旁结构。如果担心后方的血管搏动,可以增加一个饱和带。

图片

冠状位主要用于观察垂体和蝶鞍之间的结构,判断垂体柄(是否偏移)以及海绵窦等结构,其中垂体、视交叉及垂体柄,构成一个“工字型”。垂体冠状位也可以用于测量垂体高度。

腺垂体细胞能够分泌多种激素,神经垂体虽然不分泌激素,但是它可以储存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图片

虽然垂体是在颅内,但是不存在血脑屏障。所以动态增强早期就可以强化。正常的强化顺序是:垂体后叶最先,然后是垂体柄,最后才是腺垂体。如果有垂体微腺瘤,则微腺瘤的血供方式不同,所以可以通过动态增强来判断。

对比剂用量半剂量就可以了(0.1ml/kg),注射速率为2-3ml/s,打药后,用10ml生理盐水冲管。

垂体腺瘤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功能性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而根据大小又可以分为:微腺瘤(直径小于10mm)、小腺瘤(直径大于10mm但是小于20mm)、大腺瘤(直径大于20mm)、另外还有巨大腺瘤(直径大于40mm)

正常垂体为双重血供器官。正常情况下,垂体前叶由脑底动脉环分出的垂体上下动脉所形成的门脉系统间接供血,垂体后叶由颈内动脉行经海绵窦后部时发出的垂体下动脉供血,垂体柄则接受来自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的血液。无论是垂体前叶还是后叶,均有直接的引流静脉,经垂体下静脉引流至硬脑膜静脉窦。

打药后,对比剂表现为快进快出特点;而垂体微腺瘤为良性肿瘤,血供比正常垂体差,血流缓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延迟强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