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有人说,他能让你开悟,趁早远离。

 大侃说 2025-04-17 发布于山东

晚上,和内观净心训练的朋友一起交流,都有了不同的精进,很开心。有的说:比较心已经减少了许多;有的说:跟你通完电话,又回到自在的状态,看花花美;看树树美。特别感谢你,老师;有的发过来她和朋友交流的截图,她正在用自己的自律影响别人,家长说:谢谢你的耐心指导,听你说话的声音,感觉很年轻……

从来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只是停留在嘴上,而是来自于心。对我来说也是修行,分享自己的心得反而自己收获更多,我更应该感谢你们。

曾仕强先生说:人不要去改变别人,那太霸道了,也不要强力去主张什么,你没有那个资格。你该做的,你做了,别人有眼睛,他自己会看。。如果他觉得“啊,这不错”,他再当做参考,然后做出他自己的一套,这就够了。这才叫教化,你影响了他,他完全没有感觉到。

所以当有人说:“多谢你教我”,你一定要说:哪里,是你自己悟到的,你不要把功劳加在我身上。那他就会很轻松,也会更加感激你,尊敬你。如果你们马上说:对啊,假如当时没有我告诉你,你能有今天吗?那算什么呢?不要求功劳,不要求回报,只做好你应该做的事,这样才合乎《易经》。

今天读了这段文字,特别的理解。一直这么做。只是没有曾仕强先生说的这么完整。我每次都会说:我只是一个载体,复述了老子,佛陀,克里希那穆提,薄伽梵歌里的智慧。你们能悟到的,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我并不是谦虚,谦虚和傲慢没有不同。只是如实陈述。

曾有过傲慢之心,慢是贪嗔痴慢疑的五毒之一。傲慢的本质是自卑。当没有了自卑,也就没有了傲慢。我们的智慧不高于一只蚂蚁,也不低于先知。我们和佛陀具有同样佛性,也和王阳明一样具有圣人的本质。每个人是一体的。表现不同不是因为本性,而是本性上的认知。

认知来自教育,经历,信息的累计。它变成了思想,你却把思想当成自我,我们用这些认知看世界,就不会看到真相。佛陀说:一切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事物的无常性,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如果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都是用认知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就有了分别,又生出执念,就会陷入我执当中。有了美丑,是非,善恶的区分。其实只是自己的认知而已。

如恒河水,鱼龙认为是窟宅;天众认为是琉璃;人间认为是波流;饿鬼认为是猛焰,皆依其识,而所见不同。

用《太傻天书》里的话讲:你真的拥有你的房子,骑车和外在物吗?他们的本质就是光,都是光在这个幻觉时空世界的显化方式,你不可能拥有任何光的。

当放下自己的认知,才会如其所是的看到实相。你就知道愤怒时候的不是真实的你,嫉妒时候也不是真实的你,只是被嗔念掌控了。

每天的写作不是为了教育别人,也不是为了说服别人,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只是自己读书,反思,放下,觉醒的经历。如果能给你带来一点参考,你觉的好,那是你的事;觉的不好,也是你的事,都跟我无关。

悟道,见道需要老师,书籍指明方向,但是证道,得道,用道只能靠自己。如果有人说,我能让你开悟,趁早远离

先要知道知识和智慧是不同的,书籍给你的知识,只停留在头脑;嗔念来自潜意识,当潜意识启动的时候,头脑是空白的,知识失去了作用。大家都知道怒伤身,但是还会在愤怒中失控。根源在于此。只有把知识实践了,才能替代潜意识中的认知,才会改变。

《薄伽梵歌》中写道:只有当人们知晓根本无“我”和“我的”之后,欲望,愤怒和贪婪才会从心中消失。

别人感谢你,你觉得都是自己的功劳,这是有我,你没有境界;别人感谢你,你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才是无我。无我时,才会达到“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1天内观净心训练营招募

我的电子书《打开心灵束缚,走向自由之路》完成,9.9元。7年读书写作心得,50本书单推荐。读书,写作,修行不迷茫。

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留言,点赞,转发。你的善意会打开一个人的心结。

阅读文章,请点击下方⬇️的“大侃说”公众号关注。

欢迎➕V交个朋友👇(备注大侃说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