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拯救阅读

 CLib 2013-11-05

拯救阅读

2013-11-03 10:01:37 教育

 

拯救阅读

国庆假期的前两天,看了美国人尼古拉斯·卡尔写了一本书叫《浅薄》,它有一个耸人听闻的副标题-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卡尔提出了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同时,是否也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拯救阅读

卡尔认为,互联网总体来说是一个鼓励粗略阅读和肤浅学习的环境。交互性、超链接、可检索、多媒体-互联网这些特点带来了不胜枚举的好处,也带来了碎片化的问题,超链接鼓励我们在一系列文章之间跳来跳去,导致精力的分散。我们在网页上的每一次点击,都标志着专注思想的一次中断,是注意力的一次瓦解。互联网让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我们正在丧失的是专注能力、深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卡尔在书里引用了一些大脑结构方面的研究,认为人的大脑是高度可塑的,长期碎片化方式接收信息会改变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我们正变得更加容易接受支离破碎的“非线性”阅读浏览方式,这一方面是人们应对信息过载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在悄悄变化的直接依据。

 

卡尔的观点有一定的逻辑和说服力,但我觉得还是过于悲观,难道互联网式的阅读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或者说,面对这个碎片化阅读这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吗?

  

首先,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我觉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有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前很多不会用来阅读的时间被充分利用了起来,很多人正是在开始频繁使用微信后,每天花在阅读文字上的时间才成倍增加,碎片化让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


同时,电子化阅读并不就意味着碎片化,目前有很多的电子书反而可以提升阅读体验。以我个人的经验,越是大部头的书籍,如果有电子书的辅助越有可能读完,比如我前段时间看的《三体》和《失控》,虽然都买了纸质书,但同时也在网上下了电子书,正是利用出差、坐车时的碎片时间,才有可能看完。

  拯救阅读


 

 

伴随纸质书籍阅读的有可能是浅层思考,而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比阅读介质更重要的是思维。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方式是“体系化思考,碎片化阅读”,要从被动的、漫无目的转化为有框架、有体系、主动性的碎片化阅读。

 

每一篇碎片化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片叶子,如果只是随机从散落的各处捡来的树叶,是很难有什么大用的,可是当我们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去收集一片片树叶,就有可能拼接成一棵参天大树,进而组成一片森林,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又如同一幅巨大的拼图,如果大脑里没有一幅完整的画面,是很难把一片片看似杂乱的小碎片成功组合在一起的。

  拯救阅读


 当我们的阅读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的时候,互联网式的非线性阅读就能体现出比纸质书籍这种线性阅读更大的好处,我们可以把以往的平面阅读变为垂直阅读,当需要对某一个点进行深度研究和思考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让我们的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

 

比如看《浅薄》这本书,我们在看之前可以先去网上查一下其他阅读者对书的评价,了解到作者主要的观点并判断其相对于自己的可读性,在读完之后还可以去查看书里所提到观点的相关文章,去看看作者的博客,也可以进入专门的讨论组和其他的读者进行交流,这些都能加强阅读的深度。

 

对于书中提到的互联网上的交互性和超链接带来的精力分散,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网络阅读的专注能力,在信息超载和深度阅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很多人都患有“红点综合症”,不论是有邮件已到达、有微博被转发、微信来新信息、软件可更新,都会让我们忍不住去点击内容去取消应用程序图标右上角的那个红色数字。我的一个方法是关掉手机或是电脑里的各种信息提示项,比如关闭iMac系统里的通知中心,取消微信的新信息提示等。

 

让自己保持需要的信息容量和接受频率是需要有一定的控制力的,这里首先需要的是能意识到是否已经有滥用工具的倾向。比如对于微信,除了用来交流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工具,我们可以在各种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看到朋友们帮我们选择和过滤后的大量有价值的文章,也可以通过订阅公众号来获取你需要的信息。

 

但是如果你收到的信息大多数都是杂乱无关低质量的,或是感觉到自己对微信已经开始上瘾,随时随地都忍不住去查看一下,或者经常拿着手机一逛就超过半小时,那从有效阅读的角度就有可能弊大于利了。

 

国庆期间我发起了一个活动叫“远离微信五小时”,就是想验证一下我们是否有功力去控制使用工具的节奏,克服工具带来的依赖,按自己的意愿去善用工具。

 

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究竟是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还是更愚蠢,主要还是看用这些工具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