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满足了人民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欲望就是仁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1-20

【原文】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1,召忽2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家臣召忽因此自杀以殉主,公子纠的另一个家臣管仲没有跟着去死。”然后又接着说:“这不算是仁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共商会盟,不使用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就是仁,这就是仁啊。”

【说明】上节孔子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所以这里子路马上反驳:齐桓公取得君位之后,马上杀了公子纠,这本身就不正,召忽因此自杀殉主,因此召忽是忠臣。但齐桓公还是重用了不自杀殉主的管仲,这一系列事情都能说明齐桓公不正而诡谲。如果仅看事情的表面,确实是这样。但每一样事情都有它的多面性,亦有多变性。子路只看到事情的一面,而孔子却看到了事物发展的另一面。春秋时期,齐在经济、文化上都较为先进,是春秋时东方的泱泱大国。春秋初年,齐内乱迭起,无暇对外。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辅佐,稳定了国内的局势,同时又注意发展经济,国力大为充实。于是桓公积极开展对外活动,首先拉拢宋、鲁两国,接着把郑也争取过来。当时北方戎、狄势力强大,华夏小国深受其害。公元前661年,狄伐邢(今河北邢台);次年,狄又破卫(今河南淇县),卫只剩下遗民五千余人。齐乃出兵救邢存卫,迁邢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迁卫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史称“邢迁如归”,“卫国忘亡”。由于齐联合其他诸侯摧折狄人南下的锋芒,使邢、卫两国转危为安并受到保护,齐桓公在中原国家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

南方的楚国,在春秋初年还不强,但经过楚武王到楚文王的苦心经营,楚开始强大,先后灭掉了邓、申、息等国,并渐向北发展其势力。到成王时,楚打算更进一步向中原逼近,但正逢齐桓公的崛起,一向服属于楚的江、黄等小国都转向齐。这使楚大为不满,于是连年进攻郑,以此作为报复。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也采取相应的举动,率领鲁、宋、陈、卫诸国之师,讨伐追随于楚的蔡国。蔡不堪一击而溃败,齐遂进而伐楚。楚不甘示弱,派人责问齐师。最后两国无法压倒对方,故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会盟。这次齐虽未胜楚,但楚北进的计划受到了阻力。

公元前 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参加盟会者有鲁、宋、郑、卫等国的代表,周天子也派人前往。盟会上规定:凡同盟之国,互不侵犯,还须共同对敌。通过这次盟会,齐桓公成为霸主。霸主就是代替天子而成为诸侯中的主宰力量。齐称霸时间虽不长,但经多次会盟,对阻止戎、狄入侵和遏止楚的北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满足了人民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欲望。所以孔子认为齐桓公和管仲在稳定社会,减少战争,帮助人民恢复生产方面是有着很好的贡献的,没有使用武力来成就霸权,这也是他们对人民百姓仁慈的表现。因为每一次战争,都是以人民百姓的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因此,不要只看到管仲没有当忠臣殉主之事,而要看到他对国家和人民所做的贡献。

——————————————————

【注释】1.公子纠:齐僖公之子,齐襄公之弟。齐襄公无道,纠与其庶弟姜小白出逃国外。纠由管仲和召忽侍奉逃到鲁国。齐襄公被杀后,小白先入齐国,立为君,是为齐桓公。桓公兴兵伐鲁,逼迫鲁国杀纠。事见《左传》庄公八年、九年。

2.召忽:公子纠的家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