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 清热药...

 tu8tu 2011-06-18
我顶 字号:

 第二章 清热药   
  
 
概 述

  
  一、概念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谓之清热药。  

  二、分类及功效、适应证: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按性能及功用,分为五类:
  1.清热泻火药:性味多苦寒或甘寒。能清气分实热,适用于外感温热病气分热盛;能泻脏腑之火,适用于脏腑(肺、心、肝、肾、胃)火热证。
  2.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性燥,能清除燥化湿热之邪,兼能清热泻火,适用于湿热证,如湿温、暑湿、湿热中阻,湿热泻痢,黄疸,带下,淋证,疮疹以及火热证。
  3.清热解毒药:性味多苦寒,能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或内生实热火毒炽盛及外科热毒疮疡、蛇虫咬伤等证。
  4.清热凉血药:性味咸寒或甘寒、苦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适用于热病邪入营血及血热迫血妄行的出血证。
  5.清虚热药:性味多甘寒,能清虚热,适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及热病后期虚热不退,夜热早凉者。

  三、配伍
  1.兼表证者,配伍解表药。
  2.兼阴伤津亏者,配伍养阴生津药。
  3.兼里热积滞者,配伍泻下药。
  4.兼脾胃虚弱者,配伍健脾和胃药。
  5.气血两燔者,清热泻火药与清热凉血药同用。

  四、使用注意
  1.性寒凉,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2.清热燥湿药易化燥伤津耗阴,阴虚津伤者慎用。
  3.中病即止。
  4.忌用于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
  考点:关注清热药的分类。各类药物的药性特点及主治证。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一、石膏★★★★、知母★★★★
  药性 性寒,归肺、胃经。
  石膏 味辛、甘,寒性较强;
  知母 味苦甘,质润,兼入肾经。
  功用相同点:清热泻火,为治气分实热、肺胃经火盛之主药,常相须为用。主治热病邪入气分,壮热、口渴、汗出、脉洪大及肺热咳喘、胃热牙龈肿痛。
  各药特点:
  石膏 味辛大寒,清热泻火力强,又兼解肌透热,热去而烦除津生渴止,故奏除烦止渴之功。而且善清肺胃实热。煅石膏外用能收敛生肌,用于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知母 味苦甘质润,清肺胃实热及气分实热功似石膏而力逊,但兼有滋阴润燥作用,可治阴虚火旺证,如燥咳、阴虚劳嗽、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  
  石膏 内服生用,用量宜大(15g以上),入煎剂打碎先煎;外用宜煅末。
  知母 清热泻火生津宜生用,入肾滋阴降火宜盐炙水用。
  使用注意: 
  石膏 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者忌用。
  知母 性寒质润滑肠,虚寒证忌用,便溏者慎用。
  考点:关注石膏与知母的功用。特别关注石膏的内外用功用区别,知母上能清肺润燥,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阴降火的功用特点。石膏的用法用量。知母与石膏的功用比较,石膏配知母、石膏配麻黄的意义。

  二、栀子★★★★★
  药性 味苦,性寒。归心、肺、胃、三焦经。 
  功用:
  1.泻火除烦,善清上、中、下三焦之火,治温热病热郁胸膈,心烦不宁;清肝火,治目赤肿痛。
  2.清热利湿,用于黄疸、热淋。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
  4.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疮疡,外用治跌打肿痛。
  用法及使用注意:生用泻火,炒黑止血。性寒滑,虚寒便溏者忌用。
  考点:重点关注本药的所有功用。注意栀子虽性味苦寒,但质润不燥,故称清热利湿,不能称清热燥湿。关注使用注意。

  三、天花粉、芦根
  功效共同点:性甘寒,同归肺胃经,清热生津,均为清气分及肺胃热盛的常用药,又具甘寒生津作用,用于热病津伤。
  各药特点:
  天花粉 生津作用较强,多用治消渴。还可清肺润燥,治肺热、肺燥咳嗽,又能消肿排脓,治痈肿疮毒,跌打损伤,制成注射剂又可用于引产。
  芦根 清热作用较强,又可除烦,善治热病烦渴,舌燥少津。清肺热除治外感风热或肺热咳嗽外,又善治肺痈吐脓,清胃止呕,治胃热呕哕。还能利尿,用于热淋,小便短赤。
  考点:关注二药的功用,天花粉治消渴,及用于引产;芦根治肺痈及利尿功效。

  四、夏枯草★★★★
  功用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特点 夏枯草又善治肝阳眩晕,目珠疼痛,又有散郁结,用于瘰疬、瘿瘤、痰核及乳痈肿痛。还可降血压,用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或肝热者。

  五、淡竹叶
  药性 味甘、淡,性寒。
  功用 清热除烦,擅长清心胃之火,主治热病烦渴,心火下移于小肠的口疮尿赤。又能利尿,用于热淋,水肿,湿热黄疸。

  六、决明子★★★★
  功用 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特点 决明子又善治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使用注意:脾虚虚寒或便溏者慎用。
  考点:关注夏枯草、决明子的功用特点是清肝火。二者的功用异同点。苦参与各章中药功效相似药物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症的异同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一、黄连★★★★★、黄芩★★★★★、黄柏★★★★★
  药性 性味苦寒。黄连归心、肝、胃、大肠经;黄芩归肺、胆、胃、心经;黄柏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用同点:
  1.清热燥湿:治湿热泻痢及其他一切湿热证。
  2.清热泻火:三药同治上中下三焦火。
  3.清热解毒:治火热疮毒。
  各药特点:
  1.清热泻火:
  黄芩 善清肺火及少阳经胆热。主治肺热咳嗽、少阳往来寒热证。
  黄连 善清心火、胃火,兼清肝火。主治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热病昏迷,吐血衄血;胃火呕吐、牙痛,消渴;肝火目赤肿痛,肝火犯胃之胁痛,呕吐吞酸。
  黄柏 善泻相火,主治肾阴虚相火偏亢之潮热盗汗,腰酸遗精。
  2.清热燥湿:
  黄连 长于清中下焦湿热,善治湿热阻滞脾胃,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又为治大肠湿热泻痢之要药。
  黄芩 长于清中上焦湿热,除治湿热痞满、泻痢外,又善治外感湿温,暑湿证;
  黄柏 善清下焦湿热,主治湿热黄疸及湿热带下、湿疹、湿痹、痿躄、淋浊等。
  3.清热解毒 黄连作用最强,应用最广。
  4.其它 黄芩又能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还能清热安胎,用于胎火偏旺之胎动不安。
  用量用法:  
  黄连 苦寒之性最强,用量宜小。用清热泻火解毒,姜汁炒可加强止呕之功,酒炒清上焦火;
  黄芩 酒炒清上焦火,炒炭止血;
  黄柏 清热燥湿生用,盐水炒清肾火。
  使用注意:均易苦寒败胃伤阳,苦燥伤津。凡阳虚虚寒,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及阴虚津伤之证均宜慎用。不可久服或用量过大。
  考点:三味药均是必考药。其药性,功用共同点,各自的作用特点、主治范围、用法区别、使用注意,黄连配木香、黄连配吴茱萸,黄柏配知母的意义都是应当重点关注的内容。

  二、龙胆草★★★★
  药性 味苦,性寒。
  功用: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阴囊湿疹,湿热黄疸,带下等。
  2.泻肝胆实火,用于治肝火目赤、头痛、耳聋、胁痛、口苦及热极生风的惊风抽搐等。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用。阴虚津伤者慎用。不宜久服。内服用量不宜过大。
  [夏枯草与栀子、龙胆功效比较]
  相同点:均能清肝火,治肝火上炎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
  各药特点:
  夏枯草 散郁结,降血压,治瘰疬,瘿瘤,痰核,高血压病;
  栀子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清热解毒,治血热出血,热淋,热毒疮疡等;
  龙胆 泻肝火和清肝经湿热之功强,又治肝经火热炽盛、热极生风之惊风、抽搐及肝经湿热之带下、阴痒、耳聋等。
  考点:关注两方面功用。知道龙胆草是清肝火作用最强者。

  三、苦参
  药性 苦寒。
  功用:
  1.清热燥湿,治湿热泄泻,黄疸,带下等。
  2.杀虫,治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
  3.利尿,治湿热蕴结之小便不利。
  使用注意 反藜芦。
  考点:关注其三方面功用,反藜芦的配伍禁忌。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一、生地黄、玄参
  药性 甘寒为主,兼微苦。
  功用相同点:均能清热凉血养阴,清营分血热,治温热病热入营血;养阴生津治温病营阴耗伤及内伤肝肾阴虚,津伤燥证。
  各药特点:
  生地黄 滋阴生津作用强,又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月经过多等,为清热凉血止血之要药。
  玄参 降火解毒,用于咽痛、瘰疬、痰核、脱疽。
  使用注意:均为甘寒滋腻之品,易助湿碍胃恋邪,故病邪在卫气而未入血分者不可早投此药。凡有湿邪内阻或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玄参反藜芦,不宜同用。
  考点:二药的功用,重点关注生地的凉血滋阴生津功用及玄参的降火解毒功用。关注生地黄的使用注意。

  二、牡丹皮、赤芍
  药性 牡丹皮苦辛微寒;赤芍苦微寒。
  功用相同点:
  1.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斑吐衄。
  2.活血化瘀,用于瘀血证,癥瘕、疮痈等,尤以血热夹瘀,瘀热互结者为宜。
  各药特点:
  牡丹皮 偏于清热凉血,又能退虚热,善治无汗骨蒸潮热,肠痈。
  赤芍 偏于活血祛瘀,又能止痛,用于痛经、经闭,血痢腹痛。又能清泻肝火,治肝火目赤肿痛,胁痛。
  用法用量:牡丹皮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炒同,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虚寒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不宜用。赤芍反藜芦。
  考点:关注二药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共同功用。关注牡丹皮治无汗骨蒸,赤芍善清肝火的功用特点。关注牡丹皮的用法。
  
  三、水牛角
  药性 味咸,性寒。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用于高热神昏斑疹,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 锉碎先煎,或锉末冲服。
  考点:关注用法。

  四、紫草
  药性 甘,咸寒。
  功效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
  1.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麻疹。
  2.疮疡、湿疹,阴痒,水火烫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轻泻作用,故脾虚便溏者忌用。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偏重于治疗外感温热病,亦可以治疮疡肿毒的药物】

  一、金银花★★★★、连翘★★★★
  药性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连翘苦寒,归心、肝、胆、肺经。  
  功用相同点: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温热病热毒炽盛及外科热毒疮疡等多种热毒证,外感温热病初起及风热表证。
  各药特点:
  金银花 用于热毒重者,又治肠痈、肺痈,热毒血痢。
  连翘 长于消痈散结,善治疮痈有肿核及瘰疬痰结,素有“疮家圣药”之称;又能利尿,可治热淋涩痛。  
  考点:常考药物,关注其共同功用,金银花治内痈,血痢作用。重点关注连翘能清心火,消痈散结,利尿功效,“疮家圣药”称号。

  二、穿心莲
  药性 苦,寒。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主治:①外感风热,瘟病初起;②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③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④湿热疮毒,毒蛇咬伤。
  使用注意 穿心莲苦寒败胃,不入汤剂,多装胶囊或制成片剂,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考点:功用。

  三、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等的叶或枝叶为大青叶,其根即板蓝根,叶之加工品为青黛。
  功用共同点:三者药物来源有共同之处,故功效相似。均能清热解毒,凉血化斑,治疗温热病热毒炽盛,发斑吐衄及疮疡丹毒等证。  
  各药特点:
  板蓝根 以温热病为多用,尤其是病毒感染,且解毒利咽消肿较优,多用于咽痛、喉痹、痄腮。
  大青叶 清热凉血化斑较优,多用于热病发斑。
  青黛 内服能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治肺热咳嗽咯血、吐衄等症;外用解毒,为外科、五官科常用药,治痈肿、咽痛、喉痹、痄腮等。用量:1.5~3克。
  考点:关注同源三药的药用部位,功用共同点及不同点,重点关注青黛的功用。
  
【偏于治疮痈疔疖湿疹的药物】

  一、蒲公英、紫花地丁
  功用相同点: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外科热毒痈疡,二药常配伍同用。
  各药特点:
  蒲公英 主入胃经,善治痈肿、乳痈,又能利水通淋,治淋证、黄疸及小便不利。
  紫花地丁 味兼辛,有散结之功,归心、肝经,故善治疔疮。
  考点:关注二者的共同功用,特别关注薄公英的善治乳痈及利水通淋,紫花地丁善治疔疮的功用特点。

  二、牛黄、熊胆
  药性 味苦,性凉,归肝、心经。熊胆,味苦,性寒。
  功用相同点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用于外科热毒疮肿,咽喉肿痛,高热惊风,痰热癫痫,二药常配伍同用。
  各药特点
  牛黄 清热解毒,兼治口舌生疮,瘰疬,又能化痰开窍,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之神昏。
  熊胆 又能清肝明目,用于肝火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均入丸散剂,不入煎剂。牛黄用量0.2~0.5g,熊胆用量1.0~2.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孕妇慎服。
  考点:二者的功用,特别关注牛黄化痰开窍、息风止痉,熊胆的清肝明目功用。

  三、白鲜皮、土茯苓
  功用相同点:清热解毒除湿,用于湿热疮毒,湿疹。
  不同点:
  白鲜皮 止痒之功显著,又可用于疥癣瘙痒,燥湿作用,还可用于风湿热痹,湿热黄疸。
  土茯苓 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并解汞毒,最善治杨梅毒疮(梅毒),并用于因患梅毒服汞剂日久中毒所致的关节肢体拘挛。又用于淋浊、带下、脚气。
  考点:关注二者的功用特点,特别关注白鲜皮用治风湿热痹、湿热黄疸,土茯苓善治梅毒的功用。

  四、野菊花、垂盆草
  功用相同点:清热解毒,用于痈疮肿毒。
  不同点:
  野菊花 尤善清肝经热毒,除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外,更宜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垂盆草 更长于利湿退黄,用于湿热黄疸。又可用于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菊花与野菊花的功用比较]
  共同点:清肝火,用于肝火目赤肿痛,解毒,用于热毒疮肿。
  不同点:
  菊花 长于清肝经之热,除治肝经风热或肝火所致的目赤肿痛,又能疗肝阴虚之眼目昏花,且可平降肝阳。疏散风热之功显著,为辛凉解表之常用药。
  野菊花 长于清热解毒,还可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
  考点:关注野菊花清肝经热毒及垂盆草利肝胆湿热,用治黄疸的功用特点。关注菊花与野菊花的功用比较。
  
【偏于治热毒咽喉肿痛的药物】

  射干、山豆根、马勃
  功用相同点:清热解毒利咽,主治热毒咽喉肿痛。
  各药特点:
  射干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长于治疗热结痰盛之咽喉肿痛,消痰止咳,可治痰涎壅盛的咳嗽气喘;
  山豆根 消肿散结力强,又能治癌瘤;
  马勃 止血,治各种出血。
  使用注意:山豆根大苦大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反应。用量3~6克。
  考点:关注共同功用及兼有功用。山豆根的使用注意。
  
【偏于解肺经热毒,常用治肺痈的药物】

  鱼腥草
  功用:清肺解毒,善于清肺热,为治疗肺痈之主药,亦治肺热咳嗽及外科疮痈。又有利水通淋作用,治水肿、热淋。
  用法:含挥发油,入汤剂不宜久煎。
  考点:关注鱼腥草的利水功用及用法。
  
【偏于解肠道热毒,用于泻痢的药物】

  一、马齿苋、白头翁
  功用相同点:均能清热解毒,清肠止泻痢,主治湿热泄泻、痢疾。
  各药特点:
  马齿苋 又具清热利尿,解毒疗疮之功,可治热淋,带下,疮疡,湿疹;
  白头翁 善治热毒血痢及阿米巴痢。
  考点:马齿苋的兼有功用。

  二、鸦胆子、秦皮
  功用相同点: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痢疾。
  不同点: 
  鸦胆子 用于热毒血痢,冷积久痢(阿米巴痢)。截疟,治疟疾;又能燥湿杀虫,用于肠道寄生虫病,外用腐蚀赘疣,用治鸡眼、赘疣。
  秦皮 清热燥湿,又兼收涩,用于湿热泻痢,又能止带,用于湿热带下,还能清肝明目,用于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鸦胆子 每次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每日3次,味极苦,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不宜入汤剂,可装胶囊或用桂圆肉包裹吞服。外用适量。
  秦皮 治带下及目疾,可煎水坐浴或洗眼。
  使用注意:鸦胆子内服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服。胃肠出血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考点:常考药,关注二药治痢特点,兼有功用,特别关注鸦胆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偏于治毒蛇咬伤的药物】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蚤休
  功用相同点:清热解毒,内服外用善治蛇虫咬伤。
  不同点:
  半边莲 又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用于实证大腹水肿,小便不利,亦可治黄疸尿少。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消痈,又善治痈肿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还能利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现常用治消化道肿瘤。
  蚤休 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还善治痈肿疮毒,以及跌打肿痛,外伤出血,又能息风止痉,类同牛黄、熊胆,用于高热生风,惊痫抽搐。
  使用注意: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蚤休有毒,孕妇、体虚者忌用。半边莲虚证水肿慎用。
  考点:关注各药功用。
  
【偏于解肠道热毒,用于肠痈的药物】

  红藤、败酱草
  功效共同点:均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痈,擅长于治疗肠痈;亦可治产后瘀滞腹痛,闭经等。
  各药特点:
  红藤 有祛风通络作用,可治风湿痹痛及跌打损伤;
  败酱草 以排脓见长,又可治肺痈、疮痈。  
  考点:二者的共同功用及各自的兼用功效。


第五节 清虚热药

  一、青蒿★★★★
  药性 味苦、辛,性寒而芳香,归肝胆经。
  功用 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为清虚热要药,可用于温热病后期,余邪未尽,深留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以及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又能清暑热,用于暑热外感,烦渴。还擅截疟,用于疟疾寒热。
  用法 不宜久煎,或以鲜品捣汁服。
  考点:关注药性及功用。

  二、胡黄连
  功用 胡黄连性味苦寒,功能清虚热,退疳热,清热燥湿,治阴虚内热、小儿疳积发热及湿热泻痢、痔疮肿痛。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脾虚中寒者慎服。
  [黄连与胡黄连的功效比较]
  相同点:性味均苦寒,同能清热燥湿,用于肠胃湿热之泻痢。
  不同点:
  黄连 清实热,又能清热泻火,清热解毒。
  胡黄连 又治痔疮肿痛,主清虚热,此为二者之不同。
  考点:与其他清虚热的区别及与黄连的区别。
  [名词解释]
  伐胃:指大苦大寒之品,可以克伐、损伤胃气。因苦寒之性易于伤阳,若大量久服,脾胃之气受损,则运化无力,出现食欲不振,饮食不消,甚至腹痛、腹泻等证。

  三、地骨皮★★★★、银柴胡、白薇
  功用相同点:均能清虚热,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热病后期,低热不退,夜热早凉。
  各药特点:
  地骨皮 善治有汗骨蒸,又能清肺热、凉血,治肺热咳喘,肺火吐衄;
  银柴胡 能清疳热,治小儿疳积发热;
  白薇 清虚热,多用于治产后血虚发热,又能清热凉血,治热病入血分,此外还能解毒疗疮,治疮疡肿毒,咽喉肿痛。
  用法:煎汤或入丸散剂服。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益阴,故脾虚食少便溏者不宜服。
  [银柴胡与柴胡的比较]
  银柴胡 为石竹科植物,性甘寒,善清虚热;
  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性升散,善散邪解表,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二者不可混淆。
  考点:三者清虚热的特点,关注地骨皮与牡丹皮一个治有汗骨蒸,一个治无汗骨蒸,地骨皮又能清肺热,凉血。白薇多用于产后血虚发热。又能清热凉血,还能解毒疗疮。
  
本章小结

  1.功效小结
  (1)按脏腑热(火)证选用清热药
  偏清泻心火(热)的药物:黄连、栀子、连翘、水牛角、生地、淡竹叶、木通;
  偏清泻肝火(热)的药物:龙胆草、夏枯草、大青叶、牛黄、赤芍、决明子;
  偏清泻肺火(热)的药物:黄芩、栀子、石膏、知母、地骨皮、金银花、连翘、芦根、天花粉、鱼腥草、射干、山豆根、马勃;
  偏清胃热(火)的药物:石膏、知母、黄连、芦根、天花粉、穿心莲、蒲公英;
  偏清肠热的药物: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白头翁、秦皮、马齿苋、鸦胆子、穿心莲、红藤、败酱草;
  偏清胆热的药物:黄芩、青蒿;
  偏清肾、膀胱热的药物:黄柏、知母。
  (2)按卫气营血证选药
  卫分风热,热邪较重: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
  气分实热,应清气泄热: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金银花、连翘、黄连、黄芩、栀子;
  气分湿热应清热燥湿:黄连、黄芩、黄柏、穿心莲、龙胆草、夏枯草、苦参、白头翁、秦皮、青蒿;
  热在营血分,应清营凉血:生地、丹皮、赤芍、紫草、连翘、白薇;
  气血两燔,应气血双清:生地黄、牡丹皮、石膏、知母。
  (3)按热邪性质:
  可清暑热的药物:青蒿、金银花、石膏、滑石;
  可清虚热的药物:青蒿、地骨皮、银柴胡、白薇、牡丹皮、生地、知母、玄参、胡黄连、黄柏。
  (4)药物兼效
  兼生津、养阴作用的药物:知母、芦根、天花粉、生地、玄参;
  兼活血的药物:赤芍、牡丹皮、红藤、败酱草、紫草;
  治实热又清虚热的药物:知母、生地、玄参、丹皮、白薇、青蒿、地骨皮、胡黄连。
  (5)清热解毒药主治归类
  治湿热泻痢:金银花、马齿苋、白头翁、穿心莲、鱼腥草、秦皮;
  治肺痈吐脓:金银花、鱼腥草、败酱草、穿心莲;
  治肠痈腹痛: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
  治乳痈肿痛: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穿心莲;
  治瘰疬:连翘、射干、夏枯草;
  治疮毒及蛇虫咬伤: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蚤休、半边莲、山豆根;
  可利湿退黄:蒲公英、半边莲、垂盆草[白鲜皮、黄柏、山豆根;
  可利尿通淋: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白薇、白花蛇舌草、黄柏、穿心连(无利尿作用,但也可以治淋浊);
  治肺热、痰热咳嗽:穿心莲、马勃、射干、山豆根、鱼腥草、青黛;
  治肝热惊风:青黛、蚤休、熊胆-、龙胆草、牛黄;
  治咽喉肿痛:马勃、射干、山豆根、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青黛、熊胆、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牛黄;
  治湿疹湿疮:青黛、半边莲、土茯苓、穿心莲、青黛;
  治目赤肿痛:蒲公英、秦皮、野菊花、熊胆。
  2.重要配伍
  石膏配知母:生石膏性甘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苦甘而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两药相合,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川贝母: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川贝母辛苦微寒,功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两药相合,既滋阴润燥,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知母配黄柏:知母苦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功能清热泻火。两药相合,两药相合,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栀子配淡豆豉:栀子苦寒,功能泻火除烦;豆豉辛甘微苦性寒,善宣散郁热而除烦。两药相合,两药相合,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栀子配茵陈:栀子苦寒,功能泻火除烦、利湿退黄;茵陈苦微寒,功能清热利湿退黄。两药相合,两药相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黄连配木香: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木香辛苦性温,功能理肠胃气滞而止痛。两药相合,两药相合,既能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黄连配吴茱萸: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吴茱萸辛苦而热,功能燥湿疏肝下气。两药相合,两药相合,既能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制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连配半夏、瓜蒌:黄连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半夏辛苦而温,功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瓜蒌甘寒,功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两药相合,三药相合,既泻火化痰,又消痞散结,治痰火互结之胸结症效佳。
  黄柏配苍术:黄柏苦寒,清热燥湿,作用偏于下焦;苍术辛苦性温,功能燥湿健脾,兼祛风湿。两药相合,既清热又燥湿,且走下焦,治湿热诸证,特别是下焦湿热痿躄证
  青蒿配白薇:青蒿苦寒辛香,功能清散虚热;白薇苦咸而寒,功能退虚热、凉血热。两药相合,既能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用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青蒿配鳖甲:青蒿苦寒辛香,功能退虚热,凉血热;鳖甲咸寒质重,功能滋阴退热潜阳。二者相合,既善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地骨皮配桑白皮:地骨皮甘淡而寒,功能清泻肺火;桑白皮甘寒清热泻肺平喘,并兼利尿。两药相合,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从小便出,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白薇配玉竹:白薇性寒,功能退虚热兼透散益阴;玉竹性平,功能滋阴生津而不滋腻恋邪。两药相合,既滋阴又解表,用治阴虚外感。
  3.重要药物药理
  知母:
  ①解热,抗菌,抗炎,镇静;
  ②抗肿瘤,降血糖,抑制Na+、K+、ATP酶,降低交感-肾上腺系统机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栀子:
  ①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镇静,镇痛;
  ②抑制中枢神经,降血压,止血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③保肝利胆,促进胰腺分泌,利尿,减少胃腺分泌,泻下。
  黄芩:
  ①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促进细胞免疫,抗过敏;
  ②降血脂,护肝,利胆,利尿;
  ③降血压,抗血凝,抗血栓形成,抗氧化及抗肿瘤。
  黄连:
  ①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抗原虫,抗毒抗过敏,促进免疫功能,抗肿瘤;
  ②正性肌力,负性心率,抗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降血压;
  ③抑制胃肠平滑肌,抗溃疡,利胆,降血糖;
  ④抑制血小板聚集及中枢抑制。
  生地黄:
  ①镇静,抗菌,抗毒,抗皮肤真菌,抗炎,促进免疫功能;
  ②降血糖;
  ③抑制钠泵,利尿,降低氧耗量,抗凝,止血,降血压,抑制心脏。
  金银花:
  ①抗菌,抗病毒,抗内毒素,抗炎,抗艾滋病,抗肿瘤,解热;
  ②降血脂,利胆,保肝;
  ③兴奋子宫,抗早孕。
  大青叶:
  ①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促进免疫功能;
  ②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及抑制心肌收缩。
  牛黄:
  ①抗病毒,抗炎;
  ②抗惊厥,镇静,镇痛,强心,抗实验性心律失常,降血压;
  ③解毒,调节胆汁排泄及保肝。
  青蒿:
  ①抗菌,抗病毒,抗疟原虫,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痛,抗肿瘤;
  ②祛痰,镇咳,平喘。
  鱼腥草:
  抗菌,抗病毒,抗炎,利尿,促进免疫功能,抗肿瘤,镇咳,平喘,镇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