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讲到黄瓜,似乎有许多话要说,多到不知从何说起的程度。黄瓜应该可以被称为最大众的蔬菜,尤其在夏季,一根黄瓜,一碟酱就是一道的好菜;切成片炒鸡蛋、肉片,或刨成丝儿拌凉面……不过,最为常见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当属将黄瓜首尾切去,完成“净身”后,用刀侧大力的拍下,拍个“粉身碎骨,血肉模糊”,然后再使香葱蒜末、陈醋、香油、盐这么一码味,保管成为当晚餐桌上最抢手的菜。
为什么要粗鲁的拍而不是斯文的切段呢?这里面是有讲究的。黄瓜汁多,口感爽脆,若只是简单的切段,里面的汁不出来,外面的味也进不去,吃起来就像是黄瓜不经意地掉进醋瓶洗个澡,不咸不淡,什么味也没沾上光。但这发动内力的一拍,使黄瓜“受了惊吓”,顺着其自己的脉络,随心所欲地碎的极有个性,表面上看着波澜不惊的,其实心里早就四分五裂,这时浇的汁,就顺着沟沟壑壑全部深入内部,自然有味的多。这个道理与“手跺的肉馅比绞肉机绞的香”如出一辙。
再来说说这酱黄瓜,我小时候有一种时候会十分想念它,就是生病时(要知道,平时的我可是无肉不欢的)。生病尤其是感冒发烧之类,嘴里寡淡无味,食欲也萎靡不振,此时大鱼大肉失去吸引力,便会想到可口的酱黄瓜。我们家只有我老姥姥会做这口,我想吃,我妈便通知姥姥,她老人家连夜给做上,过个一天便有的吃。后来,我妈变聪明了,只要我一生病就立马通知姥姥准备小黄瓜。如果哪天我说不想吃酱黄瓜了,要吃酱排骨,那说明我的病好了。
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为什么我妈她自己没有想要去学怎么做呢?莫非觉得自己学会了是个不好的兆头?
后来,我在外面买过几次,虽也算可口,但始终感觉不如姥姥做的。这大概是因为与情感纠葛的原因吧。食物都是如此,传递着感情的总会多一层令人回味的味道。
做酱黄瓜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能平时太多选择了,反而忘记最省事的美食。现在多数都市白领,若不自己带午餐,就只有吃外卖一条路可走,很少能有人幸运到可以中午回家用餐。外卖的种种弊端自不去提,若是午餐、晚餐都吃,早就腻烦了。
我做上班族的那段时间,日日最渴望就是晚上回家能喝碗白粥,再配个小菜,那怕是一块腐乳也幸福极了。可哪里有功夫煲粥呢,只好周末煲好一大锅,祈求可以多喝上两天吧。
或者,做菜也需要一种心情,那怕是最简单的菜。在当时忙碌与浮躁的心境中,大概真的有意无意忽略了它。而如今,连居所也远离尘嚣,有一种自然的力量驱使,心境也愈发与世事无关了。
【食之启示录】
这里所谓的原料比例,其实还是得通过自己的实践调整。我将白糖换成了冰糖,虽刻意减少用量,但还是感觉甜了点。另外也觉得酸味不够。所以,下次再接着做时,我会稍稍加重醋的比例。辣味也要根据自己的喜好了,当然不吃辣的可以不放。
难度:一般简单
时间:20分钟,等待1-2天
价格:10元
分量:大约400克
口味:酸辣甜
原料:
小黄瓜500克
生抽120毫升 白糖(或冰糖)100克
醋120毫升 清水1500毫升(煮黄瓜用)
(生抽:白糖:醋 1:1:1(体积比))
指天椒2个(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用量)
做法:
1、 将小黄瓜洗净擦干,切成大约半厘米厚的小段。
2、 将生抽与冰糖混合,小火加热至冰糖融化,然后将醋倒入。中火煮开后关火。
3、煮好的腌料盛出,加入切成颗粒的朝天椒,放在阴凉处促使降温。

4、 将黄瓜放在沸水中汆烫1分钟。
5、 捞出后再投入冷水中冷却。4和5两个步骤重复三次。
6、然后将黄瓜沥干水分,放入腌料中。

7、 盛放进密封罐里,腌制1-2天可食用。

小黄瓜,籽嫩肉厚且脆,比大黄瓜肉瓷汁少。

【啰嗦几句】
*买不到小黄瓜也可以用大黄瓜代替,但是大黄瓜籽大、硬,口感会稍微差一些。
*腌好的黄瓜,每次食用用干净的勺子捞出,腌料可以反复使用。但最好每一次都加热一下。
*酱黄瓜配粥,这样的晚餐清肠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