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方言的绝版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05

上海方言的绝版

    说起上海方言,往往像是一支社会时尚的温度计,在一起一落的瞬息,记录下了社会即时的韵味,那一定是再也没有比方言更能折射出的原汁原味之即时社会韵味。   

   上海话,又称沪语,乃是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区的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上海话在上海开埠前属于北部吴语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松江片方言。但移民的方言在不同程度上也冲淡了上海话中的土语特征。

   今天沪语,与上几辈已有很多不同之处,着实是少了几分含蓄,多了几分市井。比如“很好”,我们上几辈的“蛮趣”,或“交关赞”,也有一声豪气的“好极”,到我们这一代,却爆出一个屡屡令他们入耳如刺的“老”字:“老好”“老灵”。现在:“瞎嗲”,“勿要太嗲”,还有更惊人:“好到煞根”。
    以前一样讲上海话,选择不同词语可辨出不同教养和层次,现今上海话比较划一,只有粗口和不粗口之分。
    许多老上海话,十分幽默形象,婉转又击中要害,如“三等白相人,独吃自家人”,“罗马蜡烛,不点不亮”“耳朵留在陆稿荐”……虽然相骂,却不见恶言相出。
    老上海即使称一位不在场的人士,也会常冠以称谓“革履”,如:××公司那位李革履,我的同事王革履……,大约出自“西装革履”一词之故吧,常见用于旧上海白领之间,虽已带有几分揶揄不恭,也好过“××公司那个姓张的赤佬,阿拉办公室的那个姓王的寿头……”,
    老上海嫌某人太纠缠,最重一句是“忒个人交关牵丝板登”,细细回味,还很有点田园之味;后来变成“老搞七捻三”,再是“拎不清”,现在是“掏浆糊”……。         

   光阴匆匆,原汁原味的上海闲话,有的已成“绝唱”,因为历史是不会回头的。 
  “小开”比“公子”多了点俗气,也多了几分诙谐;很有种不以为然的海派作风。     

   其实“小开”很百搭,不管酱园店小开还是百乐门小开,搭上去都很顺耳,若换个词,酱园店公子,南货店少爷,百乐门少东家……都没有“小开”来得传神和口语化。

  “小开”十分神髓地描绘出这样一簇上海男人:一般没有自己独立打理的一爿生意或赖以作主要生活来源的专业,只持有着老爸或老家的财势,却一样过得鲜亮风光。因为是小开,凡事不知轻重,不分尊卑,喜招摇过市……,因为“小开”有的是时间和铜钿,小开对棋琴诗画,跳舞桥牌、沙蟹麻将、网球玩票都略知一点,又因为天生懒散,大凡都是三脚猫。

  “小开”算是旧时上海的“土特产”,今日上海有小太阳,小皇帝,唯独不会再有“小开”。

   上海话的处境严峻,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种。上海作为中国最繁华,经济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推广普通话,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人与人之间沟通障碍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了传统方言的消失,以及传统地域文化的消失。

   上海特有词汇:

   猪头三和寿头,洋盘和冲头,扎台型和出风头,大兴和大卡,赤佬、掼浪头、狗皮倒灶、扒分、吃生活,差头。

   上海话称大人物为“大亨”,与“大亨”对应的自然是“瘪三”。称为“瘪三”,必又穷又潦倒再加无赖。此字也是外来语,经查,“瘪三”来自A bitter cents,几乎是一个先令都没有,够穷了吧,试着将这一组英文快读,就成“瘪三”的谐音了。

   略举三、二:

闷特:没话说
架梁:眼镜
戳气:讨厌
洋盘:外行
辣手:厉害
弄松:捉弄
热昏:头脑发热,一时冲动
缺西:傻瓜
腻惺:恶心
寿头:傻瓜
敲边:托儿
荒诞:不讲理
小赤佬:小鬼头
夜壶蛋:捣糨糊
敲煤饼:嫖娼
轧姘头:包二奶,红杏出墙
装无样:装傻
人来疯:过度兴奋,兴奋过头
触霉头:倒霉
豁翎子:暗示
骂山门:骂街
饭泡粥:废话太多
洋泾浜:不标准的外文
拿母温:蝌蚪,第一
横竖横:豁出去了
捉扳头:找茬

敲竹杠:敲诈

立壁角:罚站
轧闹猛:凑热闹
戆棺材:笨蛋
吃家生:吃大亏,倒大霉或被硬物撞到
请吃生活:揍人
龙头阿三:混混
红头阿三:旧社会时泛指印度人
狠三狠四:凶
老三老四:没大没小
投五投六:做事粗糙
神知无知:胆大妄为
一天世界:一塌糊涂
猜东里猜:剪刀石头布
木知木觉:迟钝
幺尼角落:不起眼的小角落
年夜三更:年底
瞎七搭八:瞎说
假姿假眼:装腔作势
连档模子:合伙骗人
奥斯两百开:暂停
空麻袋背米:不付出就想得回报
五筋狠六筋:穷凶极恶
烂煳三鲜汤:做出的事情的不象样
额骨头碰到天花板:撞到大好运
认得侬是我路道粗:认识你算我倒霉
我帮侬搞搞路子:让你明白

阿乌乱冒充金刚钻:外行冒充内行

老嗲:撒娇(此句由云在天际提供)

洋火:火柴,自来火(此句由云在天际提供)

老克勒斯:是指有社会地位的人物(此句由草原提供)

老克勒:指的只是老上海那些阅历较深,收入较高,消费前卫,在文化休闲方式上独领潮流的都市男性族群(此句由草原提供)

七里传八里:弄不清楚做不对的意思 (此句由海燕提供)

七子吧嗒:形容人多语杂,饶舌,多嘴。形容人多口杂,议论纷纷,也比喻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此句由海燕提供)

霍胖:“攉胖”按普通话用语,就是“言过其实”;按北京话说,就叫“牛逼哄哄”。(此句由海燕提供)

 上海话中的外来词(上海话中存有不少由外语传入的词汇):

bilge:蹩脚
beg say:瘪三
Corner ball:康乐球
cement:水门汀
chance:混“腔司”
Cheat:“赤”佬
colour:克拉
Dear:嗲
Dashing:扎“台型”
Fancier:“发烧”友
Get:“轧”朋友,轧闹猛
Gander:戆徒
Juice:摊“招势”
Kite:小“开”
Leads:接“翎子”
litter:邋遢
let me see see:来特米西西,让我看看
Microphone:麦克风
Monkey:“门槛”精
Much:麦克麦克
on-sale:盎三
Plug:插扑,扑罗头
roof window:“老虎”窗
Simons:席梦思
Smart:时髦
society:十三点,(十三点以前也有“交际花”的意思)。
sofa:沙发
Spring:司必灵,弹簧
Starter:斯带脱,日光灯启动器
Steam:热“水汀”
Stick:史的克,拐杖
telephone:德律风,电话

too bad:推板,差劲例:忒个人推板伐
trick:触揢(促掐)刁占

goal:高尔(守门员)

   上海本地话加上全国南腔北调再洒点English,就成为现在的上海闲话了。讲得白一点,上海本地话是蛋糕底,其他就是上面的奶油裱花,从而成为颇有特色的色香味齐全的一只奶油蛋糕。

   上海话到了“拉斯克”(意为紧要关头,“拉斯克”即为Last,最后一刻……),当今许多上海的儿童已经无法全部使用上海话和他人沟通了,甚至出现全然不会讲的情形。90年代出生的年轻上海人不会说上海话的情况已经很常见,甚至在上海市区有的新建的成片小区内,已经难得能听到一句上海话,若上海话未得到迫切的重视、保护和发展,不久以后,可能也要成为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上海话也是与时俱进的,一些不合时宜的上海话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如“拉三”、“阿飞”(对极左思潮下、行为稍有出格男女的偏见之称)、“打桩模子”和“八级钳工”(专给人上纲上线扣政治帽子)……。更有不少诙谐幽默的新上海话让人会忍俊不禁,如“吃籼米饭,发糯米嗲”、“拗造型”(做作)、“扎台型”、作秀(show)、脱口秀(talk show)……。

 

                                                                  2012.11.08/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