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自立治疗心悸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13-03-02

王自立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博士生导师,业医50 余载,取各家之长,广收博采,辨证中重视由因寻证与审证求因,施治中贯穿标本缓急与治病求本。笔者曾有幸跟师进修学习1 年,获益匪浅,现整理王老临床辨证施治医案,中医人网站转载杨作平记录的王自立治疗心悸医案一则,以飨读者。

患者,男,38 岁,1981 年1 月12 日初诊。因心慌、气短13 年,双下肢浮肿、肝肿大1 个月入院。证见:面色晦黯无华,眼胞微浮,神疲懒言,不欲动作,时觉心悸气短,难以平卧,心下痞块如盘大,触之能动,按之微痛,下肢浮肿以午后为甚,舌淡、质略带紫、体胖,少苔,脉沉而结代。胸片示:心脏扩大,肺淤血。超声提示:肝肿大。曾服苓桂术甘汤等剂,效不显。王老辨证指出,温阳化饮之剂仅能振奋一时之阳,阳气运则水邪暂退,但脉络闭塞,“积”证已成,结于心下,致水湿不利,虽行水亦是徒劳;立治法为温补阳气为先,化瘀活血次之。每周先以真武汤合五苓散(人参10 g,茯苓15 g,制附子15 g,白芍10 g,生姜6 g,桂枝10 g,泽泻10 g,猪苓10 g,白术15 g),4剂,每日1 剂,水煎2 次分服;继以膈下逐瘀汤(当归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牡丹皮6 g,赤芍10 g,乌药10 g,延胡索10 g,甘草10 g,香附10 g,枳売10 g,五灵脂10 g),3剂,每日1 剂,水煎2 次分服。连服1 个月后,诸症大减,精神渐充,饮食日增,喘息已平,肿退身轻,唯动则心中微悸,心下痞块小如覆杯,此法初见成效,仍制重剂温补以扶正,乘其性而彰之,更须消散之品以化积,顺其势而衰之。投真武汤合五苓散、桃红四物汤:人参10 g,制附子10 g,茯苓15 g,白术15 g,白芍10 g,生姜6 g,泽泻10 g,猪苓10 g,桂枝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0 g,川芎10 g。续服1 个月,诸症尽除,治收捷效。

按:心主血脉,肺行诸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贵流通,血行有度。本案病本心气内损,元阳不足,气不足则血不行,阳不足则阴浊盛,故悸、喘、肿、满由是而作。气虚日久,若寄旺于瞬间,岂不谬哉?“积”证已成,求功于朝夕,岂不妄乎?如张介宾所云:“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积聚未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若积聚渐盛,元气日虚,此而攻之,不死于积而死于攻矣。”故临证必缓以图之,遵“虚则补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之旨。顺血气者,因其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流,温则消而去之之性,投真武、五苓以益气温阳、化气行水,取正足邪自去之意;用膈下逐瘀汤以活血化瘀、消癥破积,即邪去正自复之谓。一补一散,攻补兼施,意在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