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阳气生发,新陈代谢旺盛,正是助力孩子长高的最佳时机。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孩子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其中春季生长速度最快,身高增长速度可达秋冬季的2-2.5倍。 今天,我们就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谈谈孩子春季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把握长高黄金期,让孩子'蹿’出新高度。 衣:春捂秋冻,保暖防寒 春季阳气初生,但寒气未退,孩子“阳气未充,腠理疏松”,易受风寒侵袭。 中医强调“春捂秋冻”,即春季不宜过早减衣,需适当保暖,以防外邪入侵,影响阳气生发。 1 适时增减衣物 留意天气及早晚温差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中午气温升高时可适当减衣,户外活动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受凉。 2 重点部位保暖 足部:寒从脚起,足部保暖可防寒气入侵。 腹部:腹部受凉易伤脾胃,影响消化吸收。 背部:背部是阳气汇聚之处,保暖背部有助于阳气升发。 食:健脾补肾,营养均衡 中医认为,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脾、肾、肝三脏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春季长高应当以健脾、补肾、疏肝为饮食选择的主要方向。 1 春季助长食材推荐 ![]() ![]() 1.健脾养胃,增强运化 推荐食材:山药、小米、南瓜、红枣、茯苓、莲子。 2.补肾填精,强筋壮骨 推荐食材:黑芝麻、核桃、黑豆、枸杞子、牡蛎(适量)。 3.疏肝理气,调畅气机 推荐食材:香椿芽、荠菜、菠菜、芹菜、玫瑰花茶(少量)。 ![]() ![]() 2 春季助长食疗方推荐 ![]() ![]() 1.健脾养肝粥 食材:山药30g、小米50g、红枣5颗、枸杞10g。 做法:山药切块与小米同煮,粥成前加入红枣、枸杞。 功效:补脾益气,滋肝养血,适合日常早餐。 2.芽菜豆腐汤 食材:黄豆芽100g、嫩豆腐1块、胡萝卜半根、生姜2片。 做法:清水煮沸后加入食材,炖煮15分钟,少盐调味。 ![]() ![]() 住:优质睡眠,养肝护肾 春季是流感、手足口病等疾病的高发期,儿童免疫力较弱,为预防病毒侵袭,居住环境应注重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清洁消毒,并确保室内温湿度适宜,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还能改善儿童睡眠质量,促进肝血回流和气血运行,助力营养吸收。尤其在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23:00-2:00),深度睡眠能刺激生长激素释放,直接推动骨骼和肌肉发育,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1 保证睡眠时长与节律 固定作息时间:建议孩子晚上9点前入睡,早晨6-7点起床,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节假日作息波动不超过1小时,避免生物钟紊乱。 不同年龄段儿童每日睡眠建议: ![]() 2 提升睡眠质量的中医方法 ![]() ![]() 如果孩子平时有多动的表现,睡前难以安静,夜间睡眠不安稳,可以尝试通过中药沐足和口服中药制剂,帮助孩子更好地入睡并保持安稳的睡眠状态。 中药沐足:根据孩子体质及临床症状选用不同的中药沐足散,热水浸泡后沐足,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如有外感风寒、风热证,还可选用疏风散寒或解表清热功效的药粉。还有益气养胃散和小儿助长散,可起到健脾益气、补肾助长的功效。 ![]() ![]() 行:适度运动,疏肝健脾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运动能疏肝健脾、强肾壮骨,促进气血运行,为骨骼生长提供动力,还能激发肾气,调和脏腑功能。 运动有助于促进儿童身体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其中跳跃类运动、伸展类运动更有利于促进身高增长。而且,春季阳气生发,适合多进行户外运动,有利于儿童升发阳气,促进气血运行。 1 跳跃运动 跳跃类运动包栝摸高、跳绳、跳高、篮球等。这类运动会对人体下肢骨骼产生适度压力,牵伸肌肉和韧带,刺激软骨生长。 2 伸展运动 伸展运动包括单杠、体操、压腿以及游泳等。这类运动能舒展筋骨,改善身体柔韧性,促进脊柱和四肢骨骼的伸展。 3 户外活动 家长可带孩子进行爬山、放风筝等户外活动,这些运动不仅能刺激骨骼生长,还能通过阳光促进维生素D合成,帮助钙质吸收。 中医特色助长疗法 1 小儿推拿 ![]() ![]() 原理与作用:通过特定手法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生长发育。 常用手法:补脾经、补肾经可增强脾胃功能,补肾气;摩腹、按揉涌泉可促进消化吸收,改善睡眠;揉百会、捏脊可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 适用人群:12岁以下儿童,6岁以下效果更佳。 ![]() ![]() ![]() 2 循经刮痧 ![]() ![]() 原理与作用:通过刮痧疏通经络,激发阳气,透邪外出。 常用部位:督脉、心包经等。 适用人群: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积食的儿童。 ![]() ![]() ![]() 3 助长热奄包 ![]() ![]() 原理与作用:热奄包中的中药成分经加热后释放药性,作用于特定穴位或部位,通过温阳补肾、活血通络的作用,促进体格生长。 使用方法:将热奄包加热至适当温度(通常为40℃-50℃),放置于儿童腰背部(如肾俞、脾俞穴、腰骶部)或腹部(如神阙穴),每次热敷20分钟左右。 ![]() ![]() ![]() 4 穴位贴敷 ![]() ![]() 原理与作用:通过穴位刺激激发经络气血运行,平衡脏腑功能,达到“内病外治”效果。如消化不良或胃肠道症状,可选择脾胃相关穴位的贴敷,促进脾胃运化,消除积食、腹胀。如有呼吸道疾病,可选择肺经、大肠经穴位进行贴敷,疏通鼻窍,缓解咳嗽、哮喘、鼻塞。 使用方法:清洁皮肤后,将药饼置于穴位上,用胶布或敷贴固定。 ![]() ![]() ![]() 5 耳穴压豆 ![]() ![]() 原理与作用:刺激耳部特定区域(穴位),可调节对应脏腑或组织的功能。根据体质辨证选择穴位,如睡眠差选神门、皮质下等;食欲差选小肠、三焦。 使用方法:用镊子将贴豆固定在穴位上,单耳或双耳交替,每次选3-5穴。每日轻按3-5次,每穴按压10-20秒,以微胀感为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