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53)刘氏珍藏抄本《箬竹堂见闻》,谓《伤寒论》历经数次整理,已非原貌,不宜再繁琐考证、辨别真伪,应据临床,符合实践,择优选用。见解高明,深铭吾心。曾说书中把外感热证,通过归纳,用六经串起,实现系统性;以桂枝、麻黄、柴胡、附子、大黄加味,组成方剂,简明扼要,易于掌握,提笔即写,能顺手牵羊,乃巨大贡献,堪称两个特色。 老朽投予以上系列,麻黄居多,如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1957年于山东中医院诊一学生家属,约六十岁,因支气管哮喘由胶东来济,面目浮肿、咳嗽无汗、不能仰卧,吃小青龙汤寡效,补药、龙骨、牡蛎收敛则重;患者要求先治气逆不降,解除当前痛苦。乃取麻黄汤添半夏、紫菀、款冬花与之,炙麻黄10克、杏仁12克、桂枝10克、半夏15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甘草6克,水煎,分三次服。连饮四日,反馈见佳;考虑麻黄蜜制功力低下,遂改为生者,仍然减不足言。三度权衡,增入了全蝎10克,说来也怪,证候逐渐缓解;将麻黄压缩一半,共十剂而愈。全蝎发挥了镇痉的作用。 小郎中按:本文开头张老分享了一个观点:《伤寒论》年代久远,历经更迭,也是被后人整理编排过的,因此不必过度纠结于真伪,文字的考证,重点是要结合临床实际,择优选用。这也是小郎中一直强调地做中医一定要做一个临床医生,而不能仅仅只是文字医,文化医,只有真正从临床中体会仲景学术,才能感知仲景的伟大。 文中张老这则医案提到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服用小青龙汤无效,服用补药或者龙骨、牡蛎后加重,从这两个治疗方案中我们可以推断,患者应该是虚实夹杂之证。以前分享的文章中,张老治疗支气管哮喘多用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射干麻黄汤、从龙汤、泽漆汤。以下文章都是张老治疗咳嗽类疾病的分享,诸位可参考研究。 龙、牡平咳宁嗽——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17) 麻黄汤加五味子治咳嗽——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19) 回到本案中,张老选择了麻黄汤加一些降逆止咳的药物,尤其是紫苑和款冬是经方中常用的止咳药物,加入半夏也是为了降逆化痰。患者服用4天,反馈见效。由此让小郎中有一个思考,为什么初期用小青龙汤无效,而选择用麻黄汤加味后见效了呢?这是否和患者寒凝痰饮并不重有关系,而且小青龙用了芍药和五味子起到敛邪的作用,不利于气机升降。而加入了半夏、紫菀、款冬花后增强了降逆的作用,张老选择的加味方更多的是调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因此出现疗效。由于疗效还未达到满意状态,因此张老权衡病情,加入全蝎,起到镇静止痉的作用。小郎中认为这种治疗方法适合常规治疗方案不解,患者喘息症状明显,出现类似支气管痉挛的表现,这种表现在中医看来也是风的表现,可以加入息风止痉的全蝎。诸位如有更好的理解应用,欢迎评论区分享。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