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夏(三星堆)二十二 古蜀历史上的神话传说时代与蚕丛“作石棺、石椁”的风俗起源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澴川黄饮冰 2024-05-11 发布于湖北

追踪夏朝 第三篇  蜀夏(三星堆)

第二十二章 古蜀历史上的神话传说时代与蚕丛“作石棺、石椁”的风俗起源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一、古蜀历史上的神话传说时代经历蚕丛、柏灌、鱼凫三氏之统治

西汉杨雄《蜀王本纪》说蜀王之先名蚕丛,后者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蜀王本纪》的这段记载,是要告诉大家蚕丛、柏灌、鱼凫三代,是氏族统治,所谓的蜀之三王,是三个曾经各自统治古蜀数百年的氏族,这跟我的“氏族统治”的理论是吻合的。

从《蜀王本纪》记载的“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可以判断,蚕丛、柏灌、鱼凫三氏的统治时期,属于神话传说时期,跟中原神话传说时代的女娲伏羲神农五帝的称号各自使用上百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样。

中原王朝到帝启及帝启之后,记载的帝王在位年数就开始正常了。史籍对蜀地开明王朝的记载就开始正常,如司马错灭亡的蜀王就明确记载是开明王十二世。

二、“周失纲纪,蜀先称王”与“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应该叙述的是两件史料

东晋时期成汉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表面看, 这个记载就将蚕丛称王的时代界定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但是这样理解,蜀地的历史就被很大程度地被缩短了,蜀地的传说时代就被抹杀了。

在周武王和周成王之间发生过的三监之乱是不是“周失纲纪”呢?显然不是,因为历史的定性是“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周围的三位统治者管、蔡、武庚叛乱事件。武王灭商后精神负担很重,他自己有将灭商看作是“冒犯天条”的叛逆行为的心理,灭商不久即病逝。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管叔、蔡叔发动了叛乱。刚建立的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危机,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三监之乱未引起蜀地叛乱,周朝纲纪依然牢固。

所以所谓的“周失纲纪”,应该指的是东周时期。在东周时期,周天子失去了监管天下的权威,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的管辖力,这个时候才有“蜀先称王”。

“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阐述的是蜀地最早称王的是蜀侯蚕丛。蚕丛氏是蜀王之先。

三、蚕丛“作石棺、石椁”的风俗起源于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

《史记.秦本纪》就有秦祖蜚廉得石棺的记载。《史记.秦本纪》说:“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石:应作“使”,出使。】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处父:蜚廉的字。】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华氏:光大氏族。】”。死,遂葬于霍太山。”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了蚕丛“死,作石棺、石椁”。在川西营盘山古墓葬群遗址的考古中也得到了证实,考古判断其时代“主要为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东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营盘山遗址石棺葬

但是,对于石棺族群到底是谁,常璩也没有定论,所以常璩说“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也就是民俗认为“石棺椁是纵目人冢”,也就是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证据证明“石棺椁是纵目人冢”。

实际上,最早的竖葬坑为石板作棺椁的,在考古上可见的是红山文化牛河梁大墓。红山文化牛河梁大墓,可见最原始的石砌墓壁。营盘山石棺葬跟牛河梁石棺葬是很类似的。

牛河梁五号地区中心大墓(一代天鼋黄帝)

我的理论体系中,黄帝族群的祖族是红山文化的主要创立者,黄帝原本是黄人之帝的称号,在黄帝轩辕氏成为天下共主之后,黄帝才成为天下共主的称号。所以以石板作棺椁的习俗是黄帝族群的习俗。我认为牛河梁大墓主人就是某代天鼋黄帝。我也多次说过,昌意作为轩辕黄帝的儿子,西迁之时携带了部分源自东北的古黄人进入到上古中国西部,所以古黄人将“石棺椁”的习俗带入川西也是可能的事情。

如果是昌意西迁带去的石棺葬习俗,那么对营盘山遗址石棺葬的“春秋战国”的断代也许定晚了。

在上古中国早期,军事组织的首领均可称“王”,所以在上古中国早期“王”并不是“国王”,“国君”才是“国王”。“周失纲纪,蜀先称王”也不能认定为最早的蜀王产生于东周,只是说蜀先称王,即说明在东周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的统摄力,蜀侯率先不服从周天子的统治,自己称王单干了。

不过,蜀地最早称王者是蚕丛。因为语音的角度讲,南方丛崇同音,“丛”实际就是“崇”,而且川西也有“崇”的地名传承,这些就为我造说最早的蜀王是有崇鲧提供了联想的依据。所以我说蚕丛即鲧崇。

这样叙述,也将《华阳国志·蜀志》关于昌意与蜀山氏联姻的记载连接起来。《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经夏商周”

蜀王起源于黄帝之子昌意与蜀山氏之女联姻。这个蜀山氏应该是成都平原上的桂圆桥遗址居民,而不是营盘山遗址居民;历史记载中也认为岷山氏就是蜀山氏,这是从岷山氏是蜀山氏之族源来讲的,岷山氏才是营盘山居民。所以古蜀归宗于黄帝的历史,应该开启于黄帝轩辕氏(前2500年)设立“东西大监监于万国”。

这里遇到的问题是蜀山。关于“蜀山”,四川还真给不出一座名“蜀山”的山,只能查到“蜀山别称瓦屋山”。在安徽,合肥市有蜀山区,无为市有蜀山镇;江苏杭州钱塘新区有一座小山名蜀山。其他地方有没有“蜀山”,没有仔细查。不过,晚唐.杜牧《阿房宫赋》有“蜀山兀,阿房出”,其中的“蜀山”与四川有关,只是这里的蜀山指蜀地之山。

黄饮冰随笔202404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