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第八章固涩剂—涩精止遗—桑螵蛸散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5-26 发布于甘肃

图片

第四节 涩精止遗

适用病证属于肾虚失固,精关不固的遗精滑泄,属于涩精止遗。那病位呢?以肾为中心,包括了精关不固和膀胱失约两个方面,都直接属肾气的主司。

图片

图片

桑螵蛸散

(《本草衍义》)

【组成】

桑螵蛸 远志 菖蒲 龙骨 人参 茯神 当归 龟甲酥炙以上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上为末,夜卧人参汤调下二钱(6g)。(现代用法:除人参外,共研细末,每服6g,睡前以人参汤调下;亦做汤剂,水煎,睡前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图片

图片

【功用】

调补心肾,涩精止遗。

【主治】

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或尿如米泔色,或遗尿,或遗精,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桑螵蛸散是涩精止遗的代表方,也是常用方。

图片

图片

病机分析:

从主治证候的病机来看,是心肾两虚。涉及心肾不交,心肾两虚,从肾来讲,反映精气不足,肾精不足则肾气的化生必然受影响。肾气虚以后,导致膀胱失约,肾气司关门开合,所以产生小便频数。膀胱气化不利,清浊不分,尿如米泔。膀胱失约则遗尿。作为肾气不足,对肾精失去封藏,也可有遗精、滑泄,这是作为肾方面来讲。作为心来讲,主要反映心气的虚弱。作为一组证里面,心神恍惚、健忘,这也反映了一种心气不足的表现。那心肾两者呢?是水火之脏。正常情况下,水火应当既济。心肾相交,具体反映在心神要控制肾精,神要御精,肾精又是心神保持正常的物质基础,精要养神。现在心肾两虚,心肾不交,两者相互滋生促进控制作用的平衡打破,就构成精不养神,神不御精,这样就相互形成恶性循环的机制。越是这种遗尿、遗精的发生,本身也使心的神气更加虚弱。心的神气虚弱,更不能控制下源的肾精。古人说“心动则神摇,神摇则精泄”,说明心神、肾精之间的正常联系,这种联系打破了,就形成这类心肾两虚的心肾不交证。

那针对这种情况,治疗方法要调补心肾,既要分别的针对心神、肾精的治疗,同时要恢复它交通心肾,恢复它两者正常的协调平衡。桑螵蛸作为君药,历来是一种补肾固肾止遗的常用药。桑螵蛸、龙骨、龟甲相配,君药、臣药相配,构成了常用的涩精止遗的一种结构。龙骨擅长于收涩,它既能收摄肾精,也能收摄心气;龟甲能够滋阴补肾,也有收涩潜阳的作用。又用人参、茯苓、当归,人参能够补五脏,又擅长于安神定志,茯苓也有安神作用。菖蒲、远志这一组是常用来交通心肾的一种组合。桑螵蛸散的结构就反映出它是以收涩为主的,结合了调补心肾,这是临床治疗遗精、遗尿的一个常用方。

图片

图片

辨证要点:

主治主要是尿频,或者遗尿、遗精。用这个方,它伴随一组神不御精,心神不足的表现,心神恍惚,有些还可以引起心气血不足,还可以有心悸怔忡,或者是一般面色偏淡,面白无华,舌象舌淡苔白,脉细弱,也反映了气血不足。

图片

图片

随证加减:

在临床运用方面,这个方增加一些常用来温肾缩泉的药,可以增加固摄作用。像益智仁可以温肾也能固摄,覆盆子也常用于涩精止遗。如果心气虚,心神不安,可以加枣仁、五味子,收敛心气,养心安神。侧重于遗精呢?增加涩精的药,如山茱萸和沙苑子、芡实。

图片

图片

使用注意:

作为尿频,或者遗尿不固,可以有下焦湿热,或者相火妄动,这类可以导致遗精,如果是造成下焦湿热,或者有虚火的这个方不能用。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