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

 limingxin1969 2024-05-16 发布于上海

医之临病,胜于临敌。—【清】怀远《医彻卷四医箴疗医》

图片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是一组少见而重要的临床综合病征,年发病率5~53/100万。其主要特征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微循环血栓造成的器官受损。TMA中最主要的疾病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HUS)与非典型性HUS(aHUS)。三种疾病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在发病时都可用血浆置换治疗,因此曾经有人主张统称为TTP-HUS综合征。近10年来对TTP、HUS与aHU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与治疗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鉴别TTP、HUS与aHUS提高治疗效果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片
图片

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受损红细胞或裂细胞的小碎片,未成熟红细胞数量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减少

一、流行病学

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TTP的年发病率估计为每百万人中3-11例。女性略多于男性,尤其是在育龄期的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获得性TTP比先天性TTP更为常见,约占TTP病例的95%。
2.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
典型HUS主要发生在儿童,年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1-2例。大多数病例与志贺毒素(由大肠杆菌O157:H7等细菌产生)感染有关,通常在感染后1-2周内发病。
非典型HUS是一种罕见病,年发病率估计为每百万人中0.5-2例。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儿童期和青年期较为常见。
3. 补体介导的TMA
补体介导的TMA包括多种由补体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除非典型HUS外,还包括一些由补体抑制剂治疗的疾病。这些疾病通常具有遗传背景,发病率较低,但病程严重。
TMA的发病率在不同地理区域和种族之间存在差异。例如,获得性TTP在非洲裔美国人中的发病率较高,而aHUS的基因突变频率在不同种族中有所不同。环境因素和饮食习惯也可能影响TMA的发病率,特别是在典型HUS的传播中,饮食卫生和水质安全是重要因素。
二、危险因素

TTP

HUS

aHUS

风险因素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感染:病毒
%   药物:奎宁、抗生素(特别是β-内酰胺类)、化疗
%   妊娠:妊娠期女性,尤其是妊娠后期或产后的女性
%   食物中毒:污染食品,如未煮熟的牛肉、未消毒的牛奶。
%   饮用受污染的水
%   直接接触受感染者:如家庭成员或幼儿园的儿童。
%    遗传因素:与补体系统调节基因(如CFH、CFI、CD46等)的突变有关。
%   环境触发因素:感染、妊娠和一些药物可能诱发aHUS的发作。
三、临床分类
图片

 四、TMA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TTP:TTP患者缺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使血浆中超大分子量vWF多聚体增多,后者增加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能力。多数患者为体内产生抗ADAMTS13自身抗体,少数为先天性酶缺乏。但严重的ADAMTS13缺乏仅见于50%~72%的TTP患者,部分原因是继发性TMA患者的ADAMTS13活性无明显降低但仍被诊断为TTP;另一方面,可能有相当一部分aHUS患者被误诊为TTP。
2.HUS:HUS由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引起。该菌株产生的志贺毒素包含一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每个B亚单位可以与神经酰胺三已糖苷受体(糖蛋白Pb3)中的末端半乳糖以高亲和力结合,该受体存在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血小板膜表面,导致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破坏与血栓形成[3]。某些非0157:H7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与1型志贺痢疾杆菌也产生引起腹泻与HUS的志贺毒素及外毒素。
3.aHUS:aHU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已确定,为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活化引起。旁路激活途径从水解补体C3生成C3b开始,C3b与B因子结合,然后被血清中D因子裂解形成C3转化酶(C3bBb),C3b与C3转化酶结合形成C5转化酶,最后形成C5b-9攻膜复合物。旁路激活途径主要受三个调控蛋白控制,包括补体蛋白H(CFH)、补体蛋白I(CFI)及膜辅因子蛋白(MCP)。补体调控蛋白基因突变是aHUS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CFH基因突变占30%,CFI基因突变占12%,MCP占15%[5]。最近有人发现,补体C3或B因子的某些突变能加强C3与B因子的结合(gain of fuction),促进C3转化酶的形成并导致aHUS[6]。Delvaeye等报告,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除使凝血酶活化蛋白C与凝血酶活化纤溶抑制物(TAFI)外,还可加速CFI介导的C3b灭活,TM基因突变是少数aHUS患者的发病原因。此外,5%~10%患者是由于机体产生抗CFH自身抗体,个别病例为抗CFI自身抗体,引起了获得性aHUS。

图片

五、TMA诊断

临床表现

1.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

乏力和疲劳:由于红细胞破坏,患者常感觉极度乏力。
黄疸:溶血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
苍白:由于贫血,皮肤和黏膜显得苍白。
2. 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
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牙龈和鼻腔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紫癜:皮肤表面出现大片紫癜。
3. 肾脏受累急性肾损伤:
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血尿和蛋白尿:尿液中可见血液和蛋白质,提示肾小球受损。
4.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
常见的早期症状。精神状态改变:包括意识模糊、神志不清、定向障碍。癫痫发作:严重时可出现癫痫发作。昏迷:在极端情况下,患者可能陷入昏迷。
5. 胃肠道症状
恶心和呕吐:较为常见,尤其是在HUS患者中。腹痛: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
6. 心脏
心律失常:由于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心脏血流受阻,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心肌缺血:心肌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
7. 其他系统
受累肺部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可能由肺内微血管血栓引起。肝脏受累: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五联症:经典TTP表现为MAHA、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肾功能不全和发热,但实际临床中并不总是全部出现。
典型HUS:
多由志贺毒素引起,常见于儿童,表现为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和胃肠道症状。
非典型HUS(aHUS):
与补体系统异常相关,常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
图片

TTP诊断

1. 临床评估症状和体征血小板减少:导致皮下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出血症状。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表现为乏力、黄疸、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意识模糊、癫痫发作,严重时出现昏迷。肾功能障碍:包括少尿、无尿、血尿和蛋白尿。发热: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发热。
2. 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CBC):显示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破裂的红细胞(schistocytes),提示微血管病性溶血。乳酸脱氢酶(LDH):升高,提示溶血。间接胆红素:升高,提示溶血。肾功能检查:血清肌酐和尿素氮(BUN)升高。
3. 特异性检测ADAMTS13活性测定ADAMTS13酶活性:TTP患者ADAMTS13活性通常<10%。若ADAMTS13活性显著降低且伴有抑制性抗体,强烈提示TTP。ADAMTS13抑制物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DAMTS13抑制物,进一步确诊TTP。
4. 评分系统使用评分系统(如PLASMIC Score)评估TTP的可能性:
0~4 分为低危:预测效率 <5%;
5 分为中危:预测效率 5%~25%;
6~7 分为高危:预测效率 60%~80%
图片

Ps:0~4 分为低危:预测效率 <5%;5 分为中危:预测效率 5%~25%;6~7 分为高危:预测效率 60%~80%

▼ 诊断流程

图片
六、TMA治疗选择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X)

    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ADAMTS13抑制性抗体和补充正常的ADAMTS13酶。每日进行血浆置换,直到血小板计数和LDH水平恢复正常。通常需数天至数周。及时进行血浆置换的TTP患者预后显著改善,未治疗的死亡率高达90%,而及时治疗可将死亡率降至10-20%。

  • 免疫抑制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常与血浆置换联合使用。

    利妥昔单抗:一种抗CD20单克隆抗体,用于减少B细胞介导的ADAMTS13抑制性抗体产生。

    结合免疫抑制治疗可以进一步减少复发风险,改善长期预后。

  • 其他药物

    Caplacizumab:一种抗vWF的单克隆抗体,能够抑制vWF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常用于急性期TTP的辅助治疗。能显著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减少复发率。及时治疗的TTP患者短期预后较好,但需监测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和出血。部分患者可能经历复发,需长期随访和管理。定期监测ADAMTS13活性水平可帮助预测复发风险。
补体介导的TMA
ULTOMIRIS和Ravulizumab:有效抑制补体系统过度激活。补体抑制剂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显著降低了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性。针对补体系统基因突变的基因治疗正在研究中,可能为未来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典型HUS(由志贺毒素引起)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可通过血液透析治疗。针对特定感染源,可能使用抗生素,但需谨慎以避免内毒素释放加剧病情。多数儿童患者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有长期的肾功能损伤。
非典型HUS(aHUS)
补体抑制剂ULTOMIRIS:一种终末补体抑制剂,能够阻止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Ravulizumab:另一种长效补体抑制剂,与ULTOMIRIS作用机制类似。补体抑制剂显著改善了aHUS患者的预后,减少了急性发作和长期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在无法立即获得补体抑制剂时血浆置换作为临时措施。支持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有效,但长期预后取决于补体抑制剂的使用。

TTP治疗

血浆置换

图片

TTP治疗


免疫


① 大剂量激素;

② IVIG:疗效不及 PE,仅适用于难治性 TTP 或多次复发的病例;

③ 其他免疫抑制剂:硼替佐米、环孢素等

TTP治疗


靶向


利妥昔单抗
急性发作期使用利妥昔单抗可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早期死亡率、减少复发率、延长缓解期;利妥昔单抗推荐剂量为 375 mg/m²,每周 1 次,连续应用 4 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100 mg,每周 1 次,连用 4 周)的效果在探索中;建议利妥昔单抗在血浆置换后开始用药,与下次血浆置换间隔 20~24 h。
卡普赛珠单抗(Caplacizumab)
为靶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片段的抗体。通过阻断超巨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多聚体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 vWF 介导的血小板黏附和血小板消耗;适用于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aTTP)成年患者,与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治疗联用;卡普赛珠单抗首次 10 mg 静脉输注,次日起每日 10 mg 皮下注射,停止血浆置换后仍需持续使用 30d。

HUS治疗


图片

aHUS治疗


图片

            结束语

图片

TMA是一类严重的疾病,不及时予以恰当治疗很易导致死亡。虽然TTP、HUS与aHUS的病因不同,但基本病理变化都是血栓性微血管病,并且都有不同程度的补体激活与血管损伤。目前对这类疾病还主要依靠临床判断。最近的研究强调了对TMA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这有助于开发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例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识别遗传性TMA,并指导个体化治疗。未来,随着对TMA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有更多的新型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出现,提高重症患者的预后。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