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图书十次大厄运2

 上海图书馆66号 2012-03-29

 

秦始皇焚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进行治理。但是,秦朝野上下,还有一些儒生,极为主张复辟殷、周时期的分封制。他们借《诗》、《书》、百家语为论据,建议废郡县,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无疑,这是一个复古倒退、不合时宜的政治主张。丞相李斯抓住儒生是古非今这一点大做文章,肆意把这场政治上的论战扩大为一场思想独裁运动。他指斥儒生们是各尊私学、诽谤朝政的不法之徒。采取措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全部送交地方官杂烧之。有敢聚谈《诗》、《书》者,斩首示众;以古非今者,灭族;令下三十日不烧,罚修长城四年。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这就是古代图书的第一次大厄运。秦火一炬,不仅把自战国以来形成的百家争鸣、自由民主的学术空气扫荡一空,而且把自夏至秦两千年文化、思想的结晶焚毁殆尽。秦始皇所焚,只限非博士官所职的私人藏书;秦政府藏书,则在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时绝灭。两汉。刘邦消灭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公元前190年,汉惠帝刘盈解除秦禁,为图书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到文景时期,诗始萌芽,很多过去被禁止的图书开始流通。汉武帝之后,昭、宣、元、成四帝,继续奉行以儒学为一尊的文治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典藏。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为了统一保管和检索这些图书,公元前26年,汉成帝命令刘向领导校书工作,刘向校书19年后死去,其子刘歆继承父业,终于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公藏目录——《七略》。同时,经刘向父子校写的新本,也被统一存放在汉王朝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中。《七略》反映了西汉一代典籍之盛。它著录的图书分为6大类、38种、603家,13219卷。我国古籍被秦火一炬,项羽再炬之后,经西汉上百年的搜集,又达到如此水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盛事。公元8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很快触发了汉末农民大起义。公元24年,赤眉军与更始军在长安互攻,汉宫室被焚,礼、乐分崩,典文残落。《文献通考》说:王莽之乱,焚烧无遗。西汉上百年的辛苦经营,在王莽改制引起的大动乱中,全被消灭。此为书厄之二。东汉光武帝刘秀极为重视政府典藏的恢复。《后汉书》上说: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术阙文,补缀漏遗。在刘秀的感召下,王莽之乱时携带图书,隐匿林野的学者莫不抱负典策,云会京师。公元25年,刘秀迁都洛阳,经牒秘书装满了两千余辆车。其后,明、章诸帝继续征集遗书,汉藏书最盛时书增三倍,以其数计之,当为六千余乘。汉末,天下大乱。公元190年,董卓扶持汉献帝西迁长安,行前纵兵大肆烧掠,典策文章,竞共剖散。乱兵把用绢帛抄写的图书拆开,大的粘连起来,用做车的帷幔和顶盖,小的制成口袋。运抵长安的图书,只有30余乘。公元195年,董卓部属李郭屠长安,随后,又在城中混战,使符策典籍,略无所遗,政府藏书,毁于一旦。此为书厄之三。魏、晋、南北朝,曹魏政权建立后,即着手搜集图书。政府典藏又渐丰富。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全国后,公藏目录《中经新簿》著录的图书,多达29,945卷。但晋立国不久,先有延续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继而于公元311年,刘聪率匈奴军攻破长安。经过这数十年大动乱的蹂躏,政府藏书靡有孑遗。后来,东晋著作郎李充以《中国新簿》检校政府藏书,已十去其九,见存者不过3,014卷。此为书厄之四。东晋至陈,政治动荡,干戈不息,晋怀帝时,士人们大批逃往江南,从中原地区带去了一些图书。公元417年,刘裕消灭羌族人建立的后秦,攻战长安,流落在中原的图书又都归于南朝。公元421年,谢灵运造《四部目录》,著录图书64,582卷,但不过60年后,梁武帝萧衍攻灭南齐,兵火延烧,秘阁经籍遗散。公元549年,侯景叛乱,兵逼宫城,烧东宫图籍数百厨。后来,梁元帝派大将王僧辩等平定叛乱,将幸存的文德殿藏书及公私典藏共7万余卷载运江陵。5年以后,西魏大将于谨、杨忠攻江陵。梁元帝见城将陷,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14万卷(包括文德殿藏书)。并振振有词地说:读书万卷,尚有今日,是以焚之。城破,魏军于余烬中收拾残遗,所得仅4,000卷。此为书厄之五。随、唐。公元581年,隋文帝灭周,接收周朝图书15,000卷,以梁代书目检校,只得其半。583年,秘书监牛弘上书,指出自春秋之后,图书已历五厄。如今承南北乱离,政府典藏,亟需扩充。随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于同年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此后,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公元588年隋灭陈,大将高颖接收陈朝图书。自此,分散的图书,开始向统一的王朝集中。隋炀帝即位后,为了进一步完善政府典藏,在继续征书的同时,增补学士官120人,专事修撰新书。《唐书·艺文志》说,随藏书最盛时,有37万卷,为封建社会中政府藏书的最高峰。以后,虽经秘书监柳校定,除去重复,尚有77,000卷。隋末,天下大乱。隋炀帝于公元616年逃往江都。618年,隋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攻入宫中。37万卷图书,经兵火后其目中并无一页传入后代。此为书厄之六。江都之外,洛阳尚有8万副本。公元628年,李世世攻占洛阳,派人押运这些图书沿黄河西上,欲送归长安。结果皆被漂没,其所存者,十不一二。唐代聚书,自高祖时即已开始。以后太宗、高宗、继续征集遗书。到唐玄宗开元时期,唐政府典藏,达于极盛。公元719年,唐玄宗诏公卿士庶之家,所有异书,官借缮写。写定两都(即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唐书·艺文志》著录唐以前图书53,915卷,唐学者自著书28,469卷,总8万余卷,可谓大观,开元藏书,至安史之乱,一朝倾覆。史称禄山之乱,两都覆灭,干元旧籍,亡散殆尽。又说:安禄山之乱,尺简不藏。此为书厄之七。安、史乱后,唐政府极力重建政府典藏。唐代宗时,以千钱购书一卷,并设立拾遗史到江南寻访图书。唐文宗时,搜访遗文,日令添写。到公元836年,聚书又达56,476卷。但不过4年后,黄巢领导的农民军攻破长安。兵火之中,内库烧为锦绣灰。此次聚书,又成虚话。不过,据史书所载,义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闾里晏然。因此,足证唐宫室并非义军所焚,而是唐溃兵所为。此为书厄之八。宋王朝对于民间图书的征集,也很重视。公元966年,宋太祖下诏征募遗书。以后,北宋每一个皇帝,都倾全力搜集图书,凡献书者,不仅能得到优厚的赏赐,而且有可能被授以官职。因此,当时民间献书十分踊跃,政府藏书增长极为迅速。总历朝所得,共6,705部,73,877卷,可称一时之盛。但若与隋、唐盛时相比,则所差尚远。北宋末年,金朝入侵。公元1126年,金陷汴京,即取秘书录。次年,金朝扣压宋钦宗为人质,索取北宋全部藏书及印版。两个月后,宋援军云集京师,金军仓皇北还,秘阁图书,狼藉泥中,书史以来……未有如今日之甚。此为书厄之九。宋高宗建立南宋后,命令秘书省负责重建政府典藏,并屡下搜访之招给献书者订下优厚的赏格,自是多来献者。公元1177年,秘书少监陈编制《四库书目》,著录图书42,817卷,到宋宁宗时续作书目,补进14,943卷,从数量上看,与北宋藏书已相去不远。但据宋代学者洪迈考,宋太宗时辑成的大类书《太平御览》,引书1,690种,至此已十之七、八。可见南宋藏书,多为新着。南宋末年,与元军攻战频繁。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随后,又追逐宋端宗,宋卫王于南海。战乱中,南宋图书尽皆遗散。此为书厄之十。

钱谦益绛云楼大火。清初钱谦1582--1664)的大火,便可以说是中国藏书史上一大损失。钱谦益自己则以为:"汉晋以来,书有三大厄。梁元帝江陵之火,一也,闯贼入北京烧文渊阁,二也;绛云楼火,三也。"虽然沉痛与惋惜中的不无自负、自夸的成分,但是,把绛云楼火与社会动荡带来的灾难相提并论,足可见其受损失之惨。 

乾隆焚书,是由大规模征集图书发展而来的。公元1772年,乾隆征书;到1774年,各省运抵京的图书已达万余种。这时,乾隆撕去伪装,下达了焚书令,表示要将有违碍字句的图书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并告谕满汉官员,见到诋毁本朝的图书,应共知切齿,对搜集到的图书,要细加核查。此次焚书,一直延续了近20年。乾隆焚书,对我国文化典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仅据近人不完全统计,被禁毁的图书有300多种,6—7万部以上。此为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图书之大厄。但是,焚书并不能禁止先进思想的传播,乾隆焚书不足百年,就爆发了太平天国革命。明代学者胡应麟说:图籍废兴,大概关系国家气运,岂小小哉!这个评论是很有道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