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高考想开

 葛蔓 2012-11-08

从高考想开  

    鄙人年少时忤逆,未参加过高考。个中滋味自然是无从体会,儿女尚小也无需为此端详。故常能置身事外,多了一丝超然与冷静去旁观一年一度的这牵动人心的“折腾”。
       因各省市考题、参考人数、录取指标各不相同,分数线就参差不齐,一省一个标准,于是“高考移民”方兴未艾,户籍造假屡禁不止,考场舞弊丑态百出。媒体追逐,家长热议,考生哀叹......似乎我们十几年基础教育的全部动机、意义、目的都在此一举。农夫悲喜于稼穑,将军荣辱在沙场,书生自然是应该执著于学业的好坏。然而,事实上高考已经被作为基础教育的唯一评判手段和硬性考核标准。这就大大的超出了这个制度的承载能力。也大大的背离了传道授业,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个教育最朴素但最本质的初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都在无意识中参与.助长了这种把我们的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的行为。因为当我们过分强调孩子的考试分数时,实际是把片面的不完整的智育放在了第一也是唯一的位置。这样,教师被迫只追求传授知识的技能甚至是如何应对考试的技能,学生也只追求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于是,大家纷纷采取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手段,把学习局限在课本或考试的范围内。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人文修养、社会参与、独立意识、人格权益的“畸形人”大量出现,还打着百年大计的幌子来规范限制人性的健康成长.一个健康的对社会有益的人至少应该具备的品质是:自信、坚强、诚实、善良、独立、公正、包容......而这些,在我们现行的教育模式里究竟获取多少滋养的成份呢?难道这是在奥数班以及各种补习班、强化班、冲刺班能学会能传授、能培养、能潜化的吗?现行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把学校当成一个教育机器、一付模具。在那些大大小小的模子里印出无数的所谓“合格”和“不合格”的教育产品。而人的个性发展和健全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过重的学业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及有关童年的本属于孩子的美好记忆。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会产生所谓的“差生”和厌学情绪,人为制度教育的不公平。会激发剧烈的竞争,当这种竞争到了不恰当的程度时,自然就酿成了教育的腐败和有关高考的各种严重舞弊。我们现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和训练方式全部是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一个不变的程式里完成的.等到学生们参加工作时,原来的常规参照系统荡然无存,他们就会丧失方向感无所适从。因为在学生时代就没有培养好趣、好奇、好异的禀性,没有被激发、鼓励创新的独特的思维潜能。总是以一种结果性填鸭似的方式在灌输各种书本知识,在学习各种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可是,社会科学范畴内的许多东西是永远也不应该有“标准答案”的,例如:阅读体会、写作训练、历史认识、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充分赞扬无忌的“童言”,充分鼓励天马行空似的少年思维,完全肯定“有隐形翅膀无非是个隐形的鸟人”“隐形的翅膀是个北京户口”这样的学生言论!因为这意味着思维的创新。而创造性的不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这个民族前进引擎的燃油,也是我们几千年来最缺乏的文化基础。我们的中小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的计算、书写、识别、表达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独立归纳、总结、比对、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公平、公正、坚定、诚实的自我意识,学会我国核心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单为一国核心价值服务的知识。至少应该把它放到后面的位置。
        教育的功利目的无非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产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富强培养、训练、输送人力资源。走完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国家未来大势,教育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大幅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必要性,从近年来逐渐下降的大学生就业率可见一斑。随着高等教育面的逐渐扩大和最终普及,熟练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产业工人终将是大学毕业生最广泛的就业渠道。
       毕竟,大厦千倾,梁柱寥寥,砖瓦鳞鳞......
       我们不必,不可能也不需要那么多所谓的栋梁,那么多参天大树。做一草一木一花一果,装点大地愉悦明眸,何乐而不为!
       匪徒劫持了一间幼儿园......一名老师却面带微笑的告诉孩子们:这只是一场没有预告的游戏,蒙脸的暴徒都是游戏中的角色,孩子们表情轻松地听老师的安排直至危机解除......多年后那些孩子已经长大才知道那位老师的良苦用心。
        教育的全部内涵或许都在这里边化为缩影......面对社会历史的风霜雨雪,教育能改变什么?教师又能制造与掌握什么?除了那间看似安宁的教室,那个美好的善意的谎言和那故事里美丽的温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