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特别强调要在冬天养阳?

 养膝跪走 2012-12-20

为什么特别强调要在冬天养阳?

上海在线    2012-12-18 17:33:11   浏览量: 5
为什么特别强调要在冬天养阳?
  冬天是一个封藏的季节。这种“藏”实际上是一种孕育,为了春天的“长”做准备。如果此时藏的不好,那么春天阳气当升的时候就会升不起来,自然界的气机就会受到影响。就人体而言,也易发生痿和厥之类的病证。
  “水冰地坼”,不要搅扰了天地间的阳气
  寒为冬天的主气。冬天之所以寒冷,是因为天地间的阳气在储存,而不是释放。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体内的阳气也在藏。“藏”其实是一个养精蓄锐的过程,只有藏好了,明年春天阳气才能更好地升发。
  冬天埋下种子,明年阳气才会“发芽”
  如果我问你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你一定会回答一个字:冷。
  《黄帝内经》在形容冬天时曾用了“水冰地坼”这个词。“冰”在这里用作动词,就是结冰的意思。什么是“地坼”呢?就是大地开裂。到了冬天,虫鸟蛰伏,天寒地冻,人也会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大自然一幅萧条的景象。
  寒为冬天的主气。冬天之所以会寒冷,是因为天地间的阳气在储存,而不是在释放。众所周知,阳气对于生命体有着重要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阳气有温煦的作用,是生命的动力和源泉。它就相当于自然中的太阳。太阳出来了,就会暖洋洋的。太阳下去,世界就会黑暗寒冷。看看自然界,春夏两季日照充足,植物生长迅速。过了秋天,阳气开始收敛,植物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便开始凋落,自然界中的温度也开始降低。而到了冬天,阳气完全潜藏起来,气温降到最低,动植物也因缺乏能量的供给而停止了生长和活动。人与天地相应,此时体内的阳气也应内藏不要外放。
  对于人体而言,阳气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医认为阳气为生命之根,“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我们常说“人活一口气”,这口气也就是指的我们体内的阳气。中医将其称为“真阳”。真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描述阳气时曾经说过:“天之阳气,惟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无分,四时失序,万物不彰矣。……人而无阳,犹天之无日,欲保天年,其可得乎!”意思是说,如果天上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昼夜晨昏,四时寒暑,世间万物也不能生存。人体没有阳气,就像天上没有太阳一样,生命都岌岌可危了,怎么还可能长寿呢!阳气不足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比如说精神萎靡、说话走路都给人一种有气无力的感觉。四川话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叫“阴司倒阳的”,意思是说由于体内阳气不足,阴气反而为主了。我们有时候说一个人没精神,会用到“死气沉沉”这个词,这里的“死气”也就是阴气了。
为什么特别强调要在冬天养阳呢?因为“寒”是冬天的主要特点。寒为阴邪,因此易伤阳气。《伤寒杂病论》中有一个观点,即伤寒就是伤藏,所以冬天更要养藏。要想避免阳气受到损伤,首先就要做到“防寒就温”。但光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养生就如同下一盘棋,不能见子吃子,而是要统筹全局。阳气即然对于人体如此重要,我们自然就得让它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阳气的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一个循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以断掉,否则生命的进程就会被打乱。咱们就拿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说,你若是想吃到瓜果蔬菜,首先要做的就是种植,把种子埋进地里,然后它才会发芽,开花,结果。如果芽发不了,花开不了,你还可能有收获吗?所以可见,这中间的哪个环节都是少不了的。而其中,埋下种子又是关键,这就相当于一个“藏”的过程。其实,就阳气的生长而言,冬天做的正是“埋种子”这个工作。如果“藏”不好,那么春天阳气就不会“发芽”,这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状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