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张照片讲述:唯一富过15代华人家族的贝聿铭100岁人生

 laoguor 2024-05-23 发布于河南

阿拉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老底子事  忆老底子人

诉老底子情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但是,却有一个家族特殊,他传承了15代而不亡,躲过了历朝战火与政治斗争,传承近千年。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财富经过一轮重新洗牌,以前的名门望族早已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想要在中国找能够几代财富传承的家族,成为了更加困难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家族故事,可能是目前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这便是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的家族——苏州贝氏家族。

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
贝聿铭的建筑生涯,可以说是进击的一生,带有他个人的英雄主义色彩。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他求学期间辗转多次最终师从格罗皮乌斯门下;曾经因为“房屋建筑师”的身份被美国主流建筑师协会排除在外;赢得肯尼迪图书馆竞赛扬名之时却因汉考克大厦玻璃的脱落而跌入低谷;顶住舆论压力在批评声浪中建造的卢浮宫金字塔最终赢得了高卢人的赞赏;仅与拙政园一墙之隔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则是倾注了贝聿铭对东方故土的无限情感。

图片

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

提起贝聿铭,可谓名满天下,无人不知。

上个月贝老先生刚刚过完自己的100岁生日。在他这传奇的100年人生里,他获得了一个建筑师能拥有的全部荣誉。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贝聿铭身后,是一个传承了15代的名门望族。

根据贝聿铭传记的介绍,贝氏族人,为躲避元末的战乱,从北方迁移到了苏州。

他们靠行医卖药起家,到了乾隆年间,贝氏已经成为苏州四富之一。

贝氏家族曾经辉煌到什么程度?

图片

贝氏全家福(左一贝聿铭,母亲抱着弟弟)


首先是祖辈、父辈们在金融业开疆拓土,并转向政坛,身居要职。

贝聿铭的祖父贝哉安是当时著名的金融大亨,参与创办了上海银行,还协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而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承袭父业,更加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同时还是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

其次是与名门通婚,让家族更有影响力,同时也培育出更优秀的下一代。

贝聿铭的母亲,是清朝最后一任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庄氏,擅吹笛子,虔心向佛,可惜在1930年,患癌去世。此后,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贻又娶了江南名媛蒋士云,是为贝聿铭的继母。

蒋士云是当年曾在北洋政府任外交官的蒋履福之女,她从小天生丽质,聪颖好学,10岁时被家人送往上海读书,12岁随父亲赴北京,在英国人办的学堂里学习英语。16岁时,作为驻外使节的千金小姐,蒋士云又随父母远下欧洲,并在法国巴黎留学一年,在熟读英语的基础上又初通了法文。

图片
贝聿铭与陆书华的结婚照


而贝聿铭自己,娶的也是大家闺秀陆书华。她父亲是麻省毕业的工程师,在上海中学毕业后,往美国读本科,以此机缘与贝聿铭相识。

然后是重金买宅,家族门第显赫一方。

当时贝家在苏州的老宅,是贝聿铭的叔祖父,当时号称颜料大王的贝润生花重金买下的狮子林。

这座狮子林可是建于元朝,距今600多年,我们都知道苏州园林可是天下一绝,而这座狮子林就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由元代著名画家、造园家倪瓒设计,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到苏州均指定住在狮子林,至今,园中乃留有乾隆到此一游的真趣匾。

1954年,狮子林收归国有,如今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最后是诗书传家,富而不骄。

富豪家族多的是,最多只能算是暴发户,难得的是富而不骄,乐善好施,才算是真正的名门望族。


贝氏家族一直秉承着诗书传家,乐善好施的家训,贝聿铭的祖父贝哉安1922年起连任苏州总商会会长7年,先后发起募捐巨款开辟了从阊门到虎丘的马路,时称新马路,担任过吴县救火会会长,博习医院、振华女子中学董事等,对苏州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建树颇多。

解放前夕,孔祥熙一人就卷走了一亿三千万美元,而贝聿铭的父亲身为中银总裁的贝祖诒远走美国之时却没拿走一分公款。

这些优秀的品质,都是这个家族能够十几代财富传承不断的原因。


图片

躲过了元朝战火,却躲不过十年浩劫。

贝氏家族的厄运从贝祖诒远走美国之后开始了,这个家族当初有幸躲过了元朝战火,在苏州传承了十几代,却差点在十年浩劫中被扼杀。

贝氏家族早年间就很识时务地将大部分财产上交出去了,比如银行、电力、燃油和染料的经营权,两幢房子也交了,其中一幢是上海法租界南阳路170号的贝家花园洋房,一幢就是大名鼎鼎的狮子林。

尽管如此,家族的人还是没有摆脱厄运。

贝聿铭的族弟贝重威,因右派入罪判刑22年,发配黑龙江劳教。
图片
贝祖诒与夫人民国名媛蒋四小姐蒋士云

妹妹贝聿琳想方设法弄了点白糖寄给他。后来,他对大家说,要是没有这白糖,他肯定已经自杀了。

贝聿琳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银行家丈夫尽管自降工资,仍是历史反革命,每次参加批斗会回来,贝聿琳就对丈夫说,对你就一个要求,不要死。

他的女婿梁成锦回忆:有一次他从批斗会回家,孩子们看他挂着大牌子,就帮他摘下来,挂牌子的铅丝把他勒出了深紫色的印记。大家都很难过,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他自己却一弯腰从菜篮子里挑了几棵开着黄花的菜芯,又顺手从地上拣了个瓶子,插好了往桌上一摆,他说:有花就有春天,有花就有希望!

可见即便是身处困境,贝氏族人的依然保持着可贵的名门气质。

贝聿铭的九姑贝娟林嫁给了同为颜料大亨的吴同文。这对夫妻后来的遭遇也令人唏嘘。

当时贝娟林的嫁妆是一块位于上海的土地,吴同文在这块地上请人建造了一座豪宅,也就是后来被称为远东第一豪宅的绿房子。这座豪宅屋内装有弹簧地板,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奥的斯电梯,房内家具全部由美国家具公司定制,奢华做派名震一时。


据说某国外交官曾经用一艘万吨邮轮外加50万美元的现金,都没有换来这栋代表了上海的传统和时尚的宅子。

在十年浩劫期间吴同文遭到批斗,和姨太太一起手拉手在绿房子里服毒自尽,贝娟林也被扫地出门。

后来政府决定把绿屋还给贝娟林,但被她拒绝:不要了,就算拿回来,也找不回当年的气派。

可见贝氏家族的傲骨,历经磨难而不改。


图片

唯一躲过这场浩劫的他,让家族达到新高度。


唯一躲过这场浩劫的,贝氏家族里恐怕就是贝聿铭这一支了。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贝聿铭曾考虑过回国,被他父亲阻止。

事后发生的事情,证明了他父亲的远见。

图片

直到1974年,贝聿铭才第一次回到苏州老家。他面对的是100多位穿着破旧蓝黑衣服的亲戚,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贝聿铭深知,如果当年自己不是在美国,境遇与这些落魄了的亲戚相差无已。

所以后来贝聿铭对同事说:我在他们面前没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一切都是历史的偶然。

正是因为父亲将贝聿铭送到美国,躲过一劫,才让这个传承了15代的大家族不至于全部凋零。

这也在此印证了那句话:移民有时候是在让中华文明得到保护和延续以至发扬光大。


苏州贝氏家族因为出了贝聿铭,让整个家族的名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图片

送别贝老,用以下100张照片,再次回顾他进击的一生。


2019,大师离去的步伐并没有放缓。

图片
百岁贝聿铭

美国当地时间5月16日,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辞世,享年102岁。
少年时代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广州,其祖辈为吴中的名门望族。作为中国银行行长的父亲贝祖诒,带着全家到了香港,后来到了上海。17岁离开中国之前,少年的贝聿铭主要生活在上海。祖父坚持让作为长孙的贝聿铭每年夏天回到苏州,与堂兄弟们在自家园林(狮子林)的玩耍,构成贝聿铭少年时代的重要记忆。

图片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

图片
小时候贝聿铭在狮子林

求学经历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最开始时,贝聿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然而,贝聿铭对当时过于传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仅仅两周之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转专业改学工程。在此期间,1935年柯布西耶在MIT的演讲,被贝聿铭称为“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1938年,贝聿铭遇到在事业跟生活上相伴一生的陆书华。1942年,当时已是妻子的陆书华入读哈佛大学攻读景观设计硕士学位;同年,贝聿铭选择当时建筑思想更为创新活跃的哈佛,拜读于当时作为建筑学系主任的格罗皮乌斯门下。在此期间他融合了东西方的设计——上海艺术博物馆,格罗皮乌斯称之为“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学生作品。”

图片

图片
上海艺术博物馆
图片
格罗皮乌斯

从“房屋建筑师”到独立执业
1946年从哈佛毕业后,因为家庭跟生活所需,贝聿铭选择了接受纽约地产大亨齐肯多夫的工作,成为了被美国建筑师主流排除在外的“房屋建筑师”,学习房地产和商业设计。在这一时期,贝聿铭完成了许多设计项目,但在建筑上的品质大多平庸不出彩,其被建筑师协会所不啻的“标签”,让贝聿铭对前途开始新的思考。虽然齐肯多夫对贝聿铭非常肯定,贝聿铭最终还是选择离开齐肯多夫的公司,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图片
纽约地产大亨威廉·齐肯多夫
图片
贝聿铭向齐肯多夫介绍纽约四季酒店
起伏风波
1960-1980年的这二十年,对于贝聿铭来说可谓跌宕起伏。贝聿铭完成了许多出色的作品。它们为贝聿铭带来名声的同时亦让他饱受争议。1964年,在肯尼迪图书馆的竞赛中击败路易斯·康跟密斯的贝聿铭,顿时成为镁光灯下聚焦的宠儿;然而1973年,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立面玻璃的脱落让贝聿铭的事务所一度陷入困境;同时期的经典之作美国国家东馆的设计,让贝聿铭走出低谷,扬航重启。
图片
路思义教堂,台湾东海大学,1956-1963年
图片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961-1967年
图片
与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1964年
图片
贝聿铭与Oklahoma City市区规划
图片
美国纽约州雪城埃弗森艺术馆,1968年

图片

图片
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1969年
图片
保罗·梅隆艺术中心,1972年

图片图片康奈尔大学约翰逊艺术馆,1973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s学生活动中心,1976年
图片
新加坡OCBC Centre,1976年
图片
汉考克大厦,1977年

图片

图片
国家美术馆东馆,1978年
图片
贝聿铭在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开幕式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1979年

故土上的设计
1980年代,有着许多出色作品陆续建成的贝聿铭,此时早已被建筑圈认可。1983年时,普利兹克建筑评审团将奖项颁给了这一位华人建筑师。这一时期的贝聿铭,开始有了在阔别已久的中国故土上实践设计的机会。在这期间,有着许多缺憾的北京香山饭店建成,但人身处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东西方的韵味;当时香港第一高楼的中银大厦的设计,更是成为维多利亚港边的经典地标。在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上,贝聿铭用出色的设计再一次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自己。
图片
波士顿美术馆(MFA),1981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香山饭店,1982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香港中银大厦,1982-1990年
图片
威斯纳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1985年

图片

图片
卢浮宫改建,1989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贝聿铭与卢浮宫
热情不减
1990年,贝聿铭从事务所退休。从这一时期开始,贝聿铭在世界各地做了许多博物馆设计,比如1997年落成的日本美秀美术馆,2006年完工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贝聿铭在故土苏州这片土地上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更是让更多人走近他的东西方建筑美学。卡特·怀斯曼如此评价这一阶段的贝聿铭:“在年逾九十的贝聿铭,证明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实现年轻时的梦想,而仍保有割舍不断的根。”

图片

图片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1990年
图片
贝聿铭在讲解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模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日本美秀博物馆,1996-1997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苏州博物馆,2002年

图片

图片
贝聿铭在苏州
图片
中国驻美大使馆,2004年
图片
澳门科学馆,2006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图片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6年


不止于建筑
贝聿铭之于中国,许多人的认知仅为他在建筑方面的代表作——香山饭店以及苏州博物馆。事实上,当下北京故宫实行的限制高度与视野政策,离不开1978年时贝聿铭受邀来京时对北京城市发展和规划提出的建议,而如今处处小桥流水的苏州古城的保护,有着他的一份力量。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故事,数不尽道不完……
图片
贝聿铭与家人
图片
贝聿铭与儿子
图片
贝聿铭与员工黄慧生
图片
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1989年
图片
贝聿铭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6年
图片
贝聿铭与妻子陆书华
图片
贝聿铭 在白宫与罗纳德·里根总统及夫人南希合影

贝聿铭的四个子女们,其中三个儿子和父亲一样,毕业于哈佛大学,从事建筑工作,女儿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都非常出色,看来贝氏家族的光荣传承,还要不止15代了。

图片
贝聿铭获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d,2012年
图片

贝聿铭于纽约获颁终身成就奖

图片
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贝聿铭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来源:“苏杭日记”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