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漫谈立夏吃蚕豆 --————————-- 【苏州】叶在壮 亲家在太湖西山岛上购得一座别墅,占地一亩多,建筑面积近六百平米。尚未装修的宅基地,楼边空地很多,荒着可惜!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动手,将宅基地开垦后种上蚕豆、萝卜,大蒜、青菜、菠菜等。不多久,都陆续成了非常时鲜宝贵的食材。 进入艳阳春天,宅基地里的蚕豆纷纷开花,紫白相间的花瓣上还有个圆黑点,就像小孩的眼睛,俏皮地看着你。待到豆花萎了,豆荚也随即结出来。起先是小手指那么大,继而渐渐膨大。当豆荚有大拇指那么大时,我试着摘下一粒,剥开,尝了尝,啊!像插队时那样品尝新鲜的生蚕豆。生蚕豆又甜又涩,清香扑鼻,一股昔日乡村生活的酸涩滋味不禁涌上心头。 真正吃蚕豆的季节,是当今立夏时令佳节。还在前几天,亲家伉俪特地去西山岛上的宅基地采摘蚕豆,辛苦劳动半天,提着好不容易收获的大包蚕豆,专程送到相门我家,上得楼来,一头汗水,兴致勃勃,说“西山蚕豆能吃哉,送老太太和亲家你一起尝个鲜。前几天已经采了部分,我们已尝过,味道相当不错。” 哈,这使我想起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住在平江路的里弄时,当蚕豆成熟季节,撑船进城看望亲戚的郊区村民,常常带着大袋新鲜蚕豆进城。那是邻居阿婆阿姨最受欢迎的礼品,一时间家家喜气洋洋。 苏州人吃蚕豆讲究早,甚至豆还没有灌足浆长饱满就开始吃了,豆太嫩,有点涩,怎么办?烹饪时放点冰糖调味。那时吃的不是豆,实际就是春天的气息。吃蚕豆一定要新鲜,最好是带露采摘,一早摘好,中午就吃。吃蚕豆要看豆壳之柄,绿得透明,仿佛岫玉似的,那是采下来不超过三个小时的新鲜标志;如果折断处有一点变黑,至少采摘半天以上了;如果豆荚开始变黑,那一定是隔夜蚕豆,风味大为打折。难得看到蚕豆柄是半透明的碧绿,我妈激动得惊叫:啊呀!这蚕豆真的新鲜,一定是一早到田里去采摘的,灵!灵!灵!这么新鲜的蚕豆,很久没见过了。太感谢太感谢。 记得还是去年立秋时分,我为亲家在拼多多上买了几斤蚕豆种,情景犹在眼前,此刻已经品尝到美味新蚕豆,真的不亦乐乎! 苏南农民将蚕豆当商品成片种植。每当深秋季节,水稻收割后,常以蚕豆和其他作物间种,因为蚕豆植株有根瘤菌,可固氮,有肥田作用。种了蚕豆后,采下的豆可作蔬菜出售,豆萁则可肥田,改良土壤。一举多得。 爱吃蚕豆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有人看到了商机,就到云南楚雄等地去包农田。一亩地交若干元,可收三吨鲜蚕豆。所以每年初,滇豆就在苏州、上海等地上市。吃完云南蚕豆,福建蚕豆又上市。再接着是温州蚕豆,产地逐步北移,下来是宁波慈溪蚕豆……不知不觉,待到“五一”劳动节,大量涌上市的是常熟蚕豆。价廉物美的常熟蚕豆,豆大而粉,吃口极佳,非常受欢迎。吴江蚕豆立夏上市,绿如翡翠,鲜嫩而香,叫作吴江青,但量少珍稀。吴江青最好要配点火腿丁同炒,味道特别灵光。 吃蚕豆高潮在立夏。但立夏后仍然可以让人吃得不亦乐乎。如果蚕豆长出黑嘴,表示老了,只好在蚕豆上划一刀后再炒,多放水煮,这是痴情的追随。如果还没有吃够,就将较老的蚕豆剥去豆壳,只取豆肉,用来烧豆瓣酥、咸菜豆瓣汤等。 上世纪六十年代,苏州叶受和等茶食糖果店会供应油汆豆瓣,就是油炸的青蚕豆豆瓣,那是很好的零食,也可当吃粥菜或下酒菜。父亲是叶受和掌门人,制作起来最是拿手,拌以薄荷糖或玫瑰糖,作为一种特色茶食,常年都能吃到。当然还可以做蚕豆糕,方法和做绿豆糕差不多。 蚕豆的风味如何,和产地品种、新鲜度有关,还和气温、降雨量有关,但关键和烹饪方法有关。苏州人烹饪蚕豆,往往油重、葱多,多放糖。可用笋片或笋丁同炒,还可以放点火腿丁,这盆特色菜绿中有红,色美味佳。 用豆肉烧蚕豆饭,是立夏后最常见的吃法。牛踏扁蚕豆为好,粒大,肉酥。日本大阪豆,品质甚优,吃口和牛踏扁差不多,甚至更佳。做蚕豆饭,放点配料更可口,或配火腿,或配香肠,或配咸肉,烧饭时起油锅,将蚕豆肉和咸肉丁或火腿丁等一起下锅煸透,再放米焖烧成饭。临盛饭时,揭开锅盖,趁热拌少许猪油。这是蚕豆饭中的贵族,可口自不必说了。 我母亲烧蚕豆饭是将洗过的米和蚕豆肉一起下锅,啥也不放。放入冷水,大火烧开,过一会,不见水了,将锅中未煮透的饭粒,用勺轻翻,让米豆搅拌均匀,然后小火焖二十分钟,就大功告成。母亲煮的素蚕豆饭,色彩淡雅,不用盐油糖,比较清淡,因没有其他食材的打扰,清香沁入心脾,慢慢吃、细细嚼,口中有甜味,是最原汁原味的蚕豆饭,也是我最爱吃的时令佳餐。 (图片 由作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