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 坫 | 清代篆书第一

 杨志远1950 2025-02-15 发布于江苏

图片图片

清代篆书以“复古”为风尚,将传统篆书中的李斯、李阳冰奉为圭果,钱坫自诩二李之后一人,可见也受到了时代风气的影响。但是,二十多年的游幕经历又使得他接触到了大量的钟鼎铭文,因此他一边上追三代,一边旁搜远绍,在多样的风格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个性,走出了一条既古意盎然,又满目清新的全新之路

#1
束毫作篆

早期为了惟妙惟肖求得形似接近古人,钱坫在摹写时常以烧毫、束毫、剪毫或秃笔为之,甚至是将一段绸子缠起来当毛笔用。此种用笔方式在书写一根线条的时候,线条的前半部分是比较浓的墨,到了后半部分线条出现的全是干涩的用笔,线条中段非常均匀平和,最后在线条的末端会有一一个按笔停顿,出现一个小点。这样虽然客观上是接近了玉箸篆的形貌,但是严重影响了书法的书写性和流畅性,因此钱坫一直在尝试用笔的探索,来改变这种“非法”的用笔。

图片
钱坫 篆书王勃五言律诗
南京博物院藏

后来钱坫取法钟鼎、金文,前期小篆的烧毫、束毫的用笔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厚重结实富有弹性的线条,浓黑的墨色,起笔方圆结合,并略加提按,书写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图片
钱坫 乐岁
48.5x40cm
三水博物馆藏

把钱坫的篆书用笔与钱坫同一时期其他的的篆书家用笔相比较的话,除了邓石如在用笔上早年和晚年有较大改变外,其余三家王澍、孙星衍、洪亮吉可谓一直固守同一种用笔,基本没什么变化。在篆书用笔的改进和革新上钱坫篆书用笔可谓独树一帜,富有探索性,钱坫篆书用笔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对篆书笔法的探索,也体现了乾嘉学者勇于突破自我的求变精神。

#2
金文结构

得益于游幕期间对秦汉瓦当与青铜器的收藏,钱坫编纂的两本金文著作《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浣花拜石轩镜铭集錄》中,对每一个器物都细心地考释铭文及形制,然后摹画器型,甚至是上面的文字也临摹下来,这种强烈的兴趣以及严谨的态度无疑加深了他对于篆书结构的把握

图片
钱坫 篆书喜气无酒八言联
149.4×28.4cm×2
重庆市博物馆藏

商周篆书跟后来的秦汉、唐代篆书相较而言结构更显得活泼自由,古拙可爱,汉代篆书相较秦代篆书更显得端庄大方、富有书写情趣,具备书写感,钱坫很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特点,并在自己的篆书创作中进行整合,使这些东西为我所用。吸收了这些因素之后的钱坫篆书,字形变得古拙,加上其厚实的中锋用笔,结构中比其他篆书家更丰富

图片

钱坫 篆书六条屏

101x27cmx6

藏地不详

比如这幅写于1801年的《篆书六条屏》通过将左右结构的字挪动位置,使其上下错落,产生动感,此种篆书结字处理方法原本多出现在在汉印、古玺的结字中。再如此作中“客、客对、萬初色、米、木欲、解我、我仑、角”等字,弱化曲线以直线与斜线替代,这种处理方法则是受汉代刻画金文以直线为主的影响。此外,他还会故意拉长末笔或摆动字里面的笔画方向,或者将字的上下、左右两部分进行断与连的交替变化,此类方式在金文和碑版中较为常见,能使得相对封闭的空间充满活力。

#3
字字相融

在乾嘉学者心中“格子”是不能逾越的雷池,但钱坫却不愿被其束缚,正因如此,钱坫的章法和他们相比自然生动了许多。钱坫章法的独创之处就是打破了所谓的“规矩”,将独立的字利用上下之间存在的关系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字与字之间存在呼应关系,每个字成了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具备向格子外出的张力,牵一发而动全身

图片

钱坫 月已梅今七言联

168.4×31.1cm×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钱坫篆书作品最多的形式就是对联,因为字数少的缘故,所以钱坫在对章法处理上,就会当做一个整体来做,下面以钱坫的《春风夜月七言篆书联》为例说明钱坫对章法的处理。此作写于嘉庆乙丑,也就是钱坫去世的前一年,此种风格篆书创作经过时间的调和已日臻完善,纵观此幅篆书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字字独立,上下看似无任何关系,但是细细的审读,钱坫对于篆书章法的用心可见一斑。

图片
钱坫 春风夜月七言联
127×26.5cm×2
藏地不详

首先,注重字中上下字势的连接,使上下字气脉贯通,看似字字独立,实则暗流涌动,如“伴笛”伴字两条节竖线与笛字竹字头的连接。其次,注意上下字的承接关系,如“书带”、“夜月”、“梅花”等字。再次,根据章法的需要调整字形的处理方式,以符合整体的秩序,如“草”字的处理方式,钱坫没有处理成以短线为主的“草”字,而是考虑到了上下关系的连接需要,而做出的调整,上下字之间的流动感增强。最后,在落款上相互平衡,上联上部写了两行灵活松动的落款,为了使下联取得平衡感,在下联书写了一行落款后,加盖三枚印章,以求得整体章法的平衡。

图片
钱坫 篆书四屏
147×33.5cm×4
143.75万元 北京匡时2016春拍

钱坫对于篆书风格的敏感把握,以及其开阔的思维习惯,使他的篆书开创性地打破了取法的界限,创造了独具个性特征的篆书风格。当然钱坫篆书也并非是完美无暇的,任何一种新的尝试总是不太完美,但总归是瑕不掩瑜。钱坫篆书所开拓的取法门路和求变思想,开创了篆书的一个新的领域,尽管后人对他的这种做法褒贬不一,但他的创作实践活动本身,就对提高和繁荣清代的篆书水平,促进篆书的复兴,提供一种启发性的思考,为后人在篆书领域的取法开拓了思路,无愧为“清代篆书第一人”

图片

三月烟花吴市柳,五湖书画米家船

图片

诗才自诩能三二,酒兴人推又一中

图片

为寻花梦先莺起,诗卷帘栊待燕归

图片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图片

圭璋璧琮比于德,斧市黹绣昭其文

图片

诗入司空廿四品,帖临大令十三行

图片

诗入司空廿四品,帖临大令十三行

图片

流水旧将尘隔断,好花新着雨催开

图片

仰德多时方会面,拜兄何暇更论年 


图片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图片

赤壁之游前后赋,横渠所学东西铭

图片

高文天子是览,独断学者所宗

图片

绿华轩

图片

篆书节录王勃《宇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

图片

篆书节录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

图片

竹光浮砚春云活,华气熏衣午梦清

图片

明月清风怀叔度,登山临水想巨源

图片

篆书韩愈诗

图片

END

  新书推荐 

图片

《二十四书品》是冯剑星探讨书法研究的理论专著,经历7年时间写作,5年时间修订,被书法大家周俊杰先生誉为“传世之作”。该书以“高僧说禅,名妓谈情”的手法,第一次划分了书法的境界。该书一经出版,连续5次再版,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被广大书法同道称为“书家必读之作”。
1、剑星弟:昨夜回宁,在一大叠各地书信中发现了《二十四书品》真让我喜望外,为你这个年纪在同侪中出类拔萃而欣喜!你有这样的扎实功底与人文情怀,日后必成大器!许期择时一晤。
——言恭达
2、大作收到,非常感谢。备荷关照,铭戢五内。
——卢中南
3、书收到,甚佳!以七年之功,收获可传世之作,祝贺!
——周俊杰
4、味之深而出语隽,言之文而行之远。今五年再版,五百年后,当更有再版者。
——孟会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