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语文课优雅起来

 昵称15244196 2014-01-14

题记;

又到了每年的省优质课大赛的时间。今年虽没有初中语文,但勾起了我前几年参加省优质课大赛的点滴回忆,在此做一整理,与大家分享。 

让语文课优雅起来

           ——参加省优质课赛课有感

                                       济源市教研室    许银萍

通讯地址: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233 邮编:459000 联系方式  13507678514(手机)0391-6618583(办公室)

 

2011年的省优质课大赛对我来说,可谓是刻骨铭心。我参赛的初衷是,一来是到教研室两年多了,想检验自己自己究竟还会不会上课;二来是我一直崇尚余映潮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华、活动充分、积累丰厚的语文课堂追求,想找个机会亲自实践;最主要的还是想从亲自参与的角度,向一些大地市的课堂教学学习。我一直认为,亲自参与和坐座位上听两天有余的课的收获是截然不同的。但不参加不知道。参加着实让我吓了一跳。如实说。我去参与赛课时对自己与大地市优秀选手的差异,还是有心里准备的。但实践结束后,自己在课堂设计,课堂掌控方面与优秀选手的反差,还真让我有点难以接受。痛定思痛,更需要对自己所上的课做深入的剖析和反思。

一、课堂设计还嫌粗糙,个别环节浅尝辄止。从整个课堂环节:导入——教师诵读,学生跟读——概括情节——感悟形象——品析语言-——当堂成诵。初看环节完整,但细品,有些环节不够深入、细腻。如每次朗读,老师没能做很好的点拨,引领。使朗读的有层次感。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共鸣。即每次读的目的不明确。在学生没深入理解文本时,概括情节,感悟形象,就显得困难、生硬,自然感悟的也不够深刻,所以课堂上该出彩的环节却没能显出精彩,课堂没能上出应有的高度和厚度。

赛前,我们几人在商讨课堂设计时,都认为课堂设计没什么问题,只是看怎样在课堂上实施了。但现在回过头来想,问题偏偏出在课堂设计上。正如会后丁亚宏老师对我所说的一句话:《木兰诗》作为文言文与经典的文言叙事诗之间的度该怎么去把握?一语惊醒梦中人。当初备课时就只想到它是一篇文言文,根本没去细想、深想。由此,我想引入到我对这两年省优质课的自己的思考和看法,07年余映潮老师指出我们省优质课课堂教学存在的八大问题,09年拿到省里的课都能摒弃以往的花里胡哨,注重了深入文本,品析语言。11年应是在深入文本,品析语言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文体的文本,要设计出符合文体的解读文本的最佳教学设计,这是省优质课给我们传递出来的渐次递进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向,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当今乃至以后几年,语文课堂教学应逐步探索的路。

二、教学语言缺乏精彩,课堂氛围不够优雅。人需要一种风度,一种气质,一种精神

力量。课堂亦如此,语文课更需这种优雅品格。优雅的语文首先是“文学”的语文。什么是文学的语文?就是说语文课要包蕴精致的情感和丰盈的想像。《木兰诗》当年我们上学学时,只是弄懂字义,会背诵,其余的就是一片空白。这只是一种干瘪的、无味的白开水式的教学。若让我再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带领学生与诗歌文字背后的绚丽的“情感世界”相遇,抓住文中的情感文眼。如抓住文中'"旦辞……暮宿………不闻……但闻……”重复句式让学生体味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和离家越远思亲越切的情感。让学生说说、读读,读中悟,悟中读。还可以再抓住木兰还乡时一家人举动,和木兰一连串的行动。让学生体会出一家人因木兰的回来的喜悦心情,欢乐气氛,及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木兰诗》作为一首经典的文言叙事诗,像是沉睡在暗夜中的美人,只有抓住“情感文眼”,才能“照亮”其千般风韵、万种风情。对“文眼”句的涵咏琢磨,就是照亮《木兰诗》花容月貌的“清辉”。这首文言叙事诗,就成了内蕴多重情感、能激发和丰富学生生命体验的人格化的经典艺术品了。当然,有人可能认为,语文的优雅,让学生体会语言中蕴含的高雅的情感,是成人的事,不必要也不可能给学生,这样,语文弄得是否太有“深度”了。现在回想起来,布鲁纳说得真好:不论教什么务必要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而“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语文,更有理由让学生去拥抱这些高雅的情感。试看我们去年省优质课获得好名次的课,不都是“以情胜出”的吗。我想,这应该是我参加省优质课大赛最大的收获了。

三、缺乏化静为动的画面化教学方式,课堂感染力不够。本节课上虽然有选择一处,想象画面,品析语言这一环节,但只是浮光掠影而已。文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些都是极富感染力的画面。学生都没有体味、描摹出来。究其原因,还是前面环节上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不够透彻。这是这节课最大的败笔。

最后,我想说的是,富有深情的教学风格,让语文课优雅起来,是我的启迪收获,更是以后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孜孜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