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气犯胃证

 淄水渔夫 2014-02-06

肝气犯胃又名肝胃不和证、肝胃气滞证。是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现的症候。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寒邪内犯肝胃而发病。临床以胸胁胃脘胀满疼痛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胃脘痛、呕吐、呃逆、胁痛,以及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1病因病机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脾胃的运化功能又有助于肝的疏泄,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疾病情况下,两者亦相互影响,如抑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肝气犯胃证;若胃气先虚,肝气相对偏盛,乘之于脾胃,也可引起肝气犯胃证。前者为木旺乘土,后者为土虚木乘。

2临床表现

主要有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见情志郁闷,善叹息,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肝气横逆,气滞于胃,胃气上逆,则表现为胃脘胀痛,呃逆嗳气;气郁胃中而生热,可见吞酸嘈杂。因气郁化火与否的差别,舌苔可为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若肝郁日久,气郁化火,则可表现为胸胁胃脘疼痛剧烈,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若火气灼伤肝阴,耗伤胃津,则常有胁肋隐隐作痛,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或中有裂纹等阴虚表现。若肝气犯胃,气滞不行,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则表现为胁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针刺,甚则损伤脉络,而见呕血黑便。

3鉴别诊断

肝气犯胃与肝胃不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肝气犯胃属于肝胃不和的范畴,而肝胃不和涵义较广,凡是肝与胃之间生理联系失调,临床上同时出现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及胃受纳腐熟功能异常者,均为肝胃不和证。肝气犯胃证与肝脾不和证都是肝气横逆侵犯中焦所致,两者均可出现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表现。但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受纳,其气主降,因此,肝气犯胃证,多兼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呕吐等胃气上逆的表现;而肝脾不和证,多兼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等脾失健运之症。

4辨证施治

1.肝气犯胃
(1)证候 呕吐或干呕,吞酸嗳气频作,郁闷不舒,烦躁易怒或悲伤欲泣,胸胁胀满,胃脘不适,每遇刺激或情绪波动则症情加剧,舌淡苔薄或薄腻,脉弦。
(2)治法 舒肝理气,和胃降逆。
(3)主方 半夏厚朴汤加四逆散加减。如肝郁化火者加左金丸;如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石决明、天麻;呕吐剧烈,加旋复代赭汤;气滞血瘀,加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剧者可加血府逐瘀汤。
2.脾胃虚弱
(1)证候 呕吐时作时止,厌食,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肌体消瘦,口淡,食后腹胀,舌淡苔白,脉濡缓。
(2)治法 益气健脾,和胃降逆。
(3)主方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3.邪浊扰胃
(1)证候 情志不畅,突然呕吐量多且猛烈,吐后胃脘轻度不适,胸脘满闷,可伴发热恶风,头身酸痛,舌淡,苔薄白腻,脉浮滑。
(2)治法 芳香化浊,和胃降逆。
(3)主方 藿香正气散加减。如秽浊较重,呕吐不止,可加服玉枢丹(以辟秽止呕),如挟食滞,加谷麦芽、神曲、鸡内金。
4.痰饮内停
(1)证候 呕吐清水痰涎,脘闷痞塞,不思饮食,肠间漉漉有声,可见身形肥胖,时伴有头晕目眩,心悸,夜寐不安,舌淡,苔白腻或水滑,脉弦滑。
(2)治法 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3)主方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如吐清水痰涎多者,可用牵牛子、白芥子。
5.肾气亏虚
(1)证候 呕吐日久,日渐消瘦,呕吐时作,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疲惫,健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迟。
(2)治法 温补肾阳。
(3)主方 金匮肾气丸加减。
治疗肝气犯胃的药方

肝气犯胃在中医中是胃病的常见类型,治疗这类病痛的药物需要具有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的效用,所以一般多由理气药物组成,再配上消食、行淤的药品,使其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能。

香砂养胃丸:用于肝胃不和、食欲不振、呕吐泛酸等症,每日2次,每次9克;舒肝理气九。主要用于肝气郁结、胃气不和所引起的胃痛、恶心、呕吐等症,每日2次,每次1丸。

沉香舒气丸:用于肝郁气滞所引起的胃脘癌症,每次3次,每次2丸;柴胡疏肝九:可治疗肝胃不和、胸胁痞闷、脘痛、泛酸等症,每日2次,每次1丸。

十香止痛九:可治疗气滞胃病、两胁胀痛、脘腹胀满等病痛,每日2次,每次1丸。

逍遥九:可治肝气不顺、胃脘胀痛、食欲减退等疗,每日2次,每次9克,这种药物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且孕扫慎服。

胃灵冲剂:用于肝郁气滞、脾胃不和引起的胃病、腹胀、消化不良等,每日3次,每次5克。

气滞胃病冲剂: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腕疼痛等症状,每日3次,每次1袋,这种药物气郁化火者不宜服用,且孕妇值服。

六昧木香散:用于肝胃气消所引起的腕腹胀痛、暖气等症,每日2次,每次3克。

乌贝胃病片:用于治疗胃脘胀病、泛酸、恶心、呕吐等:每日3次,每次2-4片。(

肝气犯胃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则见情志郁闷,善叹息,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肝气横逆,气滞于胃,胃气上逆,则表现为胃脘胀痛,呃逆嗳气;气郁胃中而生热,可见吞酸嘈杂。因气郁化火与否的差别,舌苔可为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若肝郁日久,气郁化火,则可表现为胸胁胃脘疼痛剧烈,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若火气灼伤肝阴,耗伤胃津,则常有胁肋隐隐作痛,胃脘胀痛,饥不欲食,口干,大便干,舌红少苔或中有裂纹等阴虚表现。若肝气犯胃,气滞不行,日久影响血液运行而致血瘀,则表现为胁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针刺,甚则损伤脉络,而见呕血黑便。肝气犯胃证的治疗[1]以疏肝和胃为法。木旺乘土者重点疏肝,可选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类;土虚木乘者重点补胃,可用参芪逍遥散等。 处方:柴胡疏肝散,柴胡10g 、香附10g 、川芎10g、 白芍10g 、枳壳6g 、川楝子10g、 玄胡索12g、 合欢皮15g、 酸枣仁15g 、桔络6g ,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剂,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