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养心怡神888 2014-07-14
黄仕沛经亦步亦趋录1  黄仕沛,祖辈五世业医,其父黄继祖为广州市名老中医,精于温病。黄仕沛老师"临床感悟"  炙甘草汤的临床感悟:走出教材的"条条框框"  经辨治"精神抑郁症"面面观  白虎汤"四大证"质疑  从桂枝汤说起,谈谈经的药物配对  不依《内经》更非《易经》:仲景经风格之我见  《吴鞠通医案》经医案(选)赏析  —个世纪前粤港疫情再揭秘  附:真实记录:—个世纪前粤港疫情揭秘。
潜平居士谈怎样阅读医案 我读医案,最好两类,一类是《伤寒杂病论》医案,所谓经医案,另一类就是误案。在此医案中,你会发现病人虽似张仲景所说的证,但有不同,再看先辈拟,也是经,但有不同,或减或加,涉及种类或一或二,并不是减多或加多,药依旧是那么几样,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经化裁,细查药和病症,实在是妙的很!
欧楷九成宫每日一字研习53------殿(因朴就,分合得体)因朴就,分合得体  1.“尸+共”字古朴拙,“尸”字掠不可左展,宜直。“共”字井然,藏于“尸”中,不可外出,下二点内含。2.“殳”字上作“口”以求,文字左向而右出,大磔稍重,中空以齐。此字与“抗”字相同,都为并排互让结构,这样左部分之右侧必须平齐,以使右边部分能靠拢过来,否则字之中心必定松散,字则失精神。
也谈经的运用 (转帖病例) - 中医临床经验版 - 爱爱医-华人医学...也谈经的运用 (转帖病例) - 中医临床经验版 - 爱爱医-华人医学...13条回复 - 发帖时间: 2009年1月18日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 近阅某医经医案,感触颇深。现在其实大多只是使用了经意,...www.iiyi.com/med/thread-1605546...html 2010-01-29   - 百度快照浅谈经治疗胃肠病_百度文库胃肠病临床表现复杂,运用经治疗,有执简驭繁之效。
去之有法,增之有度——感冒咳嗽之半夏厚朴证加减案[去之有法,增之有度——感冒咳嗽之半夏厚朴去茯苓加桔梗杷叶陈皮汤证案(冯世纶教授经医案心解006)有两点须加说明:《伤寒论》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似与本证相投,细辨之,厚朴、杏子具有下逆气、化痰湿之功,但于本例证候痰多饮重、咳逆久甚,尤显不足。
中医中药千册藏书--世界华人中医中药园地。广东省中医验交流汇编。七十名中医临证特效。中国当代名中医秘验 临证备要。中医名临证秘用。中医名应用大全—现代证学。自学中医丛书 脏腑病证常用药。伤寒论医案选编。中医妇科临证备要。老中医医案医话选。中医证候病理学。糖尿病中医食疗验。中医儿科临证指导。高等中医教材 中医骨伤科发展史。中医心病证治。中医专家论治  乙肝中医疗法。中医临证经验与法。
先服桂枝汤一帖,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尽剂,毫无效验。先暑后风者,暑温为热病,尔后转为伤风证,吴氏不因其热病甫愈而畏用温热之品,反而径投桂枝汤而且桂枝开手便用二两,二两未效,竟改为八两并且只服一煎即愈,是亦奇矣。此为吴氏自治案,吴氏是否也给他人用过如此重量的桂枝,我们不好推测,但吴氏与叶天士都善于使用经却是事实:试看叶、吴医案中应用经医案很多,其中有一些经医案出神入化,堪称精绝。
耳鼻咽喉科:鼻衄 --- 桂枝加附子汤孙XX,男,35岁。1956年10月,病鼻衄,出血盈盏,两昼夜不止,曾服寒凉止血剂无效。脉微,口淡,身无热,二便自调。给服桂枝加附子汤,2剂痊愈。资料来源:   1)李师昉。用桂枝加附子汤治愈了鼻衄症[J]。浙江中医杂志,1958(10):34。2)高德。伤寒论医案选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3。
两臂痉挛症 --- 芍药甘草汤。楼层直达。两臂乱动,昼夜不止,却自己不住地说:“累死我了!”   由其家人强按其手臂,才诊了一下脉搏。后一老药工李树亭给与一,系芍药30g、甘草30g。资料来源:   1)李克绍。伤寒解惑论[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26。伤寒论医案选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08。
目录卷之一五运六气所属十二经络所属五脏六腑所属五脏六腑所主脉理命名大要诊脉撮要条例七裹八里总归四脉寸关尺三部主病大概五脏脉病虚实之论定死脉形候歌诊五脏六腑气绝死症寻常感冒中风门。中风不治诸症歌诸备考中风外治中寒门。中暑门。诸症列医案。中湿门。罗必炜治湿歌诀卷之二.卷之三.卷之四.卷之五.卷之六.卷之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