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泽华 林桂榛丨韩非法家非性恶论,荀子也未必性恶论

 竹山一枝秀pfxh 2024-05-24 发布于江西

说韩非如荀子式持性恶论者有: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0页;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3页;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第321页;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398页;孙叔平:《中国哲学史稿》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5页;严灵峰:《无求备斋韩非子集成》第1册,成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4、11页;周世辅:《中国哲学史》,三民书局1983年版,第164页;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卷一,三民书局1984年版,第359页;熊十力:《韩非子评论》,学生书局1984年版,第16页;蔡仁厚:《中国哲学史大纲》,学生书局1988年版,第70页;韦政通:《荀子与古代哲学》,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40页。至于持此观点的一般性中国哲学史教科书或专著,这里就不详举了。

“很多学人把法家对人性的看法归入人性恶论之列,这实在不符合法家的本意。法家根本不从'恶’或'善’的角度去判断人性的。不能因为韩非的老师荀子把利与人性恶连在一起,于是把韩非也归入他的老师一派,再由韩非进而把所有法家都牵连入性恶派,这是没有根据的。”(刘泽华:《先秦士人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页)说韩非或法家非持性恶论的还有:张申:《韩非是性恶论者吗?》,《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第3期;赵如河:《韩非不是性恶论者》,《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4期;王立仁:《韩非的人性思想和治国之策——兼谈韩非不是性恶论者》,《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来源:林桂榛《先秦“性与天道”论考原》页271-272

西汉末刘向领导的荀书校录,是《荀子》传本的第一大拐点,也是从古文走来的汉代今文第一定本。我认为,荀子专文驳孟子性善说时,其行文说的肉体材性是资朴无文的,是不善非善的,也是待伪待化的,后被当时“善恶”对言习语下的“性善—性恶”二分对峙观念之人给对号入座篡为了“性不善→性恶”。

《荀子》论性篇里,“资朴”等措辞依然,“所谓性善者不离其朴而美之,不离其资而利之也”讲从资朴变有正礼义;“今人之性生而离其朴离其资,必失而丧之”讲从资朴变负礼义;“使夫资朴之于美,心意之于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讲资朴材质上性能如何以及待训化而美善荀子相关的“不×”修辞、义理、立场也依然(很清晰),而且非“善不善”对峙的“不善人”依然(见末章,未改恶)。蛛丝马迹,校验核对,再战国两汉历史信息核对,就能发现问题,没啥离奇。

关于“材性资朴”本无善恶,论礼篇的“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必原在论性篇的“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之后,这从各自篇内章句措辞与义理能推出这种羼乱原形,我很早就有这发现,如此荀子论性篇讲材性资朴就更显反复与严密了(三智三勇章应原属他篇而羼)。

附:孟子“性善”的性与荀子“性恶”或“性不善”的性,根本不是一个含义,词汇一样,内涵不同,没有什么好扯的。在同一个逻辑边界或无边界的“性”中老扯孟荀人性善恶对决对峙问题,超级无聊,孟荀真相与要义未入门https://mp.weixin.qq.com/s/vd4DKkBa2oxigUpXBbHtpQ

——来源:林桂榛:不能以诡辩辩护荒谬,若荀子自身诡辩就也得批判戳穿↓154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