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文本细读(3)

 陈会设 2024-05-16 发布于安徽
01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就在于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感受。
比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一句,课堂里,我问学生,也是在追问自己,为何看到雪,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艾青就想起了大堰河,就想起了他的保姆。
据艾青自己说:“一天早晨,我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
          
雪和保姆之间有何关联,艾青没有说,我们不妨做一番推理:
雪,给人的感觉是寒冷。在特定的空间里,这种寒冷,会由身体的感觉扩散到内心。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二十三岁,留学归来不久的年轻人,刚刚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春地画会”,正想闯出一番天地的时候,突然被捕入狱,本就无比痛苦。此时天降大雪,再加上新年将至,内心的孤独与凄凉更是无以复加。
          
人在最为脆弱、孤独的时候,最需要情感的安慰。
诗人身在牢狱,这种安慰只能借助回忆得以满足。
在这样最为落寞痛苦的时刻,最为凄苦的环境中,人首先想起的一定是带给他最多温暖,给予他最多的爱,一定是他生命里最为重要的那一个人。
对艾青而言,毫无疑问,这个人便是大堰河。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这些,才能理解诗人的内心,理解诗歌中饱含的深情。
          
02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诗歌第十一节,写到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悲惨遭遇,从更为深广的层面揭示了普通民众的悲惨命运,而此时的艾青终于从一个“地主的儿子”转变为“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的伟大的诗人。
          
这其间,诗人经历了什么,情感又有着怎样的变化,从下面的诗句可以看出: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
这是艾青诗歌中我最为喜欢的一句,这里“长长的飘泊”既指身体,也指精神,正如泰戈尔所说:“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正是因为这长长的飘泊,艾青才真正的理解了大堰河,才找到了他精神的归宿,才有了对故土更为深切的眷恋与热爱。
          
这里,可以投影艾青的两首诗进行拓展,从而让学生理解艾青的深情与博大的胸怀,并加深学生对诗人更为全面的了解:          
一是《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是《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禁监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从这些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创作的诗篇,可以看出诗人讴歌的对象,从自己至爱的保姆扩大到故乡、土地、河流以及整个中国;艾青也从一个遭遇不幸和被不公正对待的诗人成长为给予整个世界以温暖的歌者。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童年拥有了一个深爱着他的母亲——大堰河。
所以,20世纪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
          
03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诗歌第十二节的难点,在于理解“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一句,诗人为何大堰河的灵魂写成“紫色”?          
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看,各种颜色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象征安静。
而紫色,首先是尊贵的颜色,在古代只有帝王和贵族才有资格穿着紫色,从“紫禁城”“紫阙”“紫气东来”等词语便可看出。
同时,紫色是一种痛苦、压抑的颜色,是鲜血凝结的颜色,在这里,它是大堰河贫苦辛酸的一生之缩影。
          
紫色,一方面强调的是尊贵、圣洁和热烈,一方面强调的是苦涩、忧郁和压抑。而这两个方面并不矛盾。
通过全诗,可以看出诗人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
与此时,大堰河的灵魂,也因为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凌侮与折磨,而显示出高贵和圣洁。
          
有人会因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而卑躬屈膝、弯腰低头,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
而大堰河的灵魂却因为对痛苦的承受而呈现出高贵,因为在苦难和不幸中表现出的坚忍与乐观而愈显伟大!
          
“大堰河”本是一个再为平凡不过的农村妇女,她的出身是卑微的,相貌是粗黑的,她所受的苦,甚至她的死,在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她的爱是无私的,她的人格是伟大的。
这样的“大堰河”不只是艾青的保姆,也是千百万普通劳苦的母亲的代表,是“大地的母亲”的象征。
这首长诗,既是作者对自己乳母的赞美,也是写给所有如同大堰河一般平凡贫苦而又圣洁伟大的母亲的一曲赞歌。
          
后记:
写作过程中主要参阅了温儒敏《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韩军《<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录》以及一些网络资料,不再一一注明。
          
写于夜色中的沅醴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