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聊上海5

 zzm1008图书馆 2022-07-28 发布于上海

5  几个沪语词汇

2022 07 09 17:17

常常看到一些网文,甚至一些视频中看到或者听到几个沪语词汇,譬如瘪三,譬如小赤佬,譬如”出那”,特别是沪语视频,好像不说出那”这个词就不是在说上海话似的。

瘪三,不是叫花子,不是乞丐。叫花子和乞丐都是乞讨者,讨钱或者讨饭,瘪三基本不乞讨,叫花子一般衣服破破烂烂的,瘪三却不一定。一般而言,瘪三就是那些没职业没家庭没品行,哄骗赖拐甚至偷抢都会的人。有时为了强调鄙视,会称之垃圾瘪三,有时为了突出伪,会称之洋装瘪三。我小时候还能看到瘪三,后来慢慢地少了,现在好像已经绝迹了。

瘪三,开始是用来称呼社会上的那些人,但弄发弄发,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会称某人为瘪三,这倒不是某人没职业没家庭啥的,而是某人的行为举止不上品,瘪三的行为举止常常很肮三的——让人感到棘手,恶心,不好办,不好处理。最常见的就是,这只瘪三,毋啥可以搭伊讲的。

赤佬,说白了就是北方话中的鬼,不过这鬼没啥花头,赤条条的野鬼。最常见的就是:哦哟,我今朝碰到赤佬了,啥事情都做不成。

瘪三,赤佬都是骂人的话,都是贬义词,不过汉语魅力之一就是有时这些贬义词,这些骂人的词会转换成一种亲昵。常常听到家长们说自家的小孩:小赤佬读书蛮长气的,小瘪三蛮好玩的,就像北方人口中的兔崽子一样,真实的意思还得看语境。

至于“出册)那”一词肯定是詈词,而且是很下流的骂语,“出”实际上是“操”的音讹,“那”就是“你”的意思,”出那”还是一个缩语,完整的句子就是当年的国骂。

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现在“出那”的完整句很少听到了,但“出那”不知为啥成了有些人的口头语,被弄得不说这词好像就不是在说沪语似的。当然说”出那”的人兴许只是表示一种情绪,没下流的意思在。但出那”这个口头语,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和别人的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话,估计也会让人头晕。

回想上海话的变异,我最欣赏的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句式,那就是勿要太怎么怎么的哦。譬如,这个西瓜好是一种陈述句,而这个西瓜太好了,那这话已经带有情绪了。这个西瓜勿要太好喔,那情绪更强烈更明显。虽然表面上是勿要,但这是正话反说,多少有些喜出望外的意思。再譬如,这双皮鞋勿要太划算喔,本来皮鞋就是划算的,没想到这样的划算,太划算了,勿要太划算哦——不会是太划算了吧。很显然加上勿要太以后,这句子的感情色彩更浓郁了。

这勿要太是连在一起的,不能将太字与后面的词连续起来。比如。做人不能太老实这一句和伊做人勿要太老实哦这句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劝人,后者是判断。

这个勿要太的意思好多语言学家都有着专论,我也看不懂那些高论。记得在八十年代后期这勿要太三个字让我纳闷了三天,不过第四天我就自然而然地用起来了——阿拉勿要太肯学习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