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顺应自然的养生原则,强调顺应自然界阴阳的消长规律以养生,即要掌握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适应性地调节人的生活起居、形体劳逸、饮食、情志等,做到地宜时顺,否则“治(养生)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中医学以“法于阴阳”为养生原则。无神则形无以生,无形则神无以附,形神统一,相辅相成,维...
要调整阴阳,要求首先必须“法阴阳”,要“法于阴阳”,就必须首先“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切治疗方法的实施,包括针刺方法在内,都应如此,故凡“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灵枢·根结》)。“病在上者下取之,...
治病求本,是指临床时要寻求出病证的本质,然后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本为“肾阴肾阳”: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卷一诸病求源论》云:“人之有生,初生两肾……可见真阴真阳者,所以为先天之本,后天之命,两肾之根,疾病安危,皆在乎此。学者仅知外袭,而不知乘乎内虚;仅知治邪,而不知调其本气;仅知本气,而不知究其脏腑;仅知...
所谓中医学的诊法原理,实质上是其认识疾病、分析疾病的思维过程。所以有“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之论,认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脏别论》)。认为寸口脉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虽然是肺系机能活动的敏感反应部位,但因肺...
致病邪气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人体的正气充足,纵然有邪气的存在,也是不能伤人发病的,此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 》)之意。由于人体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与四季气候变化节律同步,无论在哪一节令中,如果有与该节令所应方向相反的气候(即风)出现,人体都可能因不适应这种反季节的气候而发病,那么这种反季节的气候(即虚...
阴阳失调病机主要包括:阴或阳偏盛病机、阴或阳偏衰病机、阴阳格拒病机和阴阳亡失病机等。第二,气失常的病机:气失常的病机又有气虚和气机失调两类。分析中医学所论相关病症的机理后不难发现,常见的精气血津液关系失常的病机有气虚精亏、气虚精淤、气滞精淤、气不摄精、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虚津液停聚、气不摄血、气不摄津(液)、气随血...
所谓六淫邪气致病的转化性,是指六淫邪气伤人致病之后,所引起的病证常常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性质可以发生转化,如虽为寒邪致病,但其病症可以演变为热性病症。情志致病理论。中医学中不但认识到人的情志变化可以致病,而且在生活体验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在精气—阴阳—五行理论的指导下,对情志发生的机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情志与人体气血阴...
对于先天禀赋对体质形成的影响,《灵枢·天年》谓:“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循……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根本原因,父母体质特性的种种差异通过先天遗传常会给后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人出生后,便会有形态、机能、生理、心理等方面个体体质和人群体质特征的...
这也就是各脏腑经络等都有相应“气”的概念(如心气、肺气、胃气、胞气、经气等)、气的相关生理(如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等)、气的相关病理(如肺气虚、肝气郁结、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肾气不固等),以及相关脏腑病症的“气论”背景。同时也突出了“天癸”、“冲任”在人体生、长、壮、老、已各阶段的重要作用,还涉及到肾精肾气与天癸、肾精...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