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工文化】散文,回家偶记

 共工日报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原标题:【共工文化】散文,回家偶记

共工文化5月23日电(散文/杜立钧)家,是每一个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家,是我们出征的起点,也是奋斗的归宿。忘了家,我们就像断线的风筝。

父母在的时候,我是经常回老家的。小县城离老家三十多公里路,尽管我工作上也非常忙,但因母亲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她常常每天只吃两顿饭常年辛苦躬耕在田畈里,所以我是经常要回家看看母亲的,哪怕是“搭公汽”或骑自行车,我是坚持回家帮助母亲分担一些农活的,特别是农忙季节,我还要在家住上几日。老家的田呀是“斗笠丘”、地呀是“贫瘠坡”,母亲不分日夜地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但母亲种田耕地也只能解决肚子的“温饱”;为了按时上交公粮和不给村里添负担,她心甘情愿地“面朝黄土背朝天”!母亲劳作的身影,瘦弱辛苦的身姿,工作之余常常浮现在我眼前,夜深人静我也经常自责。我对母亲的辛劳既感动又叹息,为了尽一分诚挚的孝心,我就必须常常回老家“看看”、“帮帮”,尽管劳动是很辛苦的,但心里是亮堂的。我每次返程,母亲总让我拿些青菜白米之类东西,还要默默送我一段路程,说说这唠唠那,有时“自言自语”,直到我看不见她.....常听垸邻说母亲还在田野的道路上“望眼欲穿”.....那牵挂、那母爱像热流一次又一次在我身上涌动,那不舍、那依赖像银针扎在我的心尖......“母恩比海深”,每每想起母亲的这一言一行,我常常夜不能寐!母亲独守老家,“孤星”闪烁的夜空下我深深埋怨自己的无能!伟人马克思说:“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父母近年来都相继“驾鹤仙游”,我的心也常常空荡荡的。为此,我还是经常回老家的,看看老屋一砖一瓦,听听父母“无言的心声”。每每传统时节,我们要坚持到坟墓上为父母烧香,免得她们在那边受苦;要到田畈走走,看看曾经耕作的田地是否还“身影依旧”;还要房前屋后转转,志愿寄托情思的老屋仍“屹立不倒”。

今天是周六,空气清新,阳光暖暖。我“葆持廉洁的家风”骑着旧摩托,赶回老家。离上次回家才一个多月,家门口的坡路长满了野草,门前场地的竹子、野草蓬勃生长,屋边排水沟树叶枯枝塞得满满的......,看着这些,我心里有些感伤,如果母亲健在,门前一定干干净净的;走进老屋,耳畔仿佛响起那一声声“熟悉的”“温暖的”问话!

劳动换来舒适环境,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磨炼意志,劳动获取精神愉悦!我将摩托停在坡下,便顾不得野草野藤对衣衫的“牵牵挂挂”,急急忙忙“拐”回家,拿出柴刀、镰刀。首先将破土后“旺盛生长”在路中间的新竹“截根部”连砍数刀,砍倒毛竹,截断、去枝,搬到路边码好。接着,我又甩开膀子,挥舞柴刀,用力连砍了几根新长在路中间的毛竹,好几次有力过大,患肩周炎几个月的右膀隐隐作痛。但为修整好门前坡路,恢复母亲在世的模样,我要像母亲一样“热爱劳动、热爱干净”。随后,我拿起镰刀,蹲在地上,一块块地割起野草杂刺来,汗水成线般流出来,可那杂刺却很不服气,“猛不丁”地一次次扎向我手掌手指,手指上爬满了“刺”,手掌上划出了“鲜红”的血痕,尽管渗出鲜血有些疼痛,但我还是坚强地干着活儿。随即,我回屋里换上旧衣,放手大干起来。干了个把钟头,一条无竹草的便道“整理”出来,看着这“劳动的成果”我既兴奋又思念起母亲来。母亲的勤劳,对我影响很深。勤劳是一家立足之根本,也是创造人类精神财富的源泉!

要是母亲健在,她一定会喊我“歇会儿,喝口水”。母亲知道我劳动爱出汗,总会早早将一两杯开水“凉”在桌上;母亲知道我劳动爱吃粥,她一定会早早煮上白米粥等着我。如今,我悄悄抹去水瓶、铁壶的灰尘,烧起开水来...

想起自己的奋斗,很是惭愧!没钱投入,屋边道路、门前场地未铺设水泥。过去的日子全靠母亲天天清理道路、稻场,拔草、捡石、去竹,挑黄泥,夯平地面。母亲的恩情忘怀不了,这旧屋还依然是我们的家,家是需要人精心打理的,这旧屋那传统也是要承继的。于是,我又拿起砍刀,一根根砍着门前一大片新生的丛竹,全身冒着热气汗水,还不停地喘着粗气,黑汗水从头发渗出,流向颈部痒痒的,但我必须“无畏脏累”快速清理稻场,偶有刺藤刺手也无暇顾及,争分夺秒劳作。接着,拿起镰刀,一丛丛割起野蒿野草,青草味、汗水味、热气弥漫全身,我坚持着,像母亲一样辛勤劳动!端着水杯子喝水解渴之时,浮想起母亲劳动的辛酸,心里疼疼的!

汗水不会白留,干了好几个钟头,门前清理了好大一片空地,眼界和心情也开阔了许多!但我很担心房前屋后排水沟被垮土野草败叶堵住水流,危及“房屋”,尤其现在没人在家常居。我也顾不了脏泥臭气,就清理起排水沟来,先是一棵棵连根割掉疯长的杂草杂刺,接着用手把窄缝的枯枝烂叶细刺,抓起,拢堆,运走;再拿起耙锄,用力刮起烂泥垮土杂草树叶,用箢篼一担担挑起运走。这比在城里每天走一、两万步更能“活动筋骨”;单说汗水流了一大筐,排光了身上“湿气邪气”。

太阳向西边悄悄移动,我劳动一满天忘记了“泡面”吃午餐,便“争取时间”查看土屋屋面上的小小泥瓦是否“滑脱、漏缝”,特别是泥墙上的瓦不能有脱节......搭梯接梯,手抓横条,抹去蜘蛛网,将瓦缝堵上,将脱节的瓦接上;人骑罗檐墙,手抓砖木,战战悠悠将瓦小心挪动,使瓦瓦相接不留“明缝”,畅快排水,消除隐患!

优良家风代代传承。母亲对儿女的无私恩爱、对生活的默默奉献、对土地的辛勤眷念,让我们永远难忘!每每念兹,心尖疼痛,泪湿衣裳!今天偶记“回家劳动”,希望儿孙记得爷辈父辈“勤劳辛苦”,祈愿杜氏子孙像繁茂的树枝树叶永不忘那“苍老的结实的树根”!正如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讲:“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URL:https://cn./wenhua/2024-05-23/34076.html

作者系:湖北省英山县人民法院| 杜立钧 (市级作协会员)

编辑:董勇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共工新闻社有限公司独家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投稿邮箱:Vgong@vip.qq.com

来源:共工新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