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 修身 修心 这是我们经常在前屈时会一遍遍听到的口令,对于能够做到前屈深入的伽人来说,轻而易举就可以找到这样的觉知,且舒展而放松; 但对于大多前屈不好的伽人们,却总是迷迷糊糊地在这里路过,或者用力过多,或者呼吸不畅,或者是找到了舒适区前屈再也不见进步。那么,同样的口令,为什么有的伽人就是无法获得真正的帮助呢?是老师的口令不适用吗? ![]() 在瑜伽练习中,前屈的体式总是有点小透明的存在,无论是站立前屈、坐立前屈、还是加强伸展式,除了基础课堂,一般都是作为一个腿后侧的伸展体式,或者过渡体式,甚至有时还是强度练习后的修整体式,不像轮式、倒立那样有明确的解锁目的,所以经常被大家忽略一些细节。 今天我们就从前屈的准备、进入、保持等各环节找出关键问题所在,关注自己练习过程中的身体觉知,重新建立正确的练习模式,让髋关节可以做到真正的屈曲,也帮助前屈做的更加深入。 01 前屈前是否做到了足够的伸展? 我们都知道前屈其实就是身体在髋关节处的折叠,而折点是在腹股沟,可以想象我们的躯干与双腿的连接,如板子一样的两个整体,中间的髋关节就是有点弹性的连接线 ,在折叠之前需要两侧用力的伸展开,才能在折叠时有充分的空间慢慢贴合,否则很容易卡死或者被限制。 ![]() 所以在前屈准备时,需要身体先做延展,而延展的幅度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初始的前屈程度;那么如果才算是达到了足够的伸展呢? 我们从下面图中来看,站立山式中的伸展是脊柱向上的延展,而站立微后弯的伸展在脊柱延展的同时,大腿前侧及腹股沟都得到了拉伸,而我们在前屈准备时便是需要做到力达腹股沟的伸展才够。 ![]() 02 前屈过程中关注你的身体状态 身体条件的不同,可能达到的前屈深度会差异很大,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伸展后折叠时身体却放松了,导致前期的伸展完全做了无用功,本来应该可以达到的折叠深度也就失效了。 ![]() 从身体的伸展完成开始,我们在前屈向前向下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保持腹股沟的觉知感,坐骨向后推送,身体微后弯背部持续伸展,腿后侧跟随延展,保持下巴向前的引领,也可以把手掌后推腹股沟处,让清晰的折点带动前屈到身体极限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清晰地感受到腹部胸腔在用力地向下触碰,最后在离地面最近的位置停留下来,再慢慢放松头部和颈椎。 03 身体折叠时肌肉真正启动了吗? 前屈体式停留的过程,也是呼吸带动体式深入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除了头颈部是放松的,身体的其余部分都是启动的,后侧的伸展和前侧的中心收缩同时作用,才能让折叠的幅度更加深入。 ![]()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前屈的过程中腿后侧的伸展是可以持续加强的,力量来自于坐骨向上的力量,让臀后侧的肌肉完全舒展开;而除了坐骨主动上提外,更重要的是腹股沟处向上的推送,推送的力量则来自于腹壁收缩的空间和大腿面的上提。 04 你的呼吸模式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吸气时身体延展,呼气时腹部内收加深前屈”,这样的口令并没有问题,延展创造更多的空间让前屈深入;但在练习中会发现,前屈深入不了的人都是不会呼吸的,基础的呼吸模式就是错误的! ![]() 你在做前屈体式时,请认真的关注下你的呼吸,吸气时你的气息吸到了哪里?是扩张了胸腔?是吸到了肩背?还是推动了坐骨?或者感受到了腹部的挤压?
![]() 曾经遇到一位练习多年的姐姐,前屈始终不能深入,聊到呼吸时,才知道她的练习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吸气时腹部的扩张,导致练习中感到非常的憋气,而且气息带动身体两端延展的感觉很不清晰,即使呼气的过程很深入,也是一直做不到很好的前屈深入。 练习瑜伽,不是简单的口令重复,而是需要在口令的引领下找到自己的觉知,并让身体的觉知来指导和修正自己的练习,才能有好的练习效果,否则,你练习的只是体式的表象,而非瑜伽的身心平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