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辨治胃痛,服药3剂明显减轻

 liuguozheng81 2024-05-22 发布于广东
小编导读

平时胃不好的人,饮食都格外注意,稍微吃点凉的、辣的就会出现胃疼的情况,有时喝热水、贴暖贴可能会得到缓解,但症状还是会反复发作。其实,根据病因的不同,胃疼可分为多种类型,辨证治疗十分有效,下面请大家来一起了解。


图片
气滞痛

症见胃脘疼痛,牵引两胁,攻撑胀痛,按之则舒,嗳气频作,时有反酸,脉象沉弦,苔多薄白。此乃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横逆犯胃,以致胃脘疼痛。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小柴胡汤或四逆散化裁。若夹宿食积滞,酌加神曲、麦芽、山楂之类;若泛吐酸水,酌加煅瓦楞、左金丸。

图片
医案举例

邓某,成年,男性,工人。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年,近来胃脘疼痛加剧,牵引右胁,胀满不适,嗳气则舒,频频泛酸,时时欲呕,疼痛喜按,心烦易怒,饮食欠佳,二便如常,脉沉弦,苔薄白。证属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而致胃脘痛。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宗小柴胡汤化裁。方用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0g,大枣5g,炙草3g,高良姜6g,茯苓10g,白术10g,制香附10g。

进药3剂,病情有减,前方加瓦楞子12g,继进3剂,疼痛泛酸减其大半。宗原方进退,调治月余而愈。

图片
虚寒痛

症见胃脘痛,时隐时现,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饥时痛甚,得食痛减,神倦,便溏,畏寒肢冷,脉沉缓无力,舌淡苔白。此乃脾胃虚弱,阳虚不运,寒邪滞留而致胃脘痛。治宜温中散寒,缓急止痛,酌选小建中汤、吴茱萸汤或理中汤化裁。若中虚不足者,宜小建中汤,酌加黄芪、人参;若食谷欲呕,泛吐清水者,宜吴茱萸汤;若虚寒为甚,大便稀溏者,宜理中汤,酌加附子;若痛甚者,可合入良附丸。

图片
医案举例

陈某,成年女性,1976年11月初诊。

图片

患胃脘痛3年,每于饭后1~2小时胃脘部疼痛,反酸嗳气不明显,进食后疼痛稍可缓解,初起以西药止痛治疗,尚可缓解。后经钡餐造影,诊为胃溃疡。1976年7月病情突然增重,胃脘痛剧烈,不能进食,入某厂医院治疗,X线检查后诊断为十二指肠、胃小弯复合溃疡,十二指肠球部变形,服用胃舒平、阿托品之类药物,疗效不显,进而形体明显消瘦,病情逐日加重。于附近医院服用中药月余,病情未见改善,遂来我院就诊。

诊见胃脘胀痛,疼痛剧烈,甚者卧床翻滚,用物压按或热物敷亦无济于事。素日畏寒喜暖,四肢发凉,便少而溏,不能进食,嗳气则舒,每天只以少量淡薄流食维持。查体:精神疲惫,呈重病容,形体消瘦,营养极差,面色苍白,枯槁无华,语声低微,脉沉细弦无力,舌质淡,苔白厚腻浊。证属脾胃虚寒,纳运失常,郁阻不通而致胃脘疼痛,治以温中散寒,兼以化浊,用理中汤化裁。

方用党参15g,炒白术12g,高良姜10g,炙草6g,制香附12g,乌药10g,藿香10g,水煎温服。前方进2剂,诸症皆减,守方继进,服药10剂后,疼痛基本消失,纳食大增,惟脘腹胀满不尽,前方进退,服用20余剂,诸症皆除,每日摄食可达六七两之多,一个月来体重增加,并可徒步行十余里。惟有心窝部不适之感,后与黄芪建中丸调理而安,追访半年未见复发。

图片
郁热痛

症见胃脘疼痛,痛势较急,口干且苦,心烦易怒,时时泛酸,嘈杂喜冷,脉象弦数,舌红苔黄。此为郁热于中,阻滞不通,而致胃脘作痛。治宜清热和胃止痛。若胃热内盛者,宜大黄黄连泻心汤;兼内实便燥者,宜小承气汤;若胃热津伤者,宜竹叶石膏汤;若痰热郁结者,宜小陷胸汤;若肝胆郁热为甚者,宜大柴胡汤;若兼火郁伤阴者,酌加生地、白芍、玉竹等。

图片
医案举例

某患,男性,年已五旬,素患胃脘痛(慢性胃炎),前日过食油腻后呕吐一次,胃脘时痛,胀满不舒,恶心欲吐,口干且渴,小便黄赤,大便尚可,脉浮滑略数,舌苔厚腻,根部淡黄。此因饮食不节,肠胃乃伤,痰浊内结,郁滞化热作痛。以清热开结、和胃止痛为治,方用小陷胸汤化裁:全瓜蒌15g,清半夏10g,黄连10g,竹茹6g,枳实6g,水煎服。进药两剂,诸症悉安。

图片

图片
寒热错杂痛

症见胃脘疼痛,心下痞满,胸中烦热,时时欲呕,肠鸣辘辘,时有下利,苔白中黄或黄。此为寒热错杂,痞塞于中,气机郁滞,升降失序,以致胃脘疼痛;或胸上有热,下焦有寒,寒热互格,气机不畅,而胃痛乃生。治宜清温并用,和胃止痛,酌选黄连汤或半夏泻心汤化裁。若痛甚者,可加乌药、香附;若呕甚者,加竹茹、旋覆花;若寒湿中阻者,加藿香、佩兰;若食滞中脘,加山楂、麦芽、鸡内金等。

图片
医案举例

史某,成年女性,工人,1985年8月初诊。患慢性胃炎,心下痞满,堵闷不舒,时时疼痛,牵引两胁,胃脘嘈杂,不能进食,每餐仅能摄入少量流食,畏寒喜温,嗳气时作,常常欲呕,打呃则舒,服药不愈,诸症加剧两月余。近日大便不爽,伴有肠鸣,日行一二次,便中夹不消化食物,脉沉细略弦,苔厚腻,根部淡黄。西医诊断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寒热错杂,阻滞中脘,气机郁滞,湿浊不化,升降失职。

治宜清温并用,和胃消痞,宗半夏泻心汤化裁。清半夏10g,黄芩10g,黄连粉3g(冲服),淡干姜6g,党参10g,大枣5g,炙草3g,川朴10g,藿梗10g,佩兰叶6g,水煎服。进药3剂,痞痛皆减,饮食增进,守方进退,服药30剂,诸症基本痊愈。为巩固疗效,以原方配丸药一料,调理收功。追访1年,病未复发。

聂惠民教授临证研究伤寒心悟


图片

聂惠民<伤寒论>临证心法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书

聂惠民教授师承秦伯未、陈慎吾、刘渡舟、宋向元等中医伤寒学名医大家,数十年来,全心致力于伤寒学术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全书共分为研经心法、用方心法、验案举要和薪火传承四部分,其中,“研经心法”主要介绍了仲景伤寒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特色;“用方心法”突出临床实用性,主要围绕伤寒中最常见的几组类方分篇展开;“验案举要”为聂惠民教授使用经方加减治疗腹胀、周围神经损伤等病症的经验撷英;“薪火传承”为其创研伤寒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经验的总结记录,见解独到,勇于创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