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辞手法详解

 昵称3150228 2010-10-21
(一)复习要点
            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修辞方法,能在文中辨认这些修辞方法。
            了解常见的几种句式(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学习语法是为了把话说得简明、通顺;学习修辞方法则是为了把话说得好。例如:“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和“你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前句是反问句,后一句是陈述句,两句话从内容看是一样的,从语法上看也都对,但联系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呢?再比如说,“他的泪很快流下来”和“他的泪如泉涌”,前句显得比较平淡,后一句是夸张,虽然泪水不可能像泉水般涌出来,但它给人深刻的印象。人们在表达思想时,不仅要求语言准确、明白、通顺,而且要求语言形象、生动,有表现力,有美感,所以我们在初中阶段要掌握八种修辞方法,注意理解其含义,掌握其特点,在说话、阅读和写作中以求准确掌握。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要求,要掌握八种修辞方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它有三种形式:①明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很明显,常用的有“像”、“像……似的”、“好像”、“像……一样”等。②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变为”等。③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如(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如“春天的脚步近了”。
            (3)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能起到更鲜明、更突出的表现事物的作用。如“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4)排比,就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5)对偶,就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关联的词组或句子,两两对称地组织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对偶可以使语言的句式整齐,形式美,音韵和谐,意义严谨。
            (6)反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叫做“连续反复,另一种是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他语句,叫做“间隔反复”。如:“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居十日,扁鹊复见。”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复习排比、对偶、反复三种修辞方法时,只要抓住句数、每句字数、句子结构这几方面明显的形式特征,是能对这几种修辞方法加以区别的。
            (7)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寓于问话之中了。而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不属于修辞方法。
            (二)例题解析
            〔例1〕①刚才的铃声好像谁也没有听见。②她的相貌好像她的妈妈。
            从上面两例来看,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句子用了“像”、“好像”一类的词,并不表示打比方,而是表示估量或者比较的意思,这类句子就不是比喻句。
            
            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如:“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此句中作者将《枣核》中的老华侨用世间贵重的珍珠玛瑙来比喻从家乡带来的枣核,表现了侨居海外的华人思念家乡、依恋故土的热切感情。
            〔例2〕对下面句子所含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1997年湖南省试题)
            〔答案〕A
            〔简析〕本题是考查学生辨别修辞方法的能力。此题备选答案中涉及四种修辞方法,要依据四种修辞方法的含义、特点来判断四个选项的正误。“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是比喻,A判断正确。“人民英雄纪念碑”犹如(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这两个分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没有使用拟人的方法,B判断是错误的。所给的句子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此句既不是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又不是三个以上的句子,而此句只有两个分句,不是排比,C判断不正确。“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犹如顶天立地的巨人……”这两个分句,不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不是对比。D项判断也不正确。由此,即可知道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例3〕选出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A.①排比②拟人 B.①比喻②拟人
            C.①夸张②拟人 D.①比喻②夸张
            (1997年广东省试题)
            〔答案〕B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区别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备选答案中涉及以上四种方法。但考查的内容集中在是排比还是比喻、夸张,是拟人还是夸张。根据四种修辞方法的含义、特点,可知第①句是比喻不是排比,也不是夸张。——至此,A、C两项就被排除了。再看第②句,是拟人,没有夸张,——D项又被排除了。再次确认第①句是比喻,第②句是拟人,所以本题答案应该是B。
            〔例4〕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
            (1997年南京市试题)
            〔答案〕D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别题目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使用修辞方法的作用的能力。A项中“争渡、争渡”运用连续反复,分析作用也是正确的,B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也是正确的。C项分析也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认真分析D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出”字给静止事物赋予动态美,使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而不是夸张,所以D项分析是不正确的。
            〔例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比喻)
            B.老城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排比)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对偶)
            D.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设问)
            (1997年成都市试题)
            〔答案〕D
            〔简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辨别句子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此题备选答案中涉及了四种修辞方法。依据已掌握的有关修辞方法的含义和特点的知识,看A项,不难看出“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两个分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特点是都有比喻词),A判断正确。B所给的句子是由三个分句排列组成,三个分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是排比;如果熟悉此句的出处,就知道它在说老城的天气炎热的程度。B项判断正确。C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与“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对偶,C判断正确。“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是反问而不是设问,D判断是有误的。依据修辞方法的知识和特点,选项有误的应是D。
            〔例6〕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B.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着:“喂!菲利普!”
            C.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答案〕B
            〔简析〕完成这道试题,要运用比喻的修辞知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要点是: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作比方的事物(喻体)能够说明和描写被比的事物(本体)。不是凡有“好像”这个词语的句子就都是比喻句。A句是明喻,B句中虽有“好像”一词但属同一类,都指人,不能构成比喻。C句是暗喻,D句是借喻。那么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B。
            〔例7〕下列各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出与例句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
            一条大毡子。
            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
            本看护妇。
            〔答案〕C
            〔简析〕这道题是考查学生区分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的能力。要求找出与例句所使用相同类型的比喻句,在判定谁与例句使用比喻中相同类型时,就要先判断例句是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方法,然后再分析选项中哪句是使用了暗喻这种修辞方法的。经过分析得知:A项和B项有比喻词“像”,是明喻;C项用“是”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是暗喻;D项无比喻词,是借喻;最后的结论是: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
            〔例8〕下面的句子都使用了某种修辞方法,最能增强气势,突出“这种作风”的危害的一句是()
            A.这种作风怎么样呢?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已。
            B.这种作风,拿来律己,则害了自己;拿来教人,则害了别人;拿来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C.这种作风,对己、对人、对革命都是一种腐蚀剂。
            D.这种作风,难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吗?
            〔答案〕B
            〔简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方法的能力。使用修辞方法,都是为了使文章表达的效果更好,但各种修辞方法使文章表达更好的作用又不完全相同。要想正确回答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先要理解所运用的具体修辞方法,结合文意来分析它的表达作用,不可脱离句意,泛泛加以论述。本题中的A项,使用的是设问,其作用是引起人们的思考。B项用了排比,其作用是突出强调“这种作风”的危害,增强论证的气势。C项使用的是比喻,其作用是形象地说明了“这种作风”对己、对人、对革命的危害。D项运用的是反问,答案已在问话之中了。经过以上分析,正确答案应是B。根据表达需要变换、选择句式。
            文章能否准确地表情达意,不仅要恰当地选用词语,而且还要选择最恰当的句子结构形式,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语文试题中常有变换和选择句式的题。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句式的变换和选择是为了表达相同或相近意思的需要。由于选用的句式不同,表达效果大不一样。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要根据句子的明确度、语意的轻重以及感情的表达和语体的需要而定。我们要善于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
            句式的类型很多,要着重复习好下列几种句式:
            (1)主动句和被动句
              ①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  ②玉石眼被郭全海追了回来。
            句子的主动与被动要看主语是施动者还是受动者。主语是施动者的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的句子是被动句。例①是主动句,例②是被动句。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但由于句式不同,表达重点就不一样。主动句着重说明施动者发出什么动作、行为,而被动句则着重说明受动者遭受到什么或什么样的动作、行为。在一个句子里,如果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用主动句式来表达,还是用被动句式来表达,从而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把主动句式变为被动句式,表示被动关系的介词“被”在口语里常用“让”、“叫”来代替。有的被动句式也可不用介词。在复习主动句和被动句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用“把”字的主动句和用“被”字的被动句中主动者和被动者的位置变化。例①中用了“把”字,把被动者从“宾语”位置提到了动词之前。对被动者有处置的意思。例②是被动者提到了主语位置,句中用了“被”字,说明被动者受到了什么。(2)肯定句和否定句
            ①今天天气好。
            ②今天天气不坏。
            ③那个时候在延安,无论是机关的干部,学校的教员和学员,部队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工作、学习、练兵的间隙里,都使用过纺车。
            ④那个时候在延安,无论是机关的干部,学校的教员和学员,部队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在工作、学习、练兵的间隙里,没有一个没使用过纺车。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肯定句和否定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意重,语气果断;而否定句的语意轻,语气比较委婉、缓和。①和③是肯定句式,②是否定句式,④是双重否定句式。①和②、③和④的意思大致是相同的,但由于句式不同,语意就有轻有重了。因此,在判断事物时,一般地说,语意轻的可用否定句式来表达,语意重的可用肯定句式或双重否定句式来表达。
            把肯定句式变为否定句式,常用副词“不”、“没有”、“没”、“无”等;变肯定句式为双重否定句式,常用“无不”、“不能不”、“不得不”、“没有不”或“非……不可”等。
            注意:使用双重否定句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时要特别当心。如果运用不当,会把意思说反了,成为病句。
            (3)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① 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② 她是一个多么温柔和美丽的人啊!
            ③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④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能不万分难过吗?
            ⑤ 不要说话了!
            ⑥ 不要说话好吗?
            句子的语气大致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这四种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语气不一样,表达效果也不同。如表疑问语气的反问句比表陈述语气的否定句,语气更强烈。又如感叹句表达的感情要比陈述句强烈些。再如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祈使的内容,带有商量的口气,语气要比对人直接提出要求的祈使句更委婉、更客气一些。上面第①是陈述句,语气平稳;第②是感叹句,比第①的语气强一些;第③是陈述句,第④是反诘疑问句,语气比陈述句更加强烈,更加肯定;第⑤是祈使句,是对人直接提出要求;第⑥是用疑问句式,语气委婉,含有商量的口气。
            综上所述,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各有各的结构和语气。相近的意思,用这些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语气轻重、感情强弱的区别。因此,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对于相同和相近的意思,要运用恰当的语气来表达,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例9〕下面句式变换后改变了原意的一项是()
            A.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
            改为主动句:一阵哭声惊醒了他。
            B.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改为反问句:难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吗?
            C.这篇作文不难写。
            改为肯定句:这篇作文容易写。
            D.这个班的同学都会游泳。
            改为双重否定句:这个班的同学没有一个不会游泳。
            (1997年河北省试题)
            〔答案〕B
            〔简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是将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相同意思而不同语气等句式的变换。上面这道题的A句,被动句变成主动句,其方法:把“他”变成“受动者”,A对了。B要求把原来的肯定句变换成反问句,人家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肯定的,你说“难道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吗?”是反问,改变了原意。——B符合题意要求。C要求把否定句改为肯定句。“不难写”是否定的,“容易写”是肯定的,变换后没改变原意,C对了。D要求把肯定句变换成双重否定句。有否定副词“没有不”没改变原意,D对了。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B。
            〔例10〕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一项是()
            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变换成被动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物感动着。
            B.变换成否定句:在鲜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变换成反问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
            D.变换成感叹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答案〕C
            〔简析〕此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前面说过的三组句式,都涉及了。要牢记:变换句式的目的是使表达原句意思有更好的效果。要认清:例句是一个陈述句,需要改动的是“一些事情感动着我”这一主谓短语。要注意:按要求变换句式时,稍不留意就会出问题。变换成被动句的方法是:将宾语“我”变成主语,用“被”字将主语变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即“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A是正确的。B句将原来的肯定句变换成双重否定句,即“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表达的意思与原句相同,只是语意重了,也是正确的。C句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只能用否定的反问句,这样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才能与原句意思相同,即“一些事情怎能不感动我呢?”,而原句C是“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是一般疑问句,与例句意思不相同。D句要求变换成感叹句,加上表语气的“啊”及感叹号就可以了。再次确认A、B、D是正确的,所以这四项中变换句式有误的是C。
            〔例11〕按要求变换句式(不改变原意)
            ① 同学们掌握了这种计算机操作法。
            改为被动句:
            ② 学发展到今天,谁都承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改为双重否定句:
            (1997年安徽省试题)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变换句式的能力。初中阶段应掌握八种句式: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上面这道题的第①句,主动句变成被动句,其方法是:用“掌握”的宾语“这种计算机操作法”作被动句的主语。第②句肯定句变换成双重否定句要加双重否定副词,如“无非、无不、没有不”等。反之,由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时要去掉否定副词。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①这种计算机操作法被同学们掌握了。②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或“谁也不会不认识到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谁也不得不承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例12〕“继红,你到翠华山春游去吗?”“我去。”“今天就去吧!”“太好了!”这四句话按用途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B.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
            C.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
            D.疑问句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答案〕C
            〔简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别句式的能力。多种句式的产生是由于表情达意的多种需要而引起的。因此辨别句式,一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用途,二要细心体味,分析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情与意。
            〔例13〕下面句子末尾的横线上应选填哪一项才能与上文衔接。
            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伤心,不,我是为他们骄傲!我觉得我们的战士太伟大了,太可爱了,。
            A.他们把我感动得掉下泪来。B.他们感动得我掉下泪来。
            C.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D.我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吗?〔答案〕C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完成这道题要结合所给文字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选择。要知道:变换句式的目的是使表达原句意思有更好的效果。本题A句和B句都是主动句,从语气上看又都是陈述句。C句是双重否定句,D句是疑问句,又都是被动句。这段文字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他抒发的是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表达的是“我”的感受。根据这个内容。比较四个句子。A句、B句的主语都是“他们”,突出强调的是“他们”,如果填在文中横线上,与上文的语意不衔接。C句、D句的主语是“我”,突出“我”的感受,与上文承接,语气比较贯通。比较这两个句子,D句是个反问句,这个反问句的正面意思是“我不能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这个意思正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填上不合适。C句是个双重否定句,“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语意重些,表达作者的感情也比较强烈,正好与上文的“太伟大”、“太可爱”词语相呼应,语意衔接也紧密,语气连贯,所以填上C句才与上文衔接最恰当。
            注意:同学们做选填句式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语意、语气要注意上下一致、贯通。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说话、写文章都要努力做到既简要又明白。简要,就是准确把握事物的主要之处,尽量去掉多余的部分。所谓“明白”,就是不要让对方误解,而要便于对方理解。“连贯”,首先要注意保持上下文连成一气,各句要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还要注意合理的语序,做到“言之有序”。同时也要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得体”,就是指用语要适合语言环境,符合说话人身份,切合语体特点。总之,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体会、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的,逐渐知道简明、连贯、得体的含义和要求。
            〔例14〕批评一个不守纪律的同学,诚恳而又不伤害对方感情的一句是()
            A.你这样做简直“太好”了。B.你这样做难道是好的吗?
            C.你这样做影响不太好吧。D.你这样做影响很坏。
            (1997年成都市试题)
            〔答案〕C
            〔简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是否得体。得体就是说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得体的要求主要有注意场合,注意对象和礼貌用语。本题题意要求:选出“诚恳”而“不伤害对方感情”的一句。对象是不守纪律的同学。想通过批评,使同学克服不守纪律的毛病,话怎么说?A句,说的是反话,讽刺这位犯纪律的同学,目的是帮助同学吗?这种态度,恐怕除了伤害对方,不会有好的效果吧。B句和D句的说法,很难说态度不诚恳,但话太直,同学不易接受,达不到批评的目的,C句的说法得体,符合题意要求。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
      总之,学习语法是为了把话说得通顺、正确;学习修辞则是为了把话说得好,恰当地选用句式可以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说话或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