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老子》的书名叫“老子”而不叫“李子”?
先秦时期,书名中带“子”的很多,这类书一般情况下,书名就是作者的人名。
例如:《墨子》的作者“墨翟”又称墨子,《庄子》的作者“庄周”又称庄子,《列子》的作者“列御寇”又称列子,《管子》的作者“管仲”又称管子,《孙子》的作者“孙武”又称孙子,《尉缭子》的作者“尉缭”又称尉缭子......。
唯独《老子》这本书太特殊了,《老子》的作者“李耳”又称老子,而书名不叫“李子”。既然书是李耳所著,为什么书名不叫“李子”而叫“老子”呢?在中国“李姓”是大姓,因老子的显赫,故而被李姓氏族奉为始祖。唐朝的李氏皇族,不也是追奉老子为始祖嘛。
对老子最权威的记载,恐怕就是《史记》了。司马迁在《史记》在书中写道: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由此来看,老子的确姓李。
然而,关于老子的种种神奇的传说,又弄得人们莫宗一是。这也许就是人们叫他“老子”不叫“李子”的原因。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也有人认为老子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基于以上的纷纭说法,的确难于确认老子的身世。
其实,这一切,都与老子是一个隐士有关。看来,老子就是一个若隐若现的老者。他没有弟子,他不像孔子有成百上千的学生簇拥着,他也不像孔子那样做官做到鲁国的“司法部长”还兼了一段“国务院总理”。老子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哲学家,不求闻达。《老子》一书未流行于世时,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老子这么一个人。
据本人猜想,老子当年,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一些有学问有头脑的人,口口相传着这么一个不知名子的老者。
如果他像孔子那样各国尽人皆知,那样先秦的著作中,一定会有老子家世的详细记载。
老子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模模糊糊的人。他不去追求浮躁的社会活动,过着鲜为人知的生活,安静深邃地思考着世界。正因为如此,老子才会成为中国哲学历史上的开山鼻祖!
东篱采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