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吐纳功(真气绵绵不绝)

 微信号1830429 2024-05-19 发布于广东

太极拳 招熟而懂劲·行拳若流水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太极吐呐功”顾名思义是以吐呐(呼吸)为导引,通过圆、软、柔缓的大幅度姿势导引与深长呼吸相配合,吸进大量的新鲜氧气,使与人体生化而来的水谷精微之气混合成为宗气(即后天之气),储存于膻中。膻中之宗气经姿势和呼吸导引至丹田,与丹田之气不断交融。宗气滋养着元气,元气催动着宗气,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促成真气源源不断地产生。真气充盈,祛病健体,精力充沛,延年益寿。

“太极吐呐功”的功法中,大量采用转动肩、肘、腕、指的动作。在意识主导下,快速促进疏通和平衡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脉(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起到舒经活胳、调和气血之作用,可以防治肩周炎、颈椎病等疾患。通过呼吸和姿势导引的配合,促进脏腑功能的平衡,对防治肺心病、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脑动脉硬化、肠胃病等功能性疾病.也有一定疗效。

【功法要领】

本功法为呼吸导引。鼻吸时舌抵上腭,口呼时舌尖放下。呼吸时注意应轻、缓、细、长、匀;动作应圆、软、柔、缓、连;动作与呼吸要协调,上肢与下肢运动要配合,做到虛实分明。

虚步要领:前腿虚,后腿屈,收胯,溜臀,上身松直。

中桩要领:大小腿夹角110°左右,膝盖不超过脚尖。上体正直,收胯,溜臀。

本功法连续做时,可先做左腿在前的第一、二、三节,再做右腿在前的第一、二、三节。每节的动作、左右次数应相等。

预备势

两脚平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松肩坠肘;双目平视,百会轻顶;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圆膝;气沉丹田(本文均指下丹田),松静站立(图1)。

图片

起势

两腿微屈,重心右移。左脚向前迈移步,先脚跟着地,再脚掌放平。同时,两臂向前徐徐扬起,与身体成45°,然后外旋,手心朝上,双臂拉至腰侧,成左虚步(图2、3、4),同时鼻吸。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节  吐故合气

接起势。

1.双手在腰侧内旋(即向小指方向旋转)180°、向后伸臂至最大限度,两臂经左右两侧再向胸前划圆至外劳宫相对时,曲肘平举(两肘微屈成圆)。身体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图5、6、7、8),同时口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两臂向外侧旋转,成手心朝上;再以肩带肘,以肘带腕,双手拉到腰侧。身体重心后移成左虚步(图9、10),同时鼻吸。

图片

图片

第二节  吐故开气

接上势。

1.同第一节1.势(图11、12、13、14),同时口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两臂向左右两侧划半圆,再继续向后划弧;两手腕内旋,直至指尖朝前,手心朝上,双手置于腰侧。身体重心后移成左虚步(图15、16、17、18),同时鼻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两臂徐徐前伸至前平举,肘微曲;问时身体重心前移成左马步(图19),并口呼。

图片

第三节  平衡阴阳

接上势。

1.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两手拉至腰侧。身体重心后移成左虚步(图20),同时鼻吸。

图片

2.手腕内旋,指尖朝后,向后伸臂至最大限度。然后向左右两侧划弧,成掌心朝上的反侧平举,身体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图21、22、23),同时口呼。

图片

图片

图片

3.以肩带肘,以时带腕,使两手向大姆指方向旋转360°,成掌心朝上的反侧平举。身体重心后移成左虚步(图24、25),同时自然呼吸。

图片

图片

4.两手变剑指。向斜上方伸举,掌心相对,舒胸直臂。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点地,成前实后虚状(图26、27),同时鼻吸。

图片

图片

5.创指在头顶上方划弧全相对,然后徐徐下落,对准太阳穴。身体重心后移成左虚步(图28、29),同时口呼。

图片

图片

6.剑指绕太阳穴自前、下、后、上旋转一小圈,剑指前伸时,低头,引颈,下颔划圆,同时身体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图30、31、32、33),并自然呼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剑指外旋变掌,成掌心朝上(图34)。

图片

然后以肩带肘,以时带腕,两手徐徐拉至腰侧。身体重心后移成左虚步,同时鼻吸。随即收回左腿,成两手在腰侧的预备式(图35、36)。

图片

图片

第四节  三才合一

接上势。

1.两脚平行站立,两手于腰侧内旋180°,指尖朝后,手心朝上,向后下方伸臂,经左右两侧向前划弧至丹田前,手背相对(即外劳宫相对)(图37、38、39),同时自然呼吸。

图片

图片

图片

2.提腕至膻中穴,两小臂与地面平行(图40),同时鼻吸。

图片

3.降肘,使两小臂与地面垂直,十指相对,掌心朝下;转奚z使掌心朝脸十指朝上。两小指靠拢,掌距脸约5~10cm(图41、42),同时口呼。

图片

图片

4.两掌缓缓上升,当掌跟过发际后,两臂向左右分开,可与肩同宽。上伸速度要稍快,接近最高点时,转腕,使掌心朝前,十指向上(图43、44),同时鼻吸。

图片

图片

5.松腰屈膝,两臂徐徐前落,掌心朝下。两掌降至小腹前,使之重叠,掌心朝内,手指向地(图45、46),同时口呼。

图片

图片

6.两腿轻缓伸展,起立,重叠掌提到膻中穴(图47),同时鼻吸。

图片

7.以劳宫穴为轴.旋转手掌,变竖掌为横掌(图48),同时口呼。

图片

8.横掌向左右两侧平拉.扩胸展肩(图49),同时鼻吸。

图片

9.含胸合肩,手心朝上,十指向后,两手从腋下往后伸展,至最大限度时,再向左右两侧刘弧,成翻侧平举;同时下肢成中桩(马步中桃)(图50、51、52),并口呼。

图片

图片

图片

10.以肩带肘,以肘带腕,双手外旋360°,成掌心朝上的反侧平举(图53),同时自然呼吸。

图片

11.两臂向上托气,两腿伸直,两手至百会上方合掌(图54),同时鼻吸。

图片

向百会贯气,双掌向额前导引而下至膻中穴(图55),同时口呼。

图片

12.先分开两掌跟,然后依次分开大姆指与小指、食指与无名指,最后是巾指;转指尖向下,掌心朝里,徐徐导引至下丹田(图56、57),同时口呼。

图片

图片

【注意事项】

学练时,根据病情、体质、年龄等差异,可以改变桩的高度和动作幅度。每节次数可多可少。选练其中节也可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做第四节(三才合一)动作时,两臂上升速度应稍快,高度低于头顶;低血压、贫血、血象低及胃下垂等患者,两臂上升速度可稍慢,高度在百会之上、两脚可提踵。

收功

1.闭目,松静片刻,两臂斜下垂。

2.两手重叠在下丹出(内外劳宫相对),轻贴衣服(男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则相反),按顺时针方向旋转8圈,要一圈一圈大,但上不高于膻中穴,下不低于耻骨;再反时针方向转8圈,一圈小于一圈,回归至丹田。静守丹出片刻(图58)。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