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ga-3,中文音译成“欧米伽-3",是对我们的生命、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的一种非饱和脂肪酸。从20 世纪70 年代Omega-3 被发现以来,共有22,000 余篇研究它的论文;研究领域已从营养深入到治疗,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肾病、类风湿、抑郁症、痴呆症以及多种炎症等60 多种疾病。Omega-3 不饱和脂肪酸已成为世界上被研究得最深和最广的营养素之一。此文主要是谈谈Omega-3的摄入以及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关系,与网友分享。
Omega-3对心血管的作用基理研究得比较清楚。简单来说,就是升高“好胆固醇”(HDL),降低甘油三酯,降低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及抗炎,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关的研究和论文很多,有两项2007年发表的研究值得一提。一篇涉及18,000多名胆固醇水平超标的患者,历时5年。对比实验发现,接受Omega-3(1.8g /day)的患者在研究末期心血管功能优于对照组,特别是非致命性冠脉事件明显减少。另外一篇实验对象是甘油三酯超标(高血脂)并有冠脉问题的病人。实验用量是4g /day,历时只有几个月。实验发现甘油三酯指标超高的病人(> 500 mg/dl) 在实验结束时甘油三酯平均降低45% ,低密度胆固醇降低50% 以上。另外一个观察性证据就是familydoc网友提到的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莫人,他们日常饮食中从从海洋动物摄取大量Omega-3。他们通常血脂低,高密度胆固醇(HDL)高,心血管功能好。 下面谈谈Omega-3在饮食中的摄取。这里要提一下另外一种不饱和脂肪酸Omega-6。Omega-6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但其效用与Omega-3 不同,而且与Omega-3 有一定的对抗作用。这是因为Omega-6 和Omega-3 需要共同竞争相同的酶进行代谢,但是却产生出功能不同的产物。尤其在对于炎症反应的作用, Omega-6 促进炎症的发生,Omega-3 却能抑制炎症的蔓延。一般来说:Omega-3 存在于海洋动植物(鱼虾、海藻等),食草动物如放养的牛、羊,以及蔬菜、水果、果仁等植物类食物;而Omega-6 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来源却非常丰富,玉米、大豆等植物及其加工产品如炒菜离不开的植物油,以及我们常吃的以玉米为主要饲料的猪肉、牛肉、鸡肉里,Omega-6 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不少。 在人类基因进化成功后的几万年里,Omega-3 一直与Omega-6 对等地站在天平的两端,维持着我们身体的平衡。但在现代社会里,动物的饲养方式由放养变成了圈养,喂的饲料也从天然食物变成了富含 Omega-6 的谷物;食品加工的飞速发展改变了食品的成分,破坏了其中尤为不稳定的Omega-3 不饱和脂肪酸;加之我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大量植物油的摄入也增加了我们体内Omega-6 的含量。这样,我们的身体天平失去了平衡,这也成为现代很多病症发病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补充Omega-3,并尽量选择Omega-6 含量较低的食品。 存在于食物中的Omega-3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三种:1. ALA(alpha-亚麻酸);2. EPA;3。 DHA; 其中,ALA 相对稳定、易于保存,这也是目前食品添加剂多选择它的原因;但Omega-3 的功效主要来自于EPA 和DHA。ALA 可以在体内转化成EPA/DHA 被人体吸收,不过,它的转化率不到5%, 而且转化速度很慢。植物性来源的Omega-3 如果仁等通常只含有ALA ,而没有EPA 和DHA;鱼、虾等海鲜特别是深海鱼类是EPA 和DHA 的主要食物来源。其他动物性食品中羊肉和兔肉中Omega-3 含量较高,且Omega-6/Omega-3 比例较低;猪肉、牛肉及禽类(鸡、鸭等)肉中Omega-3 很低(每100 克中不超过0.1 克), 且主要为ALA ;而且Omega-6/Omega-3 比例较高, 约为10~20 ,人工饲养的更甚;蛋、奶中含有一定量的Omega-3 (取决于所用饲料),但含量并不高。 除了日常饮食之外,深海鱼油是补充Omega-3 最有效途径之一。高质量的深海鱼油胶囊Omega-3含量高,并有效去除了海鱼中的重金属成分。素食者可以从亚麻籽油中补充ALA,另外也可以买到从藻类中提取的Omega-3(含EPA+DHA,不过价格略高)。目前,对Omega-3 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量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推荐数字。一般认为,日摄取量低于3g相对安全。有报道说日补充量高于3g可能会引起血凝功能障碍等问题。如果完全从日常饮食中摄取Omega-3 不大可能超量,如果从保健品如深海鱼油中摄取则要稍微注意一下摄取量。
附表:一些常见食品的Omega-3和Omega-6含量(每百克) Food Omega-3(g) Omega-6(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