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慧然 2024-05-2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作者简介:
七星客,原名赵春杰,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后在基层工作。业余时间,喜读周易,殚精竭虑数十年,终成《周易论》一书,2016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约75万字,分上下卷,共19章,系统阐述了作者对周易的理解。
中行客,原名陈新燕,一个理工女,一名易学爱好者,偶然的关系,接触到了七星客赵春杰老师的球体易学理论,被其深深吸引!本人学易旨在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心的和谐。


在《系辞》的多种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恐怕要属关于“太极、两仪、四象与八卦”学说,也就是上传第十一章讲的“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
对太极、两仪、四象与八卦,一般的解释是,太极是宇宙原生物质;两仪指天地、阴阳;四象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八卦则是八个三爻卦。人们一般认为,《系辞》上的这段话,描述了宇宙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也描述了易的来源和建立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宇宙最初原本是天地未分、阴阳未判的混沌状态,后来分出了天地与阴阳,用画来表示就是“—”和“--”,这就是两仪;再重叠就变成了四种:“老阳”,“老阴”,“少阳”,“少阴”,这就是四象;如果是三个画分别重叠,就有了八种,这也就是八卦。
一、太极和两仪孰大孰小,孰先孰后 
传统的解释颇有迷惑力,但设想宇宙的发展演变真的是按照这样的过程,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太极大还是两仪大?如果太极大,两仪是太极所生,两仪比太极小,至少在其初生阶段要小,那么这是否能称之为发展?或许只能说两仪是太极的“细化”。如果说两仪大,太极是原生物质,那么两仪比太极多出来的部分从哪里来?显然多出的部分不是来自太极以内,而是太极以外,这好比一个母亲生儿育女,儿女长大可能要比母亲高大强壮,谁都知道这是儿女得自后天的营养,并非全靠母胎带来的东西。这就是说,即便承认两仪是太极所“生”,但也不是太极所“养”,在太极以外,一定还有太极所不能涵盖的东西,这些太极不能涵盖的东西,它们又是谁生的?
二、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该如何解读
太极生两仪这个问题存在着逻辑矛盾与混乱,两仪生四象与四象生八卦也同样如此。如果说两个画可以形成四象,三个画可以形成八卦,那么为什么没有四画卦、五画卦和七画卦等?既然“八卦定吉凶”,重合为六爻卦是否有必要;如果是六爻卦定吉凶,那么这还是“八卦定吉凶”吗? 在易学史上,对这种说法也早有人表示了怀疑和反对。比如王夫之《周易稗疏》,除了把八经卦看作实体以外,看法基本上还是正确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它们无所谓先后,是同时存在,只是一个分而言之的问题。用“加一倍法”,就会“无所底止”,“教童稚知相乘之法则可,而于天人之理数毫无所取”。
球体认为:两仪加四象就是六爻,六爻有三个对立面,即初与上、二与四和三与五,每个爻除了与之对立的爻以外,与其它四个爻都为“邻”,每三个相邻的爻有一个结合部,这才是真正的“八卦”,八卦不是三爻卦,而是六爻卦卦体上的八个部位。
三、什么是太极?
太极的三种形态:一是原生态,二是终极态,三是标准态。
原生态的太极,就是数,在经文上称为“素” 素是单纯到不能再单纯的物质,也就是天数与地数。天数与地数到底有多大多小,没人能说清楚,但它们有两个比值,一个是五天四地,另一个是三天两地。从数的角度看,太极就是零,零就是太极。天地之数表面上没有“0”,直接以“天一”开始,但如果没有0的衬托,天一就不存在,天一不存在,则地二、天三等也不存在,整个天地之数也就不能成立。0的意思表示“什么也没有”,是“无”,由0的衬托才有了天一,天一是开端,但不是绝对的开端,而是以0为开端,这样一来,0与天一的统一就构成了天地之数的开端,其中天一是实,0是虚,是个参照物,天一与0就是原生态的太极,或者说是初始态的太极。
终极态的太极,就是天数与地数的统一 在天地之数中,“天”与“地”的界限消失了,余下来的就是“数”,这样的数有五十五个,这五十五个数,就是终极态的太极。这个太极包容了天数,也包容了地数,还有天一之外的0,所以太极也叫“极其数”,天地之数不是有开端没有终结,不是有放无收。作为终结的太极,在一定条件下也是零,不过这个零与最初设在天一外面的0是不一样的,0只是个参照物,零却是一个标准,依据这个标准,才得到了天数与地数的比值。打个比方,0好比是个穷光蛋,一无所有,零则是个大富翁,富甲天下,包容一切。天一至地十而终结,没有再继续下去,而是与天一首尾衔接,不难看出,地十所在的位置,正是开始时设在天一前面的位置。0不是什么都没有,是绝对的虚无,而是地十。
标准态的太极,就是乾与坤 乾坤卦是在一个天数潜藏的情况下,在每个爻都是四个天数与五个地数的情况下,在天数与地数的比值为五天四地的情况下,如果天数与地数是方向正好相反的矢量,那么乾坤每个爻的量就是零,由这样的六个爻构成的卦,其量也是零,这是一种零状态,是阴阳未判的混沌。乾坤卦作为零,也同最初的0一样,是个参照物,有了这个参照物,就可以对其它卦进行研究。与天地之数做比较,乾坤卦也是标准,因此叫标准参照物。与天地之数不同的是,乾坤卦是有形的,是一个标准的或典型的球体,是对天数与地数的规范。
乾坤是标准参照物,不是天地之数的开端,也不是终结,如果把天地之数当成一个序列,那么乾坤就在这个序列的中间。但也可以当成是六十四卦的开端,是“易之门”。乾坤卦并不排斥天地之数,只是包容与规范了天地之数。在乾坤卦中,有一个爻内的定位数,就是由一个天数与一个地数构成,它时而以一个天数的身份出现,时而又以一个地数的身份出现;天数与地数不只是有质有量,还区分了动静。卦体是一个能够包容全部天地之数的数,所以它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卦体是数的生存空间与活动的舞台,凭借这个舞台,天数与地数演出了一幕幕活剧,这就是六十四卦。
四、太极作为卦体  既唯物又辩证 
乾坤作为太极包纳众多相互矛盾的内容,是什么条件使这些原本对立的东西获得了同一或统一?!以往对太极的研究,大多是在概念的范围,包括上面从数的角度。在概念范围内研究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和展现思维的创造能力,但也容易出偏,因为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列宁说过:“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这就是实质所在。主观地运用的这种灵活性=折中主义与诡辩。客观地运用的灵活性,即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性的灵活性,就是辩证法,就是世界的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列宁全集》第55卷,1990年版,第91页)”。为了避免“主观地运用”,用所谓“主观存在”去替代或偷换客观存在,必须解决卦体构成这个问题,因为卦体是周易所有故事的物质基础。
太极的本意就是极到不能再极,从太极而两仪而四象而八卦,这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理解;从天地之数开始,解析其内部不同部分的相互关系,找出天数与地数的比值,这是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的理解。视卦体为太极,这里既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也有由大到小、由多到少。
卦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对卦体的研究叙述总得从一个什么地方开始,这个开始的地方就是“一”,开始一经确定,与它相对的另一面也同时被确定,也就是说这一面非它莫属,不可替代,这就是太极生两仪,二仪不是太极所生,而是太极与它的对立面构成了二仪。两仪一经确定,则两仪之间的“四象”也就同时确定下来。不难看出,“两仪”加“四象”就是卦体的六爻,爻是数的一个小群体。在乾坤卦中,六个爻是均等的,无所谓谁大谁小,只是有一个先后的差别,这个差别不只是观察或叙述上的差别,也是事物自身发展上的差别,《彖》传讲“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乾元与坤元都是可以叫太极的。乾卦的天道是甲乙丙丁戊己,甲是乾元,是作为乾卦开端的太极,己是乾卦终结,是乾卦作为终结的太极,己到了坤卦,就是开端,而甲则成了终结。
六爻在球形卦体上有八个交汇点,就是“八卦”。六爻卦不是八卦两两重合的结果,而是八卦的总合构成了卦体。八卦是卦体上的八个枢纽,是数的“编组站”、“交换平台”,是相邻三个爻共有的“国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它们其实无所谓先后,不是谁“生”谁的问题,只是个“分而言之”的问题。分而言之是叙述,叙述的顺序不等于“事情”的顺序,甚至也不等于研究的顺序。把叙述的顺序误认为“事情”的顺序,由此导出“阴阳老少”和“八卦重合说”等,就是用“主观存在”代替了客观存在。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卦体就是一个“统一物”,从这个统一物出发,揭示出种种矛盾,这是一条唯物辩证的路线。而“加倍法”、“无所底止”的认识路线,则是唯心论与形而上学。
五、卦体太极知多少 
太极是一种关系,太极无所谓阴阳,太极的本意是极到了极致,再也不能超越了,是可阴可阳的。当然,作为开端,如果是阳,其喷发、扩张、延展等的能力要大一些;如果是阴,能力就小一些,但这不改变开端的性质;作为终结,如果是阳,其吸纳、聚拢的能力就小一些,是阴能力就大一些,也不改变其性质;阴阳影响的只是程度。混沌不分阴阳,但有开端与终结。两仪不是阴阳,也无所谓老少,两仪是指与太极对立的另一端,太极一生,另一端也就存在,两端之间有四象,两仪加四象就是六爻。易传讲“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开端与终结的这个性质,可以用辟阖这两个字来概括。不难看出,甲和己就具有这样的性质。在卦体上,除了甲己之外,卦体上是否还有其它太极?
初爻是否也可以作为太极?除爻作为人元在下是“百谷王”,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地方;是社稷主,是得道多助的地方,是有德者居之的地方,是发号施令的地方。从太极作为开端与终结的角度讲,是承受力或影响力都大到了极致,应当说也是可以当做太极的。这样看来,卦体上的太极就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有一种认识就是处处皆太极,时时皆太极。
经文中,甲和己的取象,除了王、公、天子、帝、主、宗等以外,还有许多象是描述这种性质的,如“至”、“肤”、“限”、“革”等,临四的“至临”就是临到了极致。剥卦四爻的“剥床以肤”就的剥到了边界。艮卦的“艮其限”也是边界,革卦的“己日乃革之”,这个“革”是皮革,也是边界。剥四是肤,剥二是“辩”,如果把剥上比喻为“硕果”,则二就好比是这硕果的“蒂”,也是一个边界。最典型的是“辐”与“輹”,小畜三讲“舆说辐”,大畜二讲“舆说輹”,辐是辐射,輹为回归。卦体可以形象的说是“一轴一轮”,轴的两端是甲和己,轮则是乙丙丁戊和庚辛壬癸,这才是“四象”。
太极既然是阴阳未判,那么两仪就不是一阴一阳,而是太极的对立面,是太极与它的对立面构成了两仪,如果是以太极为始,那么它的对立面就是终;如果以太极为“辟”,那么它的对立面就是“阖”。四象也不是阴阳老少,而是辟与阖之间的四个领域或四个阶段,四个领域或阶段又分别形成两个对立面,连起来形成一个不封闭的圆圈,这就是一轮一轴。八卦不是独立的卦体,也不能定位、定性、定时与取象。
太极并不神秘,生活中比比皆是,如开关、呼吸、吐纳、收发等,如果太极不能做到有辟有阖,那么事情就有可能有始无终,或者无初有终。


—更多球体易文论,请使用号内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