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倪磊 NL108@sina.com
桂 枝 汤 桂枝大枣草姜芍,必备稀粥稻米煞。 风温温热冬温疫,初恶风寒信可疗。 霍乱湿伤吐利后,身痛不休小和调。 冷汗自出温病者,身凉似水效还高。 有汗却无咳呕痛,伤燥如寒甚推敲。 桑菊饮 辛凉轻剂桑菊饮,薄草芦根桔杏翘, 疏风清热宣肺气,风温咳嗽辅之妙。 银翘散 辛凉平剂银翘散,薄草芦根豉蒡煎, 芥穗桔梗淡竹叶,透表清热解毒先。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 太阴温病巳非轻,气血燔时两不平。 玉女煎方原可变,石膏知母地玄冬。 牛膝趋下无从取,熟地偏温须易生。 咽病血伤虽未见,但防邪热入其营。 五汁饮子 五汁饮子味甘甜,梨藕芦根荸荠鲜。 更取麦冬同捣滤,冷服热饮善驱痰。 又疗瘅疟阴先病,阳气独发热不寒。 即或微寒亦多热,舌干口渴亦能安。 温病后期肌肤燥,溲时茎痛燥咳兼。 暮热脉数面微赤,皆当饮用莫迟延。 清营汤及其加味 清营犀地元银麦,连翘丹黄竹叶心, 能疗烦渴目欠利,寐难舌赤暑厥阴; 更医暑痫忽痉厥,还治邪烧老幼身; 阳明温病舌黄燥,质绛不渴也当循; 寸大舌绛不渴者,除去黄连效更矜。 清宫汤·加味清宫汤 清宫汤方治谵昏,误汗偏多用五心。 玄冬竹翘莲同没,尖磨犀角可清神。 血分热搏苔少绛,胸中大热早清金, 须加三位知银沥,驱尽三焦邪暑温。 三黄二香散 三黄二香散谁传? 乳没将军又柏连。 茶水香油先后敷, 宜时应以水仙穿。 翘 荷 汤 翘荷汤方草梗齐,黑栀绿豆取干皮, 缘为燥火伤清窍,症见龈咽耳目疾。 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药拾柒,升葛芪姜冬柏执。 曲泽青陈参归枣,二术五味草煎汁。 发热恶寒身重病,中暍脉弦细芤迟。 气弱肢冷前齿燥,汗下温针不可施。 清 络 饮 清络鲜鲜竹叶心,荷边银扁两花分, 丝瓜皮配西瓜翠,不了头邪戡暑温。 银翘马勃散 银翘马勃散,牛蒡射干攻。 湿温咽痛解,心胆两经清。 宣 痹 汤(一) 宣痹汤方通草轻,射干杷叶豉郁金。 气分痹郁而为哕,湿温上受太阴经。 宣 痹 汤(二) 宣痹杏翘己蚕砂,赤豆皮栀薏夏滑。 灰苔黄目湿中热,骨骱烦疼经络辖。 桂枝姜附汤 桂枝姜附有白术,互证湿温是两途。 不渴舌白寒脉缓,经拘络束岂能无。 杏 仁 汤 杏仁汤内翘滑桑,苓蔻梨芩取法凉。 渴饮舌白伏暑致,嗽频背冷速煎汤。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汤可贵,玉竹花粉豆桑甘, 燥伤肺胃咳或热,久咳须加骨皮三。 清燥救肺汤 清燥甘桑膏杏参,救肺阿麦杷麻仁。 痰多贝蒌血枯地,热甚犀羚一并吞。 化症回生丹 化症回生血搏坚,乳没丁茴降麝研; 香附元胡苏木子,良姜阿魏两头尖; 红花益母姜黄艾,棱杏漆萸鳖桂添; 抵当四物合失笑,三十六位醋参全。 复 亨 丹 复亨丹里用硫黄,苾薢当归苓桂藏, 参茸椒炭与杞果,苁蓉龟板小茴香。 老年八脉空虚甚,燥气久伏下焦伤。 方与化症为对看,温养温燥暂服良。 霹 雳 散 霹雳灵脂细辛姜,降木丁茴椒己榔, 草果筚澄桂附薏,菖萸乌药薤雄黄。 银 翘 汤 银翘地麦甘竹共,下后无汗脉浮吞。 脉见浮洪需白虎, 洪而芤者虎加参。 益 胃 汤 益胃甘凉为复阴,玉竹糖麦地沙参。 下后汗出急议取,不教怯证热咳临。 清 燥 汤 清燥汤方缓法明,陈柴当归不可容, 下后无汗而脉数,人中黄地母元冬。 护胃承气汤 护胃承气大黄丹,知母元参地麦添。 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咽干, 舌黑或竟金黄色,脉沉有力热使然。 阴竭气虚脉沉弱,只须增液护阴痊。 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用莫迟,正虚不运药当知。 生草三参人元海,硝黄归麦地姜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