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志

 zgtszgts 2013-11-05
我做纳豆的一点经验
       做纳豆4年多了,失败了无数次,扔掉的豆子也有几十斤。越来越来体会到纳豆的制作是要抱有虔诚之心的,有时候制作过程没有问题,纳豆却不好吃,总是找不到原因。最近得到一位高人点拨,我才领悟到原来纳豆是有生命的。报着愉悦、感恩的心情精心去做纳豆,果然做的越来越好。原来觉得纳豆不好吃,现在反倒觉得别有风味,每天早上吃一些,觉得一天都精力充沛。我把我做纳豆的一点经验和大家分享,如果您再加进去一份爱心,我相信您也会做出好吃的纳豆。
我亲手制作的纳豆,照片拍的不好,大概有实际效果的50%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1.洗涤

    大豆的洗涤洗涤的目的在于除去草秆、豆荚、泥土、沙石。采用漂洗,并除去瘪豆、坏豆。
 2.浸渍  
大豆的浸渍的目的是使大豆充分吸收水分,以便于蒸煮及发酵。吸水量应控制在浸渍后重量为浸渍前的2.1~2.3倍。
 3.蒸煮  
蒸之前要再捡一次豆子,确保每颗豆子都是完好无损的。大豆采用高压锅蒸煮,上汽后30~40min。
 4.接种
由于纳豆菌耐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揭开锅盖后立刻接种,不用担心,纳豆菌不怕热。
5.发酵的温度控制  
发酵温度和湿度对成品纳豆质量有很大影响。纳豆菌发酵菌丝生长繁殖可分为诱导期、对数期、稳定期三个时期。根据菌丝的生长特性,发酵室湿度应控制80%~85%,发酵室温度为35~45℃。
6.发酵中品温的变化
2h后,纳豆菌孢子发芽,4h后品温上升,此时纳豆菌消耗可发酵性糖,同时进行蛋白质分解。伴随着增殖,品温上升到48℃左右。8h后糖分消耗殆尽,开始分解氨基酸产氨。10~12h后,菌数达108/g(对数期),品温接近50℃,增殖受到抑制,超过50℃停止繁殖。此时纳豆菌成为孢子状,显著地产生黏物质。入发酵室后16~18h即可出室。出室后为防止过热及再发酵,要冷却到5~10℃。
    质量控制研究表明,发酵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调节品温。纳豆菌入室时的品温不能低于40℃,使其在短时间内生长旺盛,减小噬菌体危害,避免杂菌侵染,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保存。
    环境因子发酵室的微生物控制至关重要。室内应用紫外灯灭菌,生产时为保证发酵质量,应特别注意环境的清洁卫生。包装容器、浸渍容器、以及接种工具和翻拌用具都要严格灭菌。操作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以最大程度减少杂菌侵染。
  7.  控制纳豆菌噬菌体
纳豆菌受到噬菌体侵蚀时,可导致发酵异常,制品黏性不强或全无黏性。为避免噬菌体的感染,可培养多种纳豆菌菌株轮换使用,也可采用固体培养纳豆菌,增加接种量,使纳豆菌在短时间内生长旺盛,以减少噬菌体的危害。

    在发酵成功的纳豆中,每50克纳豆含有3,250亿个纳豆菌。这些细菌产生了许多种酶,其中效果最佳者当属蛋白分解酶,尤其是碱性蛋白酶。纳豆中的粘质物,在成熟的纳豆中产生量很多,它是由纳豆菌在大豆中发酵培养时,与大豆成分不断合成而得。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它的粘度将会变弱。例如加入食盐或加入酱油的时候,以加入含盐时的粘度为强。大凡粘度不佳的纳豆,多数情况是杂菌或纳豆菌噬菌体的污染而造成。至于形成纳豆的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纳豆菌发酵后的大豆蛋白的分解物质。
8.纳豆品质的评定
1 纳豆菌的被膜;2溶菌状态;3 破裂、溃塌、脱皮;4 豆的颜色;5 香气;6 硬度;7 口味;8 拉丝状态。
好纳豆的特点:菌膜覆盖均匀;豆的完整性好;具有纳豆特有的香味;颜色棕色;硬度适中;拉丝长且不易断开的才是上乘的纳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