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的“礼”、道家的“无”、佛家的“空”

 北方烟雨 2024-05-20 发布于山东
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每一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正因为不一样,提出解决方案就不一样,但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初心是一样的,皆为这方世界及生灵。

儒家

儒家的圣人孔子看到人间是有差别的,正因为有差别才会提“因材施教”等观点。他很清楚世间之事由各种不同位置决定的。世间混乱的根本原因是各个位置上的人“过”了,或尸位素餐或非分之想,并没有很好履行所在位置之责任。
圣人提出打造一个有序的世界,利器就是“礼”。
君守君之礼,臣守臣之礼,君君臣臣如同父父子子一般,天下就有序了。
后世的儒者将这个核心改了,变成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皇帝不会有错,有错也是大臣没有劝谏使得皇帝犯错。儿女要愚孝,臣子要愚忠。但父、帝可以为所欲为,不守其职。
在其位守其责,是双方之事,结果变成一方守责。此时的礼就变成礼教,变成一方用来约束或谴责另一方的工具。
明白孔圣人提出“礼”的真正用意,再去看儒家学说就一清二楚,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
儒家核心概念之二:什么是仁?
从“孔子不肯卖掉马车给颜回安葬”可以学到什么?
礼是需要让人知道的,故儒家特别重视宣传。只有知礼才能守礼。并非所有人天生就能守礼,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正如位置不同一般。

图片

道家
道家圣人老子看着日起日落,龙蛇起陆,知道世间并没有永恒的,除了道。
既然没有永恒,人间所获得的一切未必就是福,“金玉满堂莫能守”。
那怎么办?
将思维方式不要放在获得上,而放在给予上。
给予很有技巧的,不是说想给就给,老子举了很多给予的技巧。比如玄德,又比如“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再比如圣人为腹不为目,以百姓之心为心等等。
一句话:不要将精力放在非永恒的事情上,这是老子给出的结论。
学说也不是永恒的,宣传与不宣传,终究都不是永恒的,故老子自然不会主动去宣传自己的学说。宣传与不宣传,道依旧都是永恒的,无法增其一毫,无法垢其一丝,正因为如此更谈不上什么宣传。
道在哪里?“无”处去寻。
故寻道就得明白何谓“无”。无万物之始,将这个无理解透了,道德经的阅读就没有障碍了。因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如果去找“有”,方向就错了。
道家学说不会成为帝王统治百姓的学说,因为“无”会虚化帝王这个存在。
但道家学说可以成为帝王统治的学说,清晰知道统治的方向是对还是错,像汉唐都对道家之法很重视,道家最明显的用处是指明方向,检验自己的方向是对还是错。

图片

佛家
孔子学说以乾卦为核心,社会优先,故积极进取,老子学说以坤卦为核心,天地为尊,故顺道而为。释子的学说为什么可以在众多外来文化中横空出世,因为非乾非坤,释子专著于天地之间。因为释子的一个核心观点:众生平等。
老子讲天道,故实践时以坤卦为先,孔子讲地道,故实践时以乾卦为尊,构成一阴一阳之合,其法虽异,然不脱阴阳。
释子论众生故以众生为尊,则无阴阳之意。
道佛儒构成天、人、地三才,未来还有没有第四派学说进行融合呢?
答案是没有了。
因为已经完备了,再怎么折腾皆在三家之中。
“众生平等”才有“空”这个概念。因为“众生不同”才有了“礼”这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佛是冲突的,而且宣传点也有重合处:众人。故历史上出现过三武灭佛事件。
王阳明是儒道佛皆修,最终走了儒家之路。至于有人宣称修成三家,那只能说此人在说梦话。精通三家理论的人在历史上比比皆是,真正实践都会择一而终之。
释子的论点看《佛陀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悟出什么?》《何谓“空”》这两篇文章,这里不展开。
天地无情、人间有爱、众生平等,这大概就是道、儒、佛的注脚吧。为什么三派能融合,因为终极目标是一样,这就达成天下大同的基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