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古人看问题的角度

 QDLF888 2022-09-14 发布于山东

        《论语·宪问》提到子贡、子路质疑管仲的道德品格。二人的理由是,管仲与召忽辅佐公子纠,公子纠在争夺齐国君位中失败被杀,召忽死难,管仲却转身去辅佐公子小白。“管仲非仁者欤?”

       孔子家语也记载了,原文的大意:子路向孔子问道:“管仲的为人是怎么样的呢?”孔子说:“是一个有仁德的人。”子路说:“过去管仲劝谏襄公,襄公不接受,这是管仲没有口才;想立公子纠为国君而没有能做到,这是他没有智谋;父母家人在齐国因罪被杀,却没有忧伤的神色,这是他没有慈爱的胸怀;戴着脚镣、手铐被关在囚车里,而没有羞惭的表情,这是没有耻恶之心;转而为臣侍奉他曾经想射杀的齐桓公,是不忠贞;召忽为公子纠而死,而管仲却没有为之而死,这是不忠心。做仁人的方法,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论语 孔子坚定地回答说,“如其仁,如其仁”。孔子的理由是,“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孔子的着眼点就是管仲帮助齐桓公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业,保护了华夏文化以及包括他在内的民众的福祉。

   家语   孔子说:“管仲劝谏齐襄公,襄公没有接受,这是齐襄公的昏暗无道;想立公子纠而不能做到,这是没有遇到好的时机;父母家人在齐国因罪被杀,却没有忧伤的神色,这是懂得审度时命;戴着脚镣、手铐被关在囚车里,而没有羞惭的表情,这是因为自己裁断慎重;改事齐桓公,这是因为懂得及时变通;不为公子纠而死,这是会权衡生死的轻重。公子纠没有成为国君,管仲没有成为公子纠的臣。管仲的才智胜过了道德,他没有死于囚禁却建立了功名,这是无可非议的;召忽虽然为公子纠而死,但为了追求仁德做得太过分了,并不值得称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