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题:笔耕 | 医源世界

 苏西的玫瑰家园 2013-03-06

主题:笔耕

 


       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蒙古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

  萧老虽已高龄,依然身体健、吃饭香、耳不聋、眼不花,坚持笔耕不辍。他的健身益寿之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不”:

  一、勤奋用脑不停笔。虽已耄耋之年的萧老还和相濡以沫的老伴文洁若女士联手合译了上百万字的《尤里西斯》,接着就是翻译川端康成的巨作《东京人》。每天清晨5点半就起床,勤奋笔耕不息。

  二、知足常乐不攀比。他很早就为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即工作上要向强的看,生活上要向不如自己的看。所以他对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不很苛求。新时期萧老曾两次出访英伦,看到几位同窗好友,都已有花园洋房,可是萧老一点也不羡慕。“倘若我住在里面,一个背井离乡的老人,我会成天想我的北京城的。”

  三、承认已老不逞强。他很注意不勉强自己做不能做的事。“那时几乎有请必去。一满80,我就‘封了箱’。外边怎么约我都一口谢绝。老就是老了,何必去逞那能!”

  四、夫人“管制”不反对。自己年事已高,加之唯一肾脏只有1/3的功能,许多药物不能服。因此,十分注意在生活规律、调节饮食等养生保健方面服从夫人的“管制”。他说,这是自己的福气。

  五、情趣广泛不寂寞。早饭后,萧乾由保姆搀扶着下楼散步,走约两里地远的距离。返回途中顺便买些蔬菜。萧老爱听相声,还喜欢听肖邦、莫扎特的古典交响乐,有洋有土,中西结合。他侍弄了几十盆花草和一只饲养十多年的乌龟,日子过得很充实。

  六、老少友人不断线。他的一些朋友,常来家闲聊,既沟通信息、交流情况,也有助于事业的互补合作。

  七、辩证思考不畏死。萧老认为生死是必然规律,因此既淡泊身外之物,又尽力跑好人生的最后一程。他说:“我这一辈子活得还算欢快,相信将来去得也会踏实。”启功先生曾为萧乾题过一首诗,把不服老的萧乾写得活灵活现:“作家在家,有暇无暇。一挥十载,饱学五年。年登大耋,名满天涯。吾乡之望,祖国之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