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浅谈归根复命

 昵称7614349 2014-02-16

     《道德经》云:“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易传·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一阴一阳之谓道 ”

    丹道修炼,贵在自身元神与先天虚灵之气(天地精华)打成一片,依诀炼养,为时既久,则神与气合,大丹始成也。如何体悟、采摄、合炼、融化这无形无象无质,却又迷漫于宇宙中的神秘虚灵之气呢?历代祖师多口口相传,虽然也有丹经流传,但大多隐义比喻,言词晦涩拗口,有些关健口诀,若无师传和实证功夫,却是很难理解!有些术语名词,若依现代文学的习惯用语却又难以解读。贫道不揣浅陋,今依师门之经教,向诸位大德谈点心得。

    初习丹道静坐时,身重息粗,杂念纷飞,此时此刻,吾人被后天欲念束缚,无量烦恼妄想忧苦身心,如何澄心遣欲便是初基第一功。

现试述丹功之归根复命的炼己筑基法:初修行者,于静室中,端身正意,不拘形式,(双盘、单盘、平坐、站桩)先要把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思虑喜忧之事都放下,让自己的心神和形体都松静下来。调息之法:观想站在苗圃花园中,拈一朵鲜放在鼻端凝神谛视,自然嗅闻之,待心平气和后,慢慢地、轻轻地移神至脐外的虚空处。其要领是似守非守,勿忘勿助。不久就会感到呼吸十分轻微,甚至自感无口鼻呼吸存在,此为初止境,即快进入自然胎息状态。

    在练功初期,可能仅有丹田温热、气机微动等等感觉。进一步功景效验,就会进入黄元吉祖师所云:“丹田之气滚滚辘辘,浑浑沦沦,悠悠活泼之机,一出一入,真气与天之元气两相通于无间,生精生气生神即在此处。”再练下去,整个下丹田内外就会形成一个大气团,感到有两个极点,一个是脐外,一个在命门外,互相感应,这两个极点都有很强的聚气感。

      随着功德积聚,下丹田气团会逐渐扩至全身,心神也随之进入恍惚杳冥的状态。吾身心会觉得浸润在此内气团中,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妙不可言。◎◎◎◎◎◎,如此行功,先天玄关自开,突然全身一震,周身经脉关窍都在大震中开合,就在这突然大震的一瞬间,你会体悟到,却又说不清在哪里见过的神秘力量,更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它,但自己心中明白。

    这种感觉,下根者会有晏殊所说的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此境要防微虑险,因为 “落去”的是昔日后天之烦恼妄想也,欲根未拨,故有“无可奈何”之叹,即多生累劫之孽障也!很多行者至此关时,把握不住,“轻舟重堕玉门关”,诚可叹可悲可惜了!

    上根者会感悟到陶宏景祖师所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堪持赠君。”的境界,此境即止境也。此时身心感到酥软、清静、舒适、温馨、愉悦。此乃先天虚灵之气与己身元神交媾,真阳熏蒸人体之验。须要及时采摄、收集。所谓采收诀要即:不生一念,不加一意、不守自守,毋忘毋助、对境无心也。吕祖曰: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如此修炼,少则二月三月,多则一年半截,百会、命门和会阴三点一线就会有反应。特别是头顶百会穴,几乎二十四小时有气动感、进出感。因吾人体之根在虚空,故有此圣境之感也。斯时吾体元气已足,故无论你观注哪一个穴位,其他两个穴位都会立即有反应。子午卯酉四个时辰,气机会自行发动运行。若问下步如何!咄!向后一步君己明,贫道不必绕舌也!吕祖曰: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http://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329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