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旦汤探

 lvzhifeng 2012-04-03

 付帮泽

11-1-5

纵观《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提到阳旦汤总共有两处:第一处是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第二处是在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

阳旦汤到底是什么组成,这个方有何深意,历代认识分歧颇多,宋臣林忆校注《伤寒论》时,注云:即桂枝汤。若阳旦汤是桂枝汤的别名,那么是否有深意?为何作者要向我们透露出这个别名,若认为仲景惜之如金,我们就不得不认为“阳旦”的出现具有意义,它是在向我们昭示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也有可能“阳旦”在当时是桂枝汤的一个通用的名字,所以仲景不自觉的用了“阳旦”二字,仅此而已,别无他意。我认为“阳旦”在《伤寒论》中的出现是在向我们昭示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重要信息。

1 古方书中有关阳旦汤的记载

古代方书中也有阳旦汤的记载,如唐代孙思邈的《急备千金要方 卷第九 伤寒上 发汗汤第五》中载有阴旦汤和阳旦汤,分别如下:

阴旦汤,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寒外热,虚烦方:芍药、甘草(各二两)、干姜、黄芩(各三两)、桂心(四两)、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再,覆令小汗。阳旦汤,治伤寒中风,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头项强,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随病加减如左:

以泉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服二升,日三,自汗者去桂枝,加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括楼根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干姜三累,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虚劳里急正阳旦主之,煎得二升,内胶饴半斤,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不可与之。

《外台秘要》也载有《古今录验》中的阳旦汤:疗中风伤寒,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项颈强,鼻鸣干呕,阳旦汤主之方。大枣十二枚(擘)、桂心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黄芩二两。右六物,?咀,以泉水六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自汗者,去桂心加附子一枚炮。渴者,去桂加栝楼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乾姜三两、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虚劳里急者,正阳旦主之,煎得二升,内胶饴半升,分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不可与也。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千金》同)。

《急备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又多出了阴旦汤和正阳旦汤,使得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不管是什么旦,有一点却是值得注意的,即其中均提到了黄芩,《伤寒论》中以黄芩为主药的方剂有黄芩汤,黄芩汤的结构和桂枝汤很相似,但尚未有人探讨过二者的关系。就中国的传统思想而言,阴与阳总是相互对举,四象也是一个整体,《伤寒论》有阳旦汤,却没有阴旦汤,有青龙汤、白虎汤和真武汤,却没有朱鸟汤。按照中国的传统思想,应当有这些方子,可是《伤寒论》却没有,原因是什么?是本来就没有,亡佚了,还是被藏起来了……直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世,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系统记载了旦汤系类方

建国后,《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世,真象终于大白,阴旦汤即是黄芩汤。该书中还系统记载了小阳旦汤、正阳旦汤、大阳旦汤、小阴旦汤和大阴旦汤。原来旦汤不仅分阴阳,而且还分大小。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该书和《伤寒论》推导出正阴旦汤,即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指出:“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 也就是说《伤寒论》所本的是《汤液经法》中的二旦、六神大小等汤。

值得注意的是阴阳二旦汤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假如我们在《辅行诀用药法要》出世之前见过类似的方剂结构,我们完全有可能根据《伤寒论》和《千金》、《外台》的记载推导出阳旦汤和阴旦汤的组成。因此我认为“阳旦”在《伤寒论》中的出现是在向我们昭示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重要信息,即张仲景从《汤液经法》中继承的治疗外感病的二旦六神汤。

3 阴旦汤为何会是桂枝汤加黄芩

那么《急备千金要方》中记载的阴旦汤为何会是桂枝汤加黄芩呢?我认为有两种可能:1,伤寒论中有柴胡桂枝汤,桂枝汤可以和小柴胡汤合方,那么为什么不可以合黄芩汤呢,有可能千金中记载的阴旦汤就是一个合方。2,这是个错误的方子,孙思邈那么高的水平,难道不知道这是个错误的方子吗?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是药王孙思邈故意这么写的。假定孙思邈知道二旦汤,如果他直接把这些方子写入《千金方》,未免是漫泄天宝,若不写,就成了秘而不传,也不好,所以故意写这么个错误的方子,放一个黄芩在那里,留个线索,供有心人去研究。

至于阳旦和阴旦的含义,有关的研究尚少。二旦和六神并称,而六神与天文学相关,可以推测二旦也是古代天文学上的专用名词,由于本人天文学知识有限,尚待进一步研究。总之,“阳旦”在《伤寒论》中的出现具有重要的用意,亟需进一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