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梅丸加减-分时辰论治失眠

 用户08204546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马某,男,61岁。2014年2月25日就诊。
    主诉:睡眠不佳2年。诊见:夜间眠浅易醒(2时左右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平素偶小腹窜通,易发口疮,食纳可,大便干,每1~2天1次,小便正常,舌暗胖,苔薄白,脉沉细。
    患者于肝经当令之时睡眠出现问题,兼见小腹痛为肝经有寒;易出口疮则为上焦有虚热。此寒热错杂,气血阴阳失调而为病。
    治疗当寒热并用,调和气血。处方:桂枝、砂仁各12g,制附子、干姜、细辛、炙甘草各15g,黄连6g,黄柏9g,乌梅20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夜交藤45g。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3月4日二诊:患者夜间仍易醒,醒后可再次入睡,大便略干,每天1行。守上方加清半夏30g,生姜15g,红参10g(另炖),火麻仁20g。7剂,如法煎服。
    3月11日三诊:睡眠好转,每天可连续睡4~5小时。守上方去砂仁、制附子、乌梅、细辛。7剂,如法煎服。服药后睡眠好转,睡眠连续,食纳可,二便调。

按:患者睡眠不佳,多在丑时,即夜间2时左右肝经当令之时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兼见小腹痛、易发口疮之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表现,首次用药以被誉为“平治厥阴之主方”的乌梅丸来平调寒热,清上温下,并佐以潜镇安神之品以调节睡眠。后因患者大便干,腑气不通,给予火麻仁以通便,给邪以去路。方中附子、细辛超常规用量,使用时注意配伍甘草、干姜。同时在煎药时注意武火煮开后去药面浮沫,后文火久煎1小时以此缓解、制约药物毒性。[左瑞,祝泊远.分时辰论治失眠.新中医,2014,46(9):208-209]

温馨提示: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文中所涉及的疗法、处方等仅供参考,未经医生辩证诊治,请勿盲目尝试!如有需要,应经医生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