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热线—新闻频道:[运河拾遗]九里石塘:五百年修成的“水上长城”

 goosyzsu 2013-07-25



九里石塘边的大运河,航船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北七星桥记录着九里石塘古纤道的岁月沧桑。

  滚滚大运河一路南下,经苏州城区,进入吴江段。吴江段大运河也是一段古河道,是秦汉时期开挖的苏嘉运河。在吴江松陵镇南2公里的运河边,至今仍保留着一段久经岁月侵蚀的古纤道,也是江南古运河仅存的一条古纤道。谁又能想到,这条全长9里的古纤道,竟使用了500多年的时间。又有谁能想到,此后不到400年,它就已大半废没……

  《吴江县志》记载,自唐宋起,吴江境内的塘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平望至浙江南浔,叫荻塘;一条是县南太湖滨至浙江湖州,叫湖塘;另一条是县北至浙江嘉兴,这是一条江浙要道,全塘又分为五段,自观澜桥至彻浦桥桥北三里处这一段名为石塘,全长约为九里,故又名“九里石塘”,也就是如今仅存的这条古纤道。

  吴江市文广局文物科科长徐方平说,九里石塘的所在地原先是运河与太湖的混合处。从运河往西,是大片的太湖浅滩洼地。太湖水大时,湖水会漫过浅滩与运河交汇。《苏州词典》中说,唐代以前,太湖与吴淞江之间为广阔水面,湖尾江首浑然一体,古称“一片白”。苏嘉运河纵贯其间,“舟行不能挽牵,驿递不通”。因此,筑堤修路,成了古代吴江人的共同愿望。

  直到唐元和五年(810年)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便漕利驿,“堤淞江为路”,在这片水域中修建长堤,沟通了苏州与吴江之间的陆道。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时任湖州刺使范传飞经过精心准备,开工修筑塘路工程。

  愿望归愿望,准备归准备,想要在吴江这样地势低洼、土质松散、湖荡密布的地方筑堤修路,谈何容易。这一修便是断断续续的数百年,吴江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苏州通判李禹卿又筑长桥“界于淞江、太湖之间,横贯五六十里”,沟通了吴江至平望的陆道。自此,太湖东沿形成一条南北贯通、水陆俱利的湖堤,史称“吴江塘路”。

  宋庆历八年(1048年),对塘路增石修治。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修淞江堤,易土为石”,这才是“九里石塘”的真正起步。

  到元至正6年至7年间(1346——1347),又全部用统一尺寸的青石对石塘再次修筑。至此,历经500余年,九里石塘才真正完成,因此九里石塘又名“至正石塘”。

  元时修筑石塘所垒的巨石都是从别处运来的,由工匠凿成统一尺寸,长1.8-2.2米,宽0.6米,厚0.4-0.5米。路基用直径10-12厘米的杉木梢打入土中。路面在3米到5米宽,路体内外有两道石墙,中间填入泥石。至此形成了江南运河有史以来最坚固、最完整的一条临水路道,堪为江南古塘路中的佼佼者。其构筑的讲究和科学,成了后来许多塘路效仿的典范。明永乐年间,大水连绵,吴江塘路多遭破坏,但九里石塘只有少数块石歪斜。

  建造好的九里石塘,就像一座人造的“水中长城”,一面临太湖、一面临运河,终于使河、湖分开,消解了风浪冲力,方便了船行,也使太湖东岸、运河堤西的大片沼泽洼地逐渐变成肥沃的良田。

  这条石塘既是河岸又是纤道,还被充作驿道,是水陆并用的交通要道。加上两面临水,风景秀美绝妙,在吴江地方志等史料记载上,曾经也是一处热闹繁华的所在。当时的大运河上,一边是满载着鱼米和丝绸的漕运官船,绵延数里,浩浩荡荡地北上京城,踏过皇城砖道,直达天子脚下。一边是旌旗飘扬的游船画舫,搭载着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招摇过市般地南下苏杭。

  然而在古时,运河边这样的纤道驿道比比皆是。即便前人修筑石塘时耗费了再多心血,到了后人手上,也多半不会太过珍惜。明永乐年后,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再组织人手对石塘整修加固,以至于清雍正年间,九里石塘路已大半废没,不少巨石沉入了水中。

  到了20世纪30年代,运河边上苏嘉公路筑成后,千年石塘路便成了单纯的纤道。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船舶机械化率普及提高,逆风拉纤方式开始淡出航运,古运河边弓腰前行的纤夫身影,悄然消失,成为历史的记忆。

  改革开放后,九里石塘的保护与修复重新得到了重视。1984年,吴江市政府统一用石塘旧青石进行局部修复,共修两段,总计长度1.5公里,并命名为“运河古纤道”,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这条“运河古纤道”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州和吴江市的航道部门再次修复了这条古纤道,沿途植树栽花,重建凉亭,还修复了三山桥、仙槎桥等5座古平桥,更将纤道上的“北七星桥”依照盛泽镇上的白龙桥,改建为三孔石拱桥。


为了保护运河与古纤道,学院路大桥曾三改方案。

  2008年,吴江第一大桥,也是该市第一座斜拉桥——贯通吴江运河东、西两岸的吴江市学院路大桥动工修建。为了保护大运河,吴江市专门组织专家5次论证,最终增加投入2.4亿元,三度修改建桥方案,再次保护了大运河和九里石塘古纤道。

  名城新闻网记者 俞栋 图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