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双手小飞针——陈氏飞针的发挥

 一凡e2qfuian1d 2024-05-24 发布于山西

引用格式:张倩如,苏临荣,罗劲草,匡艳红,陈林榕,艾宙.双手小飞针——陈氏飞针的发挥[J].中国针灸,2022,42(5):523-524.

陈氏飞针进针时刺手勿须接触针身和腧穴,无装取毫针套管的繁琐,兼具无菌、快捷的特点。双手小飞针传承了陈氏飞针拇指内收搓针和快速旋转施针的技巧,具有无痛(少痛)、无菌、快速、旋转的特点。

双手小飞针

艾宙老师在应用陈氏飞针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一些个人特色,形成了双手小飞针的进针方法。双手小飞针传承陈氏飞针拇指内收搓针、快速旋转的进针方法,但更突出“小”的特点——针具细小(规格:0.25mm×25mm)、进针距离短(针尖与腧穴间距1~3cm)、肘关节摆动幅度小(<40°),但加强拇指和示指对掌搓针力度,以利于指力的纵向传导,进一步强化无痛特点,双手随时切换操作,进针快速、效率高。

在长期的针灸临床中,艾宙老师发现细针的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规格细小的针具还可以提升无痛进针效果。由于皮肤组织具有一定的弹性、强度和韧性等力学特征,在针刺过程中,皮肤对飞针的冲击力具有一定的缓冲和抗击能力,而细小针具由于韧性降低,更容易发生弹针、飘针和弯针现象。因此,飞针时肘关节摆动幅度以及针尖与腧穴间距必须相应缩小,同时,加强拇指和示指对掌搓针力度,以利于指力的纵向传导,可以避免弹针、飘针和弯针。在运用飞针时,医者可以采用双手切换进针,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不同的体位。

双手小飞针的操作要领

进行双手小飞针操作时医者应沉着稳重,身体要虚实结合,施针前,肩、肘放松,夹持针柄的手指要相对加压;飞针发力时,站立位时体重的支撑点在  双足、坐位时在臀部,力量自下而上传至拇指和示指指端。

常选用0.25mm×25mm的一次性无菌针,也可选用更粗或更细的针具。操作时刺手拇指、示指和中指指腹握持针柄,针尖与腧穴间距为1~3cm,刺手拇指和示指相对加压,拇指内收并与示指强力搓动针柄,同时肘腕关节同步内收内旋<40°,并用腕力下压针具,使针快速旋转向下刺入皮下。可以根据患者体位选择刺手,左手或右手均可,对侧手则为押手,进针时也可以不用押手。进针的角度通过肘、腕关节的内旋角度来调节和控制,腕关节内旋角度越大,则针刺倾斜度越大;进针的深度通过拇指和示指对掌搓针的力度以及手腕下压力度来调节和控制,搓针力度和手腕下压力度越大,则进针越深。

双手小飞针的优势

与拇指背伸外展飞针法比较,拇指内收搓针法针具易于旋转、受力大、穿透力强。其原因在于:第一,拇指和示指指腹对掌夹持针柄,发力前,示指指腹内侧指面比外侧大,拇指对掌内收时更便于搓动针具使之受力旋转;第二,支配拇指运动的肌肉有拇收肌、拇短屈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长屈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拇指对掌强力搓针时,拇指、掌腕关节及拇长屈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参与复杂的屈曲、对掌、旋转运动,加之腕肘屈曲旋转等复合运动配合,针具受力大、穿透力强,在进针深度和方向上可控性好。

施针时,肘臂摆动幅度较小,针尖与腧穴间距较近,进针手法更轻柔、轻巧、细腻。易于控制进针的方向及深度,尤其对皮薄肉少部位,如头、面、眼周、手足等部位腧穴,优势突出。对于爱哭好动的幼儿患者优势突出,不需要助手配合按压固定患儿体位,提高了这部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双手交替施针,操作快捷,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不同的体位,提高工作效率。

  •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不代表本刊观点,非针灸专业人员请勿随意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