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医案七十三:附子理中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愈胃痛、双下肢麻木半年案

 火帝养生_WSH 2024-05-26 发布于云南


张某,男,52岁,初诊日期:2015年5月25日。

主诉:反复胃脘部隐痛,双下肢麻木半年。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出现胃脘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当时患者未予重视,后来胃脘部疼痛逐渐加重,发展至每天发作,不能饮凉水。患者甚为苦恼,遂至此求治。

刻下症:胃脘部隐痛频作,每天均发作,胃脘部喜温,不能饮凉水,饮则作呕,不欲饮食,双下肢特别是双膝关节以下至足面麻木,左下肢疼痛,伴全身乏力,自汗,食后尤甚,午后头晕、头发蒙,与体位无关,晨起口苦,眠差,入睡困难,二便调。

 查体:形体中等,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滑细。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说:“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附子理中汤即理中丸(汤)加附子,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中寒治法》说:“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笔者体会到附子理中汤的方证是:腹痛,腹中凉,喜温,下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迟细。本案中患者胃脘部隐痛,每天均发作,胃脘部喜温,不能饮凉水,饮则作呕,不欲饮食,伴全身乏力,自汗,食后尤甚。符合附子理中汤证,故方证辨证为附子理中汤证。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说:“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血痹阴阳俱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为:肌肤麻木不仁。本案患者双下肢特别是双膝关节以下至足面麻木。符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泽泻汤的方证为:舌体肥大异常,头晕,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素溏,苔水滑或白腻,脉弦沉。本案患者症见午后头晕、头发蒙,与体位无关。符合泽泻汤方证,故方证辨证为泽泻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胃痛 血痹 附子理中汤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泽泻汤证。

治疗:方用附子理中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泽泻汤。

干 姜12g, 党 参12g,炒白术12g,黑附片15g(先煎1小时),炙甘草12g, 生黄芪45g,防 风18g,桂 枝15g,白 芍15g, 大 枣15g, 生 姜90g,泽 泻30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随访:患者诉服药3剂后胃脘部隐痛即消失,食欲改善,偶有食后腹胀,双下肢麻木亦消失,头晕好转60-70%,无头发蒙,左下肢疼痛好转50%,全身乏力及自汗缓解,但仍入睡困难,大便日2次,成形。

按语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说:“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四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倾,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笔者从理中丸(汤)的服法中有“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可知理中丸(汤)的一个主要方证是:腹中凉。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中寒治法》说:“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笔者体会到附子理中汤的方证是:腹痛,腹中凉,喜温,下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迟细。本案患者症见胃脘部隐痛,不能饮凉水,饮则作呕,不欲饮食,伴全身乏力,自汗,食后尤甚。符合附子理中汤方证,故用之以温中散寒。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谓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清·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说:“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以桂枝治卫升阳,佐以生姜,以芍药入荣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荣卫兼理,且表里荣卫胃阳亦兼理矣。推之中风于皮肤肌肉者,亦兼理矣,固不必多求他法也。”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即阳不足而阴为痹之象。不仁者,肢体顽痹,痛痒不觉,如风痹状,而实非风也,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营之滞,助卫之行,亦针引阳气之意。以脉阴阳俱微,故不可针而可药,经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也。”笔者临床体会到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为:肌肤麻木不仁。本案中患者双膝关节以下至足面麻木,左下肢疼痛。符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故用之以益气和营通痹。

此外,笔者体会到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的关键是重剂生姜(至少60-90g),量少则治疗麻木症无效或疗效锐减。因为医圣张仲景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是用生姜六两(约84g),是其他药物的2倍,正如近代伤寒大家刘渡舟在《经方临证指南》(刘渡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中说:“方中倍用生姜,取其外散走表,载芪、桂之力而行于外,也是临床取效的关键,不可忽视”。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谓泽泻汤方“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清·程林《金匮要略直解》说:“支饮留于心膈,则上焦之气浊而不清,清阳不能走于头目,故其人苦冒眩也。”清·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说:“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也。”笔者临床体会到泽泻汤的方证为:舌体肥大异常,头晕,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素溏,苔水滑或白腻,脉弦沉。本案中患者症见午后头晕、头发蒙,与体位无关。符合泽泻汤的方证,故用之以健脾利水止眩。

方证总结

附子理中汤的方证是:腹痛,腹中凉,喜温,下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迟细。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方证为:肌肤麻木不仁。

泽泻汤的方证为:舌体肥大异常,头晕,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素溏,苔水滑或白腻,脉弦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