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最经典的一首七律《安定城楼》,王安石说:即使是杜甫也不能超过,第三句千古流传

 qiangk4kzk8us4 2024-05-16 发布于云南

李商隐,是唐代末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婉约、细腻著称,被誉为“李商隐体”。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朦胧的美感,让人在品读时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他的诗歌才华足以比肩李白和杜甫。

王安石对他的诗也是赞不绝口,特别是那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他认为即使是杜甫也写不出来。

而这句正是出自李商隐的七律代表作《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写这首诗时,李商隐正值壮年,不过他因为政治斗争被迫离开了长安,来到很偏远的安定城。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他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也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下,他写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诗的开篇,李商隐以高远的视角描绘出安定城楼的雄伟与壮观:“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那高高的城楼,仿佛直通云霄,让人心生敬畏。

而城楼下的绿杨枝和汀洲,又为其增添了几分柔美和宁静。

接下来,李商隐借用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贾生年少有为,却空有抱负而无从施展;王粲才华横溢,却只能远离故乡四处漂泊。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遭遇,跟李商隐此刻的境遇何其相似!

他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两句,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王安石读后都赞不绝口。

这两句将李商隐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展露无遗。

他渴望归隐江湖,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但同时又深知自己身负重任,必须为国家社稷尽忠职守。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让我深感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挣扎、多么的痛苦。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最后这两句李商隐以鹓雏自比,意谓他像鹓雏一样志趣高远,不屑于与腐鼠类争食。

但人们却反而猜忌他、诋毁他,简直无法忍受了。

这两句诗不仅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更将李商隐的傲骨和清高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借此表达了对那些小人的鄙视,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坚守本心的决心。

这首《安定城楼》不仅仅是一首七律佳作,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唐代末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李商隐内心的苦闷。

很庆幸我们能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