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人运动降血糖,饭后多久运动效果最好?8个运动降血糖的细节要收藏!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一、糖尿病患者做什么运动好呢?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每周1次的快走或骑车运动能显著改善空腹血糖的控制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每天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糖尿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可下降15%~60%。

指南原则上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应在以中等强度、有氧训练为主、每周至少3次。指南推荐20~60分钟的有氧运动,以中、低强度的节律性运动为好,可选择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以及全身肌肉都参与活动的中等强度的有氧体操:如医疗体操、健身操、木兰拳、太极拳等。还可适当选择娱乐性球类活动,如门球、保龄球、羽毛球等。有氧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训练是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的良好选择,注意:不建议高强度运动:容易使身体处于应急状态。

肥胖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较低的运动,能量代谢以利用脂肪为主;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则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和尿糖的作用。肥胖糖尿病患者运动时以较低的运动强度为好,以利于体内脂肪的利用和消耗,低强度运动有利于脂肪燃烧。建议增加阻力训练。改善肌肉力量。研究表明,运动强度为最大耗氧量的50%~70%,连续20~45分钟,可使葡萄糖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12~72小时。

 二、糖尿病人在什么时候运动最好?

那么餐后血糖的控制,除了前面我们讲过的调整饮食营养方面,还依赖于运动治疗,运动的方式和时机、时长都和运动治疗息息相关。虽然大致都是固定的有氧运动与抗阻力运动模式结合,但其实运动的开始时机,持续时间,与运动的强度、频率和总量同等重要。传统推荐餐后休息30分钟,再散步40分钟,但在实际操作中,不是每餐都能保证餐后同一时间开始运动,以及运动时长。相对来说,设计好适合自己的运动时机,更为重要!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设定好运动目的,制定每餐不同的运动时机,甚至根据每餐食物的营养成分配比,适当调整运动的时机和时长,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三、 糖尿病人餐后多久运动最好?

和餐前运动相比,餐后运动通过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对整体血糖更有利。这样会使血糖更平稳,减少血糖波动。

无论运动强度或运动类型如何,餐后运动消耗都能降低血糖,且持续时间更长,获益更大,一般≥45分钟可以稳定获益。(具体运动时间,应根据糖友自身情况确定,循序渐进)

糖尿病人不适合空腹运动尤其是空腹晨练。晨练可能会增加当日血糖水平,特别是在禁食的前提下。由于我糖代谢调节能力差,一些糖友可能因此容易出现低血糖,然后血糖又反跳性升高,反而会加大血糖波动。

建议糖友餐后1小时(从吃第一口饭开始算)左右开始运动,持续时间不少于10分钟,一般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45分钟左右。具体应根据自身年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不要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发挥最大效应时做运动训练。不要在空腹时进行运动。 

 四、据说就算不分泌胰岛素,有氧运动也能促进细胞吸收血糖,是这样吗?

(1)指南系统阐述了运动治疗糖尿病的机制,认为运动可改善2型糖尿病个体胰岛素敏感性(CDS推荐等级A)。同时运动也会提高细胞对糖原的吸收能力 ,同样也能降低血糖。

(2)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作用障碍、骨骼肌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受损,在糖代谢紊乱的同时,也会出现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

指南指出,运动可显著改善脂肪和蛋白质代谢(CDS推荐等级A),中等强度运动可使脂肪氧化增加10倍,减轻脂肪组织、骨骼肌细胞内的脂质沉积,恢复胰岛素促进骨骼肌细胞蛋白的合成代谢

(3)运动疗法改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异常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对糖尿病运动组大鼠进行6周的游泳训练后,检测3组大鼠血糖、C肽、血胰岛素及肝、脑、骨骼肌细胞膜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力。结论:运动改善OLETF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C肽是和胰岛素等量分泌的一种小分子物质,因而监测C肽水平可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但是这一指标评价胰岛功能很粗略。

 

五、 我的跑步机放在阳台上,算不算有氧运动啊?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简单来说,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75%至80%)。有氧运动是一种恒常运动,是持续5分钟以上还有余力的运动。

是不是“有氧运动”,衡量的标准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 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到5次。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所以说,如果体重超标,要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像慢跑、骑自行车。

六、 运动后马上测血糖准吗?需要休息一下再测吗?

血清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一般而言,运动会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建议休息半小时后再测量血糖。

  机体在运动后,体内的皮质醇激素、肾上腺激素、去甲肾腺激素、多巴胺等多种激素分泌增加,以上激素具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可使机体的血糖水平升高。如果在运动后立即测量血糖值,测量值较正常值偏高,不利于疾病的诊断,一般建议休息半小时,待机体内的激素代谢后再测量。但部分患者运动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此时需立即检测血糖值,并指导患者用药。

  此外,在测量血糖前已进行一般的运动,如行走、上楼等,对结果影响较小,患者无需担心,但应避免强度较大的运动。

 

 七、糖尿病运动多长时间好

每次连续运动的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0分钟,但不宜超过1小时,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有条件者可在三餐后半小时均进行20~40分钟的适量运动,这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并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

一般糖尿病病人每天都应该有半小时左右的运动时间,长期坚持中小运动量的体育运动比间断进行大运动量的运动要好得多。

八、糖尿病运动频率多少才健康

每星期运动3~5次较为适宜,可根据每次运动量的大小而定。如果运动量较大,间歇宜稍长。但运动间歇超过3~4天,则运动锻炼的效果及蓄积作用将减少,难以产生疗效,因此运动锻炼不应间断。如果运动量较小,且身体条件较好,运动后又不疲劳,可坚持每天运动1~2次。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运动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运动原则。肥胖或注射胰岛素患者最好每天一次。运动于阎每次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小时。运动要定时、定量,而且要持之以恒。运动的时机:最好在餐后60~90分钟。

运动的强度和运动量。运动强度对患者也是很重要的,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不能盲目的学习别人。糖尿病患者运动强度可以用心率确定:心率小于“170-年龄”为中等强度运动量。

推荐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