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个解决精神内耗的有效办法,帮我大大地提升了执行力!

 进击中的罗罗 2024-09-24 发布于广东

这是我日更原创的第832期分享


凡事找内因,每天都是新的样子。

哈喽,我来啦~这里是罗罗。

前段时间,我看到余华老师说的一段话,觉得很有感触——

他说:精神内耗,说白了就是自己心里的戏太多了。言未出, 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想苦难愁眉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上演。

这段话说的太好了。

因为我发现我就是那种高敏感的人,平时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内耗自己。

比如别人一句无关紧要的言辞,但在我脑海中可能都会翻来覆去地反刍好久;

总是对自己的言行下意识来来回回地审视,不断在内心问自己:我有没有哪里做错了?

有些在别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在我看来,却是一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的问题。

内耗,就像是一个深渊。只要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所以,内耗是一件很折腾人的事情。

-

01 内耗是一件很折腾人的事情

人一旦开始内耗,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反刍深度也会被放大。

就容易乱了分寸,需要花很多时间来处理情绪问题,精神内耗容易表现在这两方面——

1.对人的内耗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个朋友来咨询一个书法课程,当时聊完,我发现他对这个课程蛮感兴趣的,但他说要考虑一下,第二天回复我,告诉我结果。

于是我去睡觉了。

可是连续两天后,他不理我了,一直也没有回复我。

如果说他真的很迫切有需求,他肯定会给我留言,但他没有留言,于是我就有点内耗,怀疑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或者销售流程介绍不对。

可是后来某天他又突然出现了,他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说——

是因为自己的钥匙没有带出门,被反锁在外面。无法看手机,所以没有回复我。

后来,我才意识到,是我自己想多了。

你看,很多时候,人都会犯一种病,因为别人的一点举动就开始猜,脑中不断的猜,结果猜一堆,有的没的。

因为有时候,对方不回应,不代表他的不在乎,可能是:

真的忘记看到

真的忘记回复

又或者是其他理由

这就是内耗,本来是没有的事情,自己非要做生活的编剧,想得太多了,自己脑补了一出大戏。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的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深以为然,很多时候,一个人容易内耗,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因为自己对对方的预期太高,一旦出现偏差,从而养成「浮想联翩」「过度思虑」的习惯。

举个例子,微信给别人发了一条信息,看到别人没有回复,可是打开群消息,发现那个人刚才还在群里说话。

一般人觉得没什么,可能别人真的有事正在忙,但有些人就偏要脑补:

他为什么不理我?

他是不是讨厌我,故意不想理我?

他会不会对我有意见?

是不是我的问题太简单了?

我是不是不应该提这么愚蠢的问题?

……

你看,这就是自讨苦吃,喜欢自己作自己,本来可以开开心心地生活,但自己非要找罪受。

2.对事情的内耗

什么是对事情的内耗?

就是在没有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希望获得一个确定的结果才开始行动,否则就会习惯性拖延,或者不敢行动。

比如,我在微信里,经常碰到同类型的问题——

我年龄有些大,没有基础,文科没有逻辑,能不能学习写作?

又或者,我想提升自己,但我平时要做家务,要带娃,担心自己没有时间学习,那怎么办呢?

我说,那你可以选择早起,或者晚睡,总之要做成一件事,要成长,肯定要「付出代价」的。

但你一想到要每天要早起,光是做这一件事,顿时感到有压力了。

更不用提思考、输入写作,所以一直拖着没有开始行动。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看到周围的人,都因为坚持获得结果,而自己年龄慢慢增大,开始变得越来越焦虑。

然后,付费买了一个课程,想要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开始日更了。

但坚持一段时间,没有感觉写的文章,没有什么阅读量,担心自己付出了时间,又没有回报,于是又放弃了。

于是日更又失败了,又进入了负面循环,被不确定性的结果吓到,但又经常因为看到别人的成绩觉得羡慕,不甘心。

最终一直在间接性踌躇满志中不断徘徊,折腾自己,让自己身心疲惫。

更可怕的是,因为之前没有耐心地做积累,尤其看到周围的人拿到结果,更会刺激到自己想要走捷径的念头。

于是再次付费更贵的课程,企图找到一些可以让自己速成的方法。

可是当一个人急于求成的心态一旦养成,面对一些红利、诱惑,就更加无法冷静思考,被焦虑、恐惧的负面情绪裹挟时,执行力反而变得更差了。

而且,这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还会让自己每天心神不宁,无法专注到一件事上,自然更难做出成绩。

-

02 如何减少内耗呢?

那么,该如何减少内耗呢?

其实,停止内耗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行动。

因为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正反馈,有了反馈,才能进一步增强自信,我们才会有意愿、也会更有动力,一直做下去。

反之,如果没有行动,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改怎么调整也不知道,那就容易每天模模糊糊行动。

最后,没有目标没有方向,自然很难坚持下去。

更重要的是,在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即便是失败了,也能更好的指导下一次的行动。

所以,行动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那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行动力呢?

1.远离让你容易内耗的人和事,多亲近自然

每个人身上都有磁场,会相互影响。

若不能和同频的人同行,那就学会远离,让自己的磁场不受影响,那就多去亲近大自然。

晒晒太阳,和花鸟草木为伴,或者是去户外跑跑步。

在大自然里,见天地,见众生,看见自己的渺小,学会独处,让自己的能量场保持纯净的状态。

只有学会断舍离一些无法滋养自己,内耗的自己的关系,找到同频的人,自然有能力重生。

2.培养自己专注的能力

每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无法做到专注一件事上,人很容易内耗自己。

因为大脑的运行有限,就像电脑一样,如果一下处理多项任务,很容易卡机。

那么怎么办呢?

那就是先专注一件事上,先从0-1把一件事做成功,从中积累某些底层的能力再迁移到其他事情上,而不是贪心,什么事情都想一下都做好。

要认真去想一想,如果今年只能选一一个技能学习,那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

尽可能把时间、精力花到一件事上,做出结果,其他的才会开花结果。

华杉老师曾经说过:找好定位, 练好手艺最重要。

确实是这样的,很多时候,我们想着一下学习很多技能、知识,但最后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一件事是足够擅长,且每个月能给自己带来稳定收入。

与其想着把很多事情做好,不如先专注做好一件事,因为很多事情需要的底层能力是互通的。

像生财涛哥说的一样——

1当你尝试过在某个领域当王,你就拥有了和其他领域的王者交流的权利,会让你更轻松的获取高尖精的资源和资讯,

2,你尝试过在某个领域当王,你就更容易接近真相,换一个领域会发现很多底层的东西,是互通的,

比如小红书的王者是可以和抖音的王者坐下来好好聊的,同理,流量的底层逻辑在不同平台也是可以互通的,

就仿佛,有一座桥,把它们连在一起。

确实如此,集中心力,专注地做一件事,胜过敷衍地做很多事。

3.分解目标,把困难最小化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内耗,是因为把困难想得太大。

比如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会觉得很痛苦。那怎么办?

那就要学会拆解,给自己降低难度,可以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容易执行的小目标。

比如先从日更100天朋友圈开始,每天写300字。

当你养成思维、关联的习惯,短文越写越好,就会给自己积累所谓的信心和势能,那就有更大的能量去开始日更公众号。

比如,我最近带大家练习思维模型,很多伙伴都开始有信心写公众号了,这就是一个很棒的习惯。

这也叫做“增强回路”,一旦进入正向的增强回路,就会大大提升执行力。

4.凡事先开始2分钟

心理学上有一个2分钟效应,任何一件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告诉自己先开始两分钟。

比如你要学习写作,你不妨欺骗自己,只是先写2分钟而已,不管写什么,先一脚油门踩到底,把脑海想到的都写出来,然后再修改。

一旦开始行动,负面情绪就会消失,就会专注到事情本身上,情绪脑就无法控制自己。

虽然做之前,会有很多内耗,但与其这样不如开始行动。

就像我之前觉得内耗,我发现是因为销售和客户直接没有把话说清楚造成的。

于是,我就直接问对方了,这样不会因为别人不回复,一直发广告,让他人反感,而且自己心里面也会舒服。

最后,我想说,内耗未必是一件坏事。

樊登老师说过:内耗的人,通常比较善良,因为喜欢他们把很多事情归结到自己身上,不懂得课题分离。

内耗的人虽然比较敏感,但同理心比较强,也喜欢帮助他人,而且从事文案类工作更容易产生更多好的创意。

但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避免内耗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伤害,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核更加稳定。

与其想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因为行动才能产生能量。

凡事先干起来,在行动中再不断迭代自己,创造出更多的精彩。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
点亮「赞和在看」,你最好看~

祝:

保持好心情!

嗯,

又是很特别的一天,

加油哇(ง ·̀_·́)ง



·······END·······

这里是尾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